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5500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02
本申请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盖及锅体,所述锅盖包括内衬、面盖及卡勾,所述面盖安装在所述内衬上侧,所述内衬设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所述卡勾设有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分别组装至所述第一通孔内及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一通孔具有开口,所述面盖设有挡筋,所述挡筋与所述第一转轴限位配合。本申请烹饪器具通过面盖的挡筋对第一转轴进行限位,避免其由开口处脱离第一通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烹饪器具
本申请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电饭锅及电压力锅等烹饪器具包括锅盖及锅体,通常锅盖的后侧枢接至锅体上,锅盖的前侧设有与锅体卡扣连接使锅盖保持在锅体上的卡勾,卡勾通过转轴枢接设置在锅盖的内衬上。内衬上的枢接孔为设供转轴进入的开口,以方便转轴的组装。但是由于开口的存在,导致相应侧的转轴在卡勾转动时容易脱落。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烹饪器具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其锅盖上用于扣合锅体的卡勾可被可靠安装。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盖及锅体,所述锅盖包括内衬、面盖及卡勾,所述面盖安装在所述内衬上侧,所述内衬设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所述卡勾设有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分别组装至所述第一通孔内及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一通孔具有开口所述面盖设有挡筋,所述挡筋与所述第一转轴限位配合。本申请烹饪器具通过面盖的挡筋对第一转轴进行限位,避免其由开口处脱离第一通孔。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挡筋设置在所述开口处,且不在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上。挡筋设置在开口处可可靠避免第一转轴由开口处脱离第一通孔。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衬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所述挡筋在竖直方向对齐。挡筋可抵持在支撑柱上,支撑面盖。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柱与所述挡筋之间设有间隙。此间隙可避免因制造公差导致的面盖被支撑柱顶起。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间隙为0.5mm。间隙过小容易影响面盖及内衬的装配,间隙过大不容易发挥支撑作用。<br>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挡筋为中空结构。可避免面盖注塑成型时其表面在挡筋上方处产生缩水,影响外观。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衬包括具有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一安装部及具有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二安装部,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水平向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部还设有竖向槽,所述竖向槽在所述开口处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并与所述第一通孔构成L形槽。竖向槽的设置可以降低组装难度。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安装部及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形成容纳所述卡勾的安装空间,所述挡筋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远离所述安装空间的外侧。挡筋不影响卡勾顶部在安装空间内的转动。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通孔具有另一开口,所述面盖还设有另一挡筋,所述另一挡筋与所述第二转轴限位配合使所述第二转轴保持在所述第二通孔内。进一步简化卡勾的装配。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卡勾的底部设有向外突伸的勾部,所述锅体上设有扣合块,所述扣合块突伸入所述锅盖内与所述勾部相互卡扣,所述锅盖还设有扭簧,所述扭簧向所述扣合块方向推持所述勾部;所述第一转轴的长度大于第二转轴的长度,所述第一通孔为闭合孔。卡勾与扣合块配合将锅盖保持在锅体上。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剖面图。图2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锅盖的装配示意图。图3为锅盖的局部剖开的立体图。