逃生背包缓降装置的刹车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5753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逃生背包缓降装置的刹车机构,包括刹车盖板和具有容置凹槽的刹车外壳,还包括:转动块,其位于容置凹槽内并连接刹车轴,所述转动块上设置有至少三个条形的离心槽,所有离心槽沿圆周均匀分布,所述离心槽由转动块的外圆周向内部延伸,离心槽的延长线不穿过转动块的中心;刹车块,设置有至少三个,且沿圆周均匀分布,包括刹车片和离心块,刹车片呈弧状,离心块的形状与离心槽相同,离心块伸入离心槽并与离心槽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省去使刹车块复位的复位件,同时能够保证在使用时刹车片离心摩擦刹车外壳达到减速的目的,提高安装效率,在维护时便于拆卸刹车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逃生背包缓降装置的刹车机构
本技术属于逃生背包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逃生背包缓降装置的刹车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城市化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城市用地的紧张致使高层楼房越来越多,在高楼层发生火灾等灾难危情时,人们撤离事故现场的方式十分有限,而且危险系数很高,在此背景下,诞生了高楼层缓降逃生设备。如申请号为201710766818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层逃生背包,其包括逃生装置,所述逃生装置包括箱体、滚筒、主轴、变速器,其中所述滚筒安装在所述主轴上,所述滚筒上连接有逃生绳,所述主轴的一端枢设在所述箱体的左侧板上,所述主轴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变速器的输入侧,所述箱体中部设有固定板,所述变速器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变速器的输出侧设有刹车轴,所述刹车轴的另一端枢设在所述箱体的右侧板上,所述刹车轴上设有离心块刹车副,其中离心块刹车副包括阻尼盘、摩擦片座、摩擦片、拉簧和小轴,其中阻尼盘固定安装在箱体的右侧板上,摩擦片设于摩擦片座上,摩擦片座固定安装在刹车轴上,与刹车轴一同旋转。摩擦片座周向均布有三个小轴,三个摩擦片的一端枢设于小轴上,摩擦片的另一端通过拉簧与摩擦片座相连,当刹车轴带动摩擦片座转动的速度较快时,摩擦片产生的离心力克服拉簧拉力,与阻尼盘接触,产生阻力,相应减缓了滚筒转速,降低了人员下降速度,保护人员安全。上述专利申请在进行刹车时,摩擦片是克服拉簧拉力沿小轴转动的,一端能够接触阻尼盘达到减速目的,其接触面积小,造成摩擦片磨损非常不均匀。申请号为201721224367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楼逃生缓降器,包括:一筒体;一变速侧板,套设于筒体一端;一制动侧板,套设于筒体另一端;一中心轴,设置于筒体内;变速单元,包括:一内齿环;三个行星齿轮;一太阳齿轮;一变速支架;一制动端盖,开设有容置凹槽;一连接半环,包括圆环及弧形凸块,套设于中心轴;制动单元,包括:两拼接块,与两凸块拼接形成一容置圆环;两连接块,设置于两拼接块外弧面,两端分别开设牵引孔;两刹车片,分别设置于两连接块外弧面;两复位件,与牵引孔连接;一盖板,盖设于容置凹槽开口端;一罩壳,罩设于变速侧板。上述专利在刹车时,两刹车片受到离心力,克服复位件的拉力向容置凹槽内壁方向移动,并接触容置凹槽内壁形成摩擦达到减速的目的,参照其附图4,其刹车片是通过拼接块与凸块配合,两凸块用以之间形成拼接块容纳槽。在现有技术中的刹车机构均采用离心方式,通过高速的旋转使刹车片受到离心力远离中心与外部的刹车盘接触达到减速的目的,同时刹车片通过拉簧或复位件使其向中心方向移动,以在速度较慢时刹车片与刹车盘之间留有缝隙,其均需要采用复位件(拉簧)结构较为复杂,如在安装时,刹车片是在刹车盘和凸块安装完成后再进行安装的,若先安装刹车片,则拉簧的两端无法钩在两个刹车片上,此时必须将两个刹车片先通过拉簧连接好后,再一起放入凸块形成的容纳槽内,需要耗费较大的力气将两刹车片分开一定距离(此距离必须保证刹车片能够放入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而刹车片安装的空间较小,在具有拉簧的干扰下工作人员是难以控制此距离的,安装维护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省去使刹车块复位的复位件,同时能够保证在使用时刹车片离心摩擦刹车外壳达到减速的目的,提高安装效率,在维护时便于拆卸刹车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逃生背包缓降装置的刹车机构,包括刹车盖板和具有容置凹槽的刹车外壳,还包括:转动块,其位于容置凹槽内并连接刹车轴,所述转动块上设置有至少三个条形的离心槽,所有离心槽沿圆周均匀分布,所述离心槽由转动块的外圆周向内部延伸,离心槽的延长线不穿过转动块的中心;刹车块,设置有至少三个,且沿圆周均匀分布,包括刹车片和离心块,刹车片呈弧状,离心块的形状与离心槽相同,离心块伸入离心槽并与离心槽滑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离心块的一端连接于刹车片的中间位置。