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盖可立的锅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5530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05
本文公开了一种锅盖可立的锅具,包括锅盖和锅体,所述锅体的一侧设有把手,所述锅盖的边沿设置有缺口,所述把手的上侧设有适于所述锅盖边沿插入的安装槽;所述缺口卡入所述安装槽并抵靠于所述安装槽的一侧,以使所述锅盖立于所述把手上。本文涉及厨房器具领域,提供了一种锅盖可立的锅具,可解决锅盖无处放置的问题,其锅盖的缺口卡入把手的安装槽,使得锅盖立于把手上,节省了台面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锅盖可立的锅具
本文涉及厨房器具领域,尤指一种锅盖可立的锅具。
技术介绍
锅具在烹饪过程中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地位,市场需求量也大。现有的炒锅虽然各式各样,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其中,锅盖就存在无处放置的问题,锅盖平放于灶台上,非常占用台面空间,锅盖上的水蒸汽也易回流在台面上直接与台面接触,不卫生,又不便于清洁。市场上的多数锅盖无法可立,为了节省台面空间,台面上甚至需要另一容器来搁置锅盖。目前,市场上的一些锅盖可立置在台面上,节省了一定的台面面积,但是该锅盖放置在台面上,还是会占用较大的台面面积,使用起来也不方便,同时,锅盖的盖头大多工艺复杂,成本高且可立效果并不太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锅盖可立的锅具,可解决锅盖无处放置的问题,其锅盖的缺口卡入把手的安装槽,使得锅盖立于把手上,节省了台面空间。为了达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锅盖可立的锅具,包括锅盖和锅体,所述锅体的一侧设有把手,所述锅盖的边沿设置有缺口,所述把手的上侧设有适于所述锅盖边沿插入的安装槽;所述缺口卡入所述安装槽并抵靠于所述安装槽的一侧,以使所述锅盖立于所述把手上。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锅盖在所述缺口上部设有支架,所述锅盖立于把手上状态下,所述支架与所述把手相接,以对锅盖的侧向翻转进行限位。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支架在远离所述锅盖一端形成卡槽,以使所述把手卡入所述卡槽内。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卡槽呈U型,且所述卡槽的槽口宽度略大于所述把手外径。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支架向锅盖外延伸出两个支架臂,所述支架臂末端上包裹有防滑套。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锅盖包括主体和设置在主体外周的环形外沿,所述缺口设置在所述环形外沿上。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安装槽包括用以所述主体边沿插入的第一凹槽,以及用以环形外沿插入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设置在第一凹槽的槽底。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沿着所述把手的横截面方向开设,所述缺口抵靠在所述第二凹槽内。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第二凹槽设于第一凹槽远离锅体的一侧,所述锅盖立起状态下略向锅体倾斜。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主体的外周设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向所述锅盖的下侧突出且呈圆弧状,所述第一凹槽对应所述环形凸起设有与其贴合的弧形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锅具的有益效果如下:1.锅盖的缺口卡入把手的安装槽,使得锅盖立于把手上,节省了台面空间。2.锅盖上部设有与把手相接的支架,以对锅盖的侧向翻转进行限位,使得锅盖自立放置更加稳定。3.支架臂末端上包裹有防滑套,该防滑套可加强摩擦系数,强化可立稳定效果,同时可借助软性材料属性,保护产品不被划伤。4.锅盖立起状态下略向锅体倾斜,可以防止油溅烫人。5.支架在远离锅盖一端形成卡槽,卡槽呈燕尾形,使得支架有足够的强度,且保证支架与把手连接更加紧密。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图1为实施例一的锅具拆分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的锅盖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一的把手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一的锅具立盖状态示意图;图5为图4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一的锅具截面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二的锅具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二的锅盖拆分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二的锅具立盖状态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三的锅具示意图;图11为实施例三的锅具立盖状态示意图;图12为实施例四的锅具的支架示意图。