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4904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泵设备。热泵设备,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用于供冷媒与外界空气换热;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有冷媒管和换热流道,所述冷媒管和所述换热流道热传导设置;相变换热器,所述相变换热器中设置有第一热交换流道、第二热交换流道和相变部件,所述相变部件位于所述第一热交换流道和所述第二热交换流道之间;其中,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节流装置和所述冷媒管连接形成冷媒回路,所述换热流道与所述第一热交换流道连接形成换热回路。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相变换热器存储能量而减少压缩机启停的次数,以实现降低热泵设备的能耗,并提高热泵设备的使用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泵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家用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热泵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热泵技术因其效率高广泛的推广使用,采用热泵技术的热泵设备通常包括热泵热水器和热泵供暖系统等。而常规的热泵设备通常包括热泵机组以及换热模块,其中,热泵机组中包括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等部件,而换热模块则配置有热交换器及对应的功能部件,具体为:热泵热水器则将热交换器设置在水箱上以满足生活热水的供应,而供暖系统则通过热交换器对散热器中的水进行换热加热。而在热泵设备运行过程中,当生活热水的温度或供暖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则压缩机停止运行,而当低于设定温度时,则压缩机则需要重新启动运行。这样,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导致压缩机频繁启停而导致压缩机容易损坏且频繁启停也会造成能耗增加。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能耗低且运行可靠性高的热泵技术是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热泵设备,采用相变换热器存储能量而减少压缩机启停的次数,以实现降低热泵设备的能耗,并提高热泵设备的使用可靠性。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在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热泵设备,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用于供冷媒与外界空气换热;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有冷媒管和换热流道,所述冷媒管和所述换热流道热传导设置;相变换热器,所述相变换热器中设置有第一热交换流道、第二热交换流道和相变部件,所述相变部件位于所述第一热交换流道和所述第二热交换流道之间;其中,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节流装置和所述冷媒管连接形成冷媒回路,所述换热流道与所述第一热交换流道连接形成换热回路。进一步的,所述换热流道与所述第一热交换流道之间还设置有循环泵。进一步的,所述相变换热器中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热交换流道。进一步的,所述热泵设备包括两个所述相变换热器,两个所述相变换热器中的所述第一热交换流道串联,所述第一热交换流道的一端口与其中一所述第一热交换流道连接,所述第一热交换流道的另一端口与另一所述第一热交换流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相变换热器还包括:外壳;所述相变部件为相变蓄能板,所述相变蓄能板设置在所述外壳中并分别与所述第一热交换流道和所述第二热交换流道热传导。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热交换流道和所述第二热交换流道的端口均外露在所述外壳的外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热交换流道包括多个第一换热管、第一进管和第一出管,所述第一换热管连接在所述第一进管和所述第一出管之间;所述第二热交换流道包括多个第二换热管、第二进管和第二出管,所述第二换热管连接在所述第二进管和所述第二出管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二换热管交替布置,且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二换热管之间设置有所述相变蓄能板。进一步的,所述相变蓄能板的第一面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换热管,所述相变蓄能板的第二面用于安装所述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一面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凹槽,所述第一换热管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凹槽中,所述第二面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凹槽,所述第二换热管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凹槽中;其中,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背向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二换热管呈蛇形盘管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内壁设置有保温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配置相变换热器来实现与外界循环水路进行换热,压缩机启动后,冷媒流入到冷媒管并与换热流道中的换热介质进行换热,换热流道中的换热介质流入到相变换热器中的第一热交换流道中以同时与第二热交换流道和相变部件换热,而相变部件能够有效的存储大量的热量,这样,在压缩机停机情况下,可以通过相变部件释放热量来加热第二热交换流道中的换热介质,进而减少压缩机启停的次数,以实现降低热泵设备的能耗,并提高热泵设备的使用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热泵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原理图之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热泵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原理图之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热泵设备实施例二中相变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相变换热器除掉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第一换热管、相变蓄能板和第二换热管的组装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热泵设备,包括: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和相变换热器4。其中,第一换热器2用于供冷媒与外界空气换热,即起到室外换热的功能;第二换热器3设置有冷媒管31和换热流道32,冷媒管31和换热流道32热传导设置,第二换热器3作为热交换器实现冷媒与换热介质之间的换热。相变换热器4中设置有第一热交换流道41、第二热交换流道42和相变部件43,相变部件43位于第一热交换流道41和第二热交换流道42之间;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节流装置(未标记)和冷媒管31连接形成冷媒回路,换热流道32与第一热交换流道41连接形成换热回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二热交换流道42则与用户家中的散热器(如散热片或地暖)连接。压缩机1启动驱动冷媒在冷媒回路中循环流动,而冷媒将通过冷媒管31与换热流道32中的流动的第一换热介质(例如:换热油等换热流体)进行换热。第一换热介质将在闭式循环的换热回路中循环流动,第一换热介质释放的热量将被相变部件43吸收,利用相变部件43的相变特性可以存储更多的热量,进而满足与第二热交换流道42中第二换热介质(例如:水等换热流体)的换热需求。而在压缩机1运行过程中,利用相变部件43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并存储,以使得压缩机1在停机状态下,利用相变部件43释放热量来长时间的维持对第二热交换流道42中的第二换热介质进行加热,这样,便可以无需压缩机1频繁启停,以降低能耗,同时,也更有利于延长压缩机1的寿命提高使用可靠性。而有关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节流装置和冷媒管31连接所形成的冷媒回路而言,有关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压缩机;/n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用于供冷媒与外界空气换热;/n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有冷媒管和换热流道,所述冷媒管和所述换热流道热传导设置;/n相变换热器,所述相变换热器中设置有第一热交换流道、第二热交换流道和相变部件,所述相变部件位于所述第一热交换流道和所述第二热交换流道之间;/n其中,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节流装置和所述冷媒管连接形成冷媒回路,所述换热流道与所述第一热交换流道连接形成换热回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
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用于供冷媒与外界空气换热;
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有冷媒管和换热流道,所述冷媒管和所述换热流道热传导设置;
相变换热器,所述相变换热器中设置有第一热交换流道、第二热交换流道和相变部件,所述相变部件位于所述第一热交换流道和所述第二热交换流道之间;
其中,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节流装置和所述冷媒管连接形成冷媒回路,所述换热流道与所述第一热交换流道连接形成换热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流道与所述第一热交换流道之间还设置有循环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换热器中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热交换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设备包括两个所述相变换热器,两个所述相变换热器中的所述第一热交换流道串联,所述第一热交换流道的一端口与其中一所述第一热交换流道连接,所述第一热交换流道的另一端口与另一所述第一热交换流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热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换热器还包括:
外壳;
所述相变部件为相变蓄能板,所述相变蓄能板设置在所述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祥华刘晓伟陈炳泉王彬余锦剑黄娟李羲龙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新能源电器有限公司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