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安多维数据融合方法及融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55084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公安多维数据融合方法及融合系统,融合方法包括:S1、与警务物联网系统以及其它各类数据信息系统对接,获取各类感知数据,形成数据池;S2、对数据池中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并将非结构化的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S3、选取不同的目标对象,同时根据选取的不同目标对象对数据池中的数据进行分类,融合各目标的动、静态属性信息,并生成目标对象的画像信息;S4、以个人为核心,对与其相关联的各目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产生关联数据;S5、将融合后的数据进行多屏联动展示,同时产生并推送报警信息;该融合方法及融合系统能够帮助公安机关利用数据从多个维度分析判研,获取案件相关线索,提高破案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安多维数据融合方法及融合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公安多维数据融合方法及融合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大数据已成为推动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的大引擎、培育战斗力生成新的增长点。各地公安已经建立了治安卡口、“天网工程”电子围栏,并部署了云搜索、超级搜索等信息化系统,然而这些系统存在展示模式分散化、单一化、离线化的问题,与警务大数据发展趋势不相适应。如何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可视化分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公安信息管理模式,建设公安多维数据融合平台,构建一体化的数据综合利用体系,深化大数据在公安的应用以提高公安实战效率,支撑公安指挥和辅助决策,完成案件侦察方式从“由案到人”到“由数据到案”、“由数据到人”的转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安多维数据融合方法及融合系统,该融合方法及融合系统能够帮助公安机关利用数据从多个维度分析判研,获取案件相关线索,弥补由于信息占有量不足,准确性低所导致的破案率低、追赃少的不足,提高破案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公安多维数据融合方法,所述多维数据融合方法包括:S1、与警务物联网系统以及其它各类数据信息系统对接,获取各类感知数据,形成数据池;S2、对数据池中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并将非结构化的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S3、选取不同的目标对象,同时根据选取的不同目标对象对数据池中的数据进行分类,融合各目标的动、静态属性信息,并生成目标对象的画像信息;S4、以个人为核心,对与其相关联的各目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产生关联数据;S5、将融合后的数据进行多屏联动展示,同时产生并推送报警信息。进一步,在上述步骤S1中所述感知数据包括公安基础资源数据、社会资源数据、政务资源数据和警用物联网采集的数据。进一步,在上述步骤S3中所述目标对象为人脸、与个人相关的物品、地址、案事件或单位。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实现上述一种公安多维数据融合方法的融合系统,所述融合系统包括:用于形成数据池的数据池构建模块;数据预处理模块,所述数据预处理模块用于对数据池中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去除重复数据、修改错误数据、补充缺失数据并转换成标准的结构化数据;数据融合模块,所述数据融合模块用于融合各目标数据的动、静态属性信息,并将各目标数据相互之间进行关联;布控规则设置模块,所述布控规则设置模块用于生成报警信息的条件、方式和范围;第一屏幕展示模块,用于展示个人的概要信息;第二屏幕展示模块,用于展示个人详细信息;以及第三屏幕展示模块,用于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展示个人住址信息。进一步,所述数据池构建模块通过消息中间件、中间数据库以及数据录入的方式获取感知数据,形成数据池。进一步,所述个人详细信息包括个人详细档案、车辆以及物品在二维电子地图上的轨迹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屏幕展示模块还能够将视频监控信息融合在二维电子地图上进行展示。进一步,所述第二屏幕展示模块还用于展示在二维电子地图上物联网感知设备的分布及运行状态信息。进一步,所述物品为手机。本方案具有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获取各类数据,以个人为核心,通过对数据进行分类,生成目标的画像模型,并对各目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实现多目标之间的无缝关联,进而帮助公安机关利用数据从多个维度分析研判,获取案件相关线索,弥补现有由于信息占有量不足,准确性低所导致的破案率低、追赃少的不足;2、通过多屏联动展示,形成个人概要信息展示以及详细信息展示,以便于提高公安机关的研判效率;同时由于不同屏幕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数据不同,因此当已知任意条件,都可以在对应屏幕上输入检索信息,其余屏幕会同步更新相关信息,从而给用户提供了多个数据交互入口,形成数据的闭环检索,以使公安机关在短时间内获取有效信息,提高破案效率;3、将2D、3D地图与数据紧密结合,把具有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车辆、感知设备、手机等)赋予地理坐标,形成以地图为基础的时空大数据融合系统,提高了空间信息的可读性;4、由于本系统未设置预设检索路径,且有多个检索入口,用户可以随时改变检索条件,有利于公安机关进行分析研判。