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插瓶针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降低输液瓶内部残留的插瓶针。该降低输液瓶内部残留的插瓶针,包括输液瓶和插瓶针,所述输液瓶包括瓶盖和橡胶块,所述输液瓶的底部外壁与瓶盖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瓶盖的顶部搭接有密封圈。该降低输液瓶内部残留的插瓶针,通过针头、滑块、环形轨道、深槽、连杆、橡胶圈、第一转轴和第一弹簧的配合,挤压橡胶圈,连杆收缩,转动橡胶圈,带动滑块和针头转动,滑块在环形轨道内转动,当滑块转动至深槽时,可拉动橡胶圈,使得滑块停留在深槽的底部,针头下降三分之一,达到了减少输液瓶内液体的残留,解决了输液瓶内液体残留过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输液瓶内部残留的插瓶针
本技术涉及插瓶针
,具体为一种降低输液瓶内部残留的插瓶针。
技术介绍
临床使用的静脉输液器通常包括插瓶针、莫菲氏滴管、输液管、滴速调节器、过滤器和静脉针头。其中,插瓶针是指用于穿刺药液存储器并和输液管之间联结的部件。目前广泛使用的插瓶针通常包括带尖锐针尖的圆柱形针体,这样的设计使得插瓶针容易刺入容器瓶塞,同时也容易发生意外脱落,造成污染,还可能延误治疗;也因此,药液通道在针体表面的开口往往不能太靠近针体下部以避免意外脱落导致的空气进入输液器管道,这样输液完毕时总有一定量的药液残留在输液容器中,造成浪费,当容器较小且药液较贵时尤其明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对原有插瓶针进行了一些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降低输液瓶内部残留的插瓶针,具备减少输液瓶内液体残留等优点,解决了输液瓶内液体残留多,造成浪费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降低输液瓶内部残留的插瓶针,包括输液瓶和插瓶针,所述输液瓶包括瓶盖和橡胶块,所述输液瓶的底部外壁与瓶盖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瓶盖的顶部搭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内壁与插瓶针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输液瓶的底部内壁与橡胶块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橡胶块的底部与瓶盖的顶部搭接,所述橡胶块的内壁与插瓶针的外壁活动连接,所述插瓶针包括针头、滑块、环形轨道、深槽、第二转轴和第二弹簧,所述插瓶针的顶部与针头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插瓶针的顶部内壁开设有环形轨道,所述插瓶针的内壁均匀开设有深槽,所述深槽的数量为四个,所述针头的底部两侧均与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滑块的外壁与环形轨道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插瓶针的外壁均与第二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插瓶针的外壁均与第二弹簧远离输液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第二转轴远离插瓶针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靠近插瓶针的一端与第二弹簧远离插瓶针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的底部与橡胶块的顶部两侧搭接。所述滑块远离插瓶针的一端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底部外壁均与密封圈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连杆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轴套,所述轴套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一弹簧,所述橡胶圈远离连杆的一端均与第一转轴的两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内顶壁与内底壁均与第一弹簧的顶部与底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瓶盖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插瓶针贯穿瓶盖的通孔,所述插瓶针贯穿橡胶块并延伸至输液瓶的内部。优选的,所述针头通过滑块和环形轨道与插瓶针活动连接,所述针头通过滑块和深槽与插瓶针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密封圈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杆贯穿密封圈所开设的通孔并延伸至插瓶针的内部与滑块底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橡胶圈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孔槽,所述轴套的外壁均通过橡胶圈的孔槽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一弹簧的数量为两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降低输液瓶内部残留的插瓶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降低输液瓶内部残留的插瓶针,通过针头、滑块、环形轨道、深槽、连杆、橡胶圈、第一转轴和第一弹簧的配合,挤压橡胶圈,连杆收缩,转动橡胶圈,带动滑块和针头转动,滑块在环形轨道内转动,当滑块转动至深槽时,可拉动橡胶圈,使得滑块停留在深槽的底部,针头下降三分之一,达到了减少输液瓶内液体的残留,解决了输液瓶内液体残留过多的问题。2、该降低输液瓶内部残留的插瓶针,通过第二转轴、定位杆、第二弹簧和橡胶块的配合,当插瓶针贯穿橡胶块之后,第二弹簧恢复初始状态,定位杆通过第二转轴转动,定位杆底部与橡胶块顶部搭接,防止插瓶针脱落,达到了防止插瓶针脱落的目的,解决了插瓶针脱落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插瓶针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橡胶圈的俯视图。其中:1、输液瓶;2、插瓶针;3、瓶盖;4、橡胶块;5、针头;6、密封圈;7、滑块;8、环形轨道;9、深槽;10、连杆;11、轴套;12、橡胶圈;13、第一转轴;14、第一弹簧;15、第二转轴;16、定位杆;17、定位块;18、第二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降低输液瓶内部残留的插瓶针,包括输液瓶1和插瓶针2,输液瓶1包括瓶盖3和橡胶块4,输液瓶1的底部外壁与瓶盖3的内壁固定连接,瓶盖3的顶部搭接有密封圈6,密封圈6的内壁与插瓶针2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输液瓶1的底部内壁与橡胶块4的外壁固定连接,橡胶块4的底部与瓶盖3的顶部搭接,橡胶块4的内壁与插瓶针2的外壁活动连接,瓶盖3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插瓶针2贯穿瓶盖3的通孔,插瓶针2贯穿橡胶块4并延伸至输液瓶1的内部,插瓶针2包括针头5、滑块7、环形轨道8、深槽9、第二转轴15和第二弹簧18,插瓶针2的顶部与针头5的底部活动连接,插瓶针2的顶部内壁开设有环形轨道8,插瓶针2的内壁均匀开设有深槽9,深槽9的数量为四个,针头5的底部两侧均与滑块7的顶部固定连接,滑块7的外壁与环形轨道8的内壁活动连接,针头5通过滑块7和环形轨道8与插瓶针2活动连接,针头5通过滑块7和深槽9与插瓶针2活动连接,插瓶针2的外壁均与第二转轴15固定连接,插瓶针2的外壁均与第二弹簧18远离输液瓶1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转轴15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17,第二转轴15远离插瓶针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定位杆16,定位杆16靠近插瓶针2的一端与第二弹簧18远离插瓶针2的一端固定连接,定位杆16的底部与橡胶块4的顶部两侧搭接。