图4为锅盖的局部剖视图。图5与图4相似,但是移除了面盖。图6为锅盖的局部俯视图,其中面盖被移除。附图标记说明:锅盖1、内衬11、第一安装部111、第二安装部112、安装空间113、第一通孔114、第二通孔115、开口116、竖向槽117、支撑柱118、面盖12、挡筋121、卡勾13、勾部131、第一转轴132、第二转轴133、扭簧14、锅体2、扣合块21。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装置、系统、设备和方法的例子。参考图1所示,作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锅盖1及锅体2,锅盖1盖合在锅体2上,与锅体2共同形成烹饪腔,锅体2包括煲体及容纳在煲体内的内锅(未标号),煲体内底部设有加热装置,用于为内锅加热。结合图1及图2所示,锅盖1设有内衬11及面盖12,内衬11与面盖12均为塑胶材质,内衬11起到整个锅盖1的支撑作用,面盖12覆盖在内衬11上侧。锅盖1枢接在锅体2上,枢接端在后侧,锅盖1在前侧设有卡勾13,卡勾13固定面盖12与内衬11之间,卡勾13底部设有勾部131。锅体2的前侧设有扣合块21,扣合块21凸出于锅体2的顶端面,当锅盖1盖合在锅体2上时,扣合块21突伸入锅盖1内,锅盖1的卡勾13与扣合块21卡扣,使锅盖1保持在锅体2上。锅盖1上对应设置开盖按钮(未图示),按压开盖按钮可驱动卡勾13转动带动勾部131脱离锅体2的扣合块21,枢接端处设置的弹簧将使锅盖1自动弹开脱离锅体2,实现自动开盖。锅盖1上还设有扭簧14,扭簧14朝向扣合块21方向抵推勾部131,使锅盖1盖和至锅体2上时,勾部131自动与扣合块21卡扣配合。参考图3至图5所示,卡勾13枢接至内衬11上,内衬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部111及第二安装部112,第一安装部111及第二安装部112之间形成安装空间113,第一安装部111具有第一通孔114,第二安装部112具有第二通孔115。卡勾13的相对两外侧设有第一转轴132及第二转轴133,分别组装至第一通孔114内及第二通孔115内,使卡勾13枢接至第一安装部111及第二安装部112之间的安装空间113内。其中,第一通孔114具有开口116,组装时,第二转轴133先插入第二通孔115内,然后第一转轴132经开口116进入第一通孔114内。为了避免卡勾13第一转轴132脱离第一通孔114,面盖12设有挡筋121,在卡勾13组装至内衬11之后,面盖12安装在内衬11上,面盖12与内衬11的边缘通过扣合结构(未标号)可靠连接。面盖12固定后,挡筋121设置在开口16处,且不在第一转轴132的轴线上。具体的,挡筋121与开口116位于第一转轴132的同一侧,挡筋121与第一转轴132限位配合使第一转轴132保持在第一通孔114内,可避免第一转轴132自所述开口116脱离第一通孔114。本申请烹饪器具的卡勾13组装方便,面盖12固定至内衬11的同时也进一步限制了第一转轴132,使卡勾13可靠保持在内衬11上。挡筋121设置在开口16处能够更加可靠的避免第一转轴132由开口16处脱离第一通孔114。开口116位于第一通孔114的后侧,组装时,不容易被看到。第一安装部111还设有竖向槽117,竖向槽117在开口116处与第一通孔114连通,竖向槽117与第一通孔114构成L形槽。第一转轴132组装时,先向下放置在竖向槽117内再向前移动至第一通孔114内。最后由面盖12的挡筋121进行开口116侧的限位,使第一转轴132被限位在第一通孔114内。竖向槽117的设置可以降低组装难度,无需找准开口116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盖(1)及锅体(2),所述锅盖(1)包括内衬(11)、面盖(12)及卡勾(13),所述面盖(12)安装在所述内衬(11)上侧,所述内衬(11)设有第一通孔(114)及第二通孔(115),所述卡勾(13)设有第一转轴(132)及第二转轴(133),分别组装至所述第一通孔(114)内及所述第二通孔(115)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14)具有开口(116),所述面盖(12)设有挡筋(121),所述挡筋(121)与所述第一转轴(132)限位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盖(1)及锅体(2),所述锅盖(1)包括内衬(11)、面盖(12)及卡勾(13),所述面盖(12)安装在所述内衬(11)上侧,所述内衬(11)设有第一通孔(114)及第二通孔(115),所述卡勾(13)设有第一转轴(132)及第二转轴(133),分别组装至所述第一通孔(114)内及所述第二通孔(115)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14)具有开口(116),所述面盖(12)设有挡筋(121),所述挡筋(121)与所述第一转轴(132)限位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筋(121)设置在所述开口(116)处,且不在所述第一转轴(132)的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11)设有支撑柱(118),所述支撑柱(118)与所述挡筋(121)在竖直方向对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18)与所述挡筋(121)之间设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为0.5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筋(121)为中空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11)包括具有所述第一通孔(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懿豪徐飞瞿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