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多维数据融合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多维数据关联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公安多维数据融合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与警务物联网系统以及其它各类数据信息系统对接,获取各类感知数据,形成数据池;数据池的形成关键在于能够尽最大可能获取各类有用的与社会个人资源相关的资源数据,以使得数据池中的感知数据全面可靠。由于在实际中,社会个人资源数据其通常已被公安机关以及对应的政府机关进行采集,因此在实际中感知数据的获取一般通过上述系统资源进行获得,当然在实际中,感知数据的获取也还可以通过对应可靠的信息类企业进行获取,不以为限。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感知数据其主要包括公安基础资源数据、社会资源数据、政务资源数据和警用物联网采集的数据。公安基础资源数据包括公安多维数据融合系统与公安各业务系统(如警务综合平台、网安平台、大情报平台、公安八大信息资源库)对接,获取公安资源库中存储的违法信息、驾管库、身份户籍等静态数据;以及民警通过手机APP采集执法过程中的图片、语音、视频数据、警员的位置等各类动态数据,但不限于此。社会资源数据包括公安多维数据融合系统与社区人脸识别系统、车辆闸机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对接,获取人员、车辆的视频、抓拍图像数据及学校、火车站、汽车站、医院等重点单位,宾馆、KTV、废品收购等公共场所的实时视频监控数据;与运营商系统、用水用电系统对接获取运营商数据、水电数据等;研发寄递物流管理系统,获取寄递物流数据,但不限于此。政务资源数据包括通过手机APP采集并实时上传“一标三实”基础信息;与政务服务大厅信息系统对接,获取电子政务,宗地、法人代表、纳税人数据,但不限于此。警用物联网动态采集数据是指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设备和智能终端采集相关数据,并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xPON、LAN、cLTE)实时上传至多维数据融合平台,包括机器人进行人脸抓拍的图像数据,电动自行车管理系统中读写器采集的电子标签数据、读写器的状态数据,执法记录仪采集的视频数据,wifi采集设备采集的移动终端MAC数据、社区热点数据,但不限于此。S2、对数据池中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并将非结构化的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对数据池中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主要是通过补充缺失数据,去除重复数据等方式将数据转换成对解决问题有价值有意义的预设格式。具体的,公安资源库中有的身份户籍数据缺失,在进行展示时为空,此时添加缺失数据至数据池中;可以用SQL语句对数据记录进行遍历以删除重复记录;预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安多维数据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维数据融合方法包括:/nS1、与警务物联网系统以及其它各类数据信息系统对接,获取各类感知数据,形成数据池;/nS2、对数据池中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并将非结构化的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nS3、选取不同的目标对象,同时根据选取的不同目标对象对数据池中的数据进行分类,融合各目标的动、静态属性信息,并生成目标对象的画像信息;/nS4、以个人为核心,对与其相关联的各目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产生关联数据;/nS5、将融合后的数据进行多屏联动展示,同时产生并推送报警信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安多维数据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维数据融合方法包括:
S1、与警务物联网系统以及其它各类数据信息系统对接,获取各类感知数据,形成数据池;
S2、对数据池中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并将非结构化的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
S3、选取不同的目标对象,同时根据选取的不同目标对象对数据池中的数据进行分类,融合各目标的动、静态属性信息,并生成目标对象的画像信息;
S4、以个人为核心,对与其相关联的各目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产生关联数据;
S5、将融合后的数据进行多屏联动展示,同时产生并推送报警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安多维数据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骤S1中所述感知数据包括公安基础资源数据、社会资源数据、政务资源数据和警用物联网采集的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安多维数据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骤S3中所述目标对象为人脸、与个人相关的物品、地址、案事件或单位。


4.一种用于实现如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安多维数据融合方法的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系统包括:
用于形成数据池的数据池构建模块;
数据预处理模块,所述数据预处理模块用于对数据池中的数据进行清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本夏李玉杰韩银峰孙玉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一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