附图标记:1-锅体、2-锅盖、3-把手、4-缺口、5-安装槽、6-铆钉、7-环形外沿、8-主体、9-铆接通孔、10-环形凸起、11-第一凹槽、12-第二凹槽、13-支架、14-支架臂、15-卡槽、16-防滑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至图6的本技术的锅具的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6所示,该锅具包括锅盖2和锅体1,而且锅体1的一侧还设有用于手持的把手3,其中,锅盖2的边沿设置有缺口4,把手3的上侧设有适于锅盖边沿插入的安装槽5,上述缺口4卡入安装槽5内并抵靠于安装槽5的一侧,以使锅盖2立于把手3上。由此,锅盖2的缺口4卡入把手3的安装槽5,使得锅盖2立于把手3上,节省了台面的空间,可解决锅盖2无处放置的问题。具体地,如图2、图5和图6所示,上述锅盖2包括主体8和设置在主体8外周的环形外沿7,上述缺口4设置在环形外沿7上。其中,主体8的外周设有环形凸起10,该环形凸起10向锅盖2的下侧突出且呈圆弧状。又如图1、图3、图5和图6所示,上述把手3的一端设为连接端,其贴合在锅体1的外表面,且开设有铆接通孔9,从而把手3可与锅体1通过铆钉6铆接,两者连接牢固且组装方便。把手3上的安装槽5包括用以上述主体8边沿插入的第一凹槽11,以及用以环形外沿7插入的第二凹槽12,其中,第二凹槽12设置在第一凹槽11的槽底,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12沿着把手3的横截面方向开设。而当缺口4卡入把手3的安装槽5时,缺口4处的环形凸起7插入第二凹槽12内且抵靠在第二凹槽12内,也同时形成把手3卡入缺口4内,缺口4也对把手3进行限位,防止锅盖2旋转而脱离把手3,而缺口4对应的环形凸起10则抵靠在第一凹槽11的槽壁上。值得注意地,第二凹槽12设于第一凹槽11远离锅体1的一侧,使得锅盖2立起状态下略向锅体1倾斜,可以防止油溅烫人。另外,第一凹槽11在靠近锅体1的侧壁设有弧形面,使其可与圆弧状的环形凸起10贴合,增加接触面积,利于立盖稳定。由此,当用户需要将锅盖2收起时,只需要对准缺口4和安装槽5,将锅盖2立于把手3上即可,从而锅盖2不再占用灶台台面面积,而且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卫生。同时,对于生产制造者而言,其制造成本低,工艺简单,可立效果良好,不易失效。实施例二请参阅图7至图9的本技术的锅具的实施例二。本实施相对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锅盖上设有支架。具体地,如图7至图9所示,上述锅盖2在缺口4上部设有支架13,而锅盖2立于把手3上状态下,该支架13与把手3相接,以对锅盖2的侧向翻转进一步进行限位。其中,支架13为厚度为1mm的不锈钢金属片,其一端焊接在锅盖2上,另一端斜向上伸出且向锅盖2外延伸出两个支架臂14,两个支架臂14之间形成U型的卡槽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锅盖可立的锅具,包括锅盖和锅体,所述锅体的一侧设有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的边沿设置有缺口,所述把手的上侧设有适于所述锅盖边沿插入的安装槽;所述缺口卡入所述安装槽并抵靠于所述安装槽的一侧,以使所述锅盖立于所述把手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盖可立的锅具,包括锅盖和锅体,所述锅体的一侧设有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的边沿设置有缺口,所述把手的上侧设有适于所述锅盖边沿插入的安装槽;所述缺口卡入所述安装槽并抵靠于所述安装槽的一侧,以使所述锅盖立于所述把手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盖可立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在所述缺口上部设有支架,所述锅盖立于把手上状态下,所述支架与所述把手相接,以对锅盖的侧向翻转进行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盖可立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在远离所述锅盖一端形成卡槽,以使所述把手卡入所述卡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盖可立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呈U型,且所述卡槽的槽口宽度略大于所述把手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盖可立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向锅盖外延伸出两个支架臂,所述支架臂末端上包裹有防滑套。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马俊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