滑块7远离插瓶针2的一端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杆10,连杆10的底部外壁均与密封圈6的内壁活动连接,密封圈6中部开设有通孔,连杆10贯穿密封圈6所开设的通孔并延伸至插瓶针2的内部与滑块7底部固定连接,连杆10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轴套11,轴套11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圈12,橡胶圈12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孔槽,轴套11的外壁均通过橡胶圈12的孔槽固定连接,橡胶圈12包括第一转轴13和第一弹簧14,橡胶圈12远离连杆10的一端均与第一转轴13的两端活动连接,第一转轴13的内顶壁与内底壁均与第一弹簧14的顶部与底部固定连接,第一转轴13和第一弹簧14的数量为两个。在使用时,当插瓶针2贯穿橡胶块4之后,第二弹簧18恢复初始状态,定位杆16通过第二转轴15转动,定位杆16底部与橡胶块4顶部搭接,防止插瓶针2脱落,挤压橡胶圈12,连杆10收缩,转动橡胶圈12,带动滑块7和针头5转动,滑块7在环形轨道8内转动,当滑块7转动至深槽9时,可拉动橡胶圈12,使得滑块7停留在深槽9的底部,针头5下降三分之一,减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低输液瓶内部残留的插瓶针,包括输液瓶(1)和插瓶针(2),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瓶(1)包括瓶盖(3)和橡胶块(4),所述输液瓶(1)的底部外壁与瓶盖(3)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瓶盖(3)的顶部搭接有密封圈(6),所述密封圈(6)的内壁与插瓶针(2)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输液瓶(1)的底部内壁与橡胶块(4)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橡胶块(4)的底部与瓶盖(3)的顶部搭接,所述橡胶块(4)的内壁与插瓶针(2)的外壁活动连接,所述插瓶针(2)包括针头(5)、滑块(7)、环形轨道(8)、深槽(9)、第二转轴(15)和第二弹簧(18),所述插瓶针(2)的顶部与针头(5)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插瓶针(2)的顶部内壁开设有环形轨道(8),所述插瓶针(2)的内壁均匀开设有深槽(9),所述深槽(9)的数量为四个,所述针头(5)的底部两侧均与滑块(7)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滑块(7)的外壁与环形轨道(8)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插瓶针(2)的外壁均与第二转轴(15)固定连接,所述插瓶针(2)的外壁均与第二弹簧(18)远离输液瓶(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5)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17),所述第二转轴(15)远离插瓶针(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定位杆(16),所述定位杆(16)靠近插瓶针(2)的一端与第二弹簧(18)远离插瓶针(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16)的底部与橡胶块(4)的顶部两侧搭接;/n所述滑块(7)远离插瓶针(2)的一端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杆(10),所述连杆(10)的底部外壁均与密封圈(6)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连杆(10)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轴套(11),所述轴套(11)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圈(12),所述橡胶圈(12)包括第一转轴(13)和第一弹簧(14),所述橡胶圈(12)远离连杆(10)的一端均与第一转轴(13)的两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13)的内顶壁与内底壁均与第一弹簧(14)的顶部与底部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输液瓶内部残留的插瓶针,包括输液瓶(1)和插瓶针(2),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瓶(1)包括瓶盖(3)和橡胶块(4),所述输液瓶(1)的底部外壁与瓶盖(3)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瓶盖(3)的顶部搭接有密封圈(6),所述密封圈(6)的内壁与插瓶针(2)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输液瓶(1)的底部内壁与橡胶块(4)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橡胶块(4)的底部与瓶盖(3)的顶部搭接,所述橡胶块(4)的内壁与插瓶针(2)的外壁活动连接,所述插瓶针(2)包括针头(5)、滑块(7)、环形轨道(8)、深槽(9)、第二转轴(15)和第二弹簧(18),所述插瓶针(2)的顶部与针头(5)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插瓶针(2)的顶部内壁开设有环形轨道(8),所述插瓶针(2)的内壁均匀开设有深槽(9),所述深槽(9)的数量为四个,所述针头(5)的底部两侧均与滑块(7)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滑块(7)的外壁与环形轨道(8)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插瓶针(2)的外壁均与第二转轴(15)固定连接,所述插瓶针(2)的外壁均与第二弹簧(18)远离输液瓶(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5)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17),所述第二转轴(15)远离插瓶针(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定位杆(16),所述定位杆(16)靠近插瓶针(2)的一端与第二弹簧(18)远离插瓶针(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16)的底部与橡胶块(4)的顶部两侧搭接;
所述滑块(7)远离插瓶针(2)的一端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杆(10),所述连杆(10)的底部外壁均与密封圈(6)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娣,
申请(专利权)人:张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