进一步的所述刹车片轴向长度大于转动块的轴向长度,转动块的轴向长度与离心块的轴向长度相同。进一步的所述刹车片表面设置有刹车皮,所述刹车皮与刹车片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刹车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条环形的凸棱。进一步的所述刹车皮的两端设置有倒角。进一步的所述离心槽设置有三个,刹车块设置有三个,每个刹车块所对应的圆心角小于6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省去连接两刹车块的复位件(弹簧),通过使离心槽延长线不穿过转动块的中心,即其倾斜设置,使得转动块在转动时,刹车块能够沿着离心槽方向滑出接触刹车外壳达到减速的目的,在转动块不转动时,仅一侧的刹车块接触刹车外壳,不会对转动块形成完全制动,转动块依然能够进行转动,在安装时,只需将刹车块一个一个依次安装在离心槽和容置凹槽内即可,安装更加方便快速,无需考虑因复位件带来的影响而不易安装;同时在转动块反向旋转时,刹车块则不会因离心而接触刹车外壳,相反却被离心槽紧紧的束缚在内,在缓降装置收集绳索时,无需取下刹车块即可快速的将绳索缠绕在缓降装置上,特别适用于逃生背包的重复性实物演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逃生背包缓降装置的刹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刹车块未受离心力时);图2为本技术中刹车块受到离心力时向外移动的状态图;图3为本技术中刹车外壳、转动块和刹车块的立体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中转动块和刹车块的主视图(分体状态);图5为本技术中转动块和刹车块的立体图(分体状态)。附图标记:1、刹车外壳;12、容置凹槽;13、凸棱;2、刹车块;21、刹车片;22、离心块;23、刹车皮;3、转动块;32、离心槽;5、绳索;6、刹车轴。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5对本技术逃生背包缓降装置的刹车机构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描述中,“数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一种逃生背包缓降装置的刹车机构,包括刹车盖板和具有容置凹槽12的刹车外壳1,还包括:转动块3,其位于容置凹槽内12并连接刹车轴6,所述转动块3上设置有至少三个条形的离心槽32,所有离心槽32沿圆周均匀分布,所述离心槽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逃生背包缓降装置的刹车机构,包括刹车盖板和具有容置凹槽的刹车外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转动块,其位于容置凹槽内并连接刹车轴,所述转动块上设置有至少三个条形的离心槽,所有离心槽沿圆周均匀分布,所述离心槽由转动块的外圆周向内部延伸,离心槽的延长线不穿过转动块的中心;/n刹车块,设置有至少三个,且沿圆周均匀分布,包括刹车片和离心块,刹车片呈弧状,离心块的形状与离心槽相同,离心块伸入离心槽并与离心槽滑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逃生背包缓降装置的刹车机构,包括刹车盖板和具有容置凹槽的刹车外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转动块,其位于容置凹槽内并连接刹车轴,所述转动块上设置有至少三个条形的离心槽,所有离心槽沿圆周均匀分布,所述离心槽由转动块的外圆周向内部延伸,离心槽的延长线不穿过转动块的中心;
刹车块,设置有至少三个,且沿圆周均匀分布,包括刹车片和离心块,刹车片呈弧状,离心块的形状与离心槽相同,离心块伸入离心槽并与离心槽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背包缓降装置的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块的一端连接于刹车片的中间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逃生背包缓降装置的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跃
申请(专利权)人:平湖市家安消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