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华玉专利>正文

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4821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属于能源与动力技术领域。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本专利技术属于能源与动力

技术介绍
:冷需求、热需求和动力需求,为人类生活与生产当中所常见;其中,利用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是获得和提供动力的重要方式。一般情况下,热源的温度随着热的释放而降低,热源是变温的;在以化石燃料为源头能源时,热源同时具有高温和变温的双重特点,这使得采用单一热力循环理论实现制冷、供热或转化为动时能源利用率不理想。以外燃式蒸汽动力装置为例,其热源属于高温且为变温热源;当以朗肯循环为理论基础,采用水蒸气为循环工质实现热变功时,由于受到材料耐温耐压性能和安全性方面的限制,无论采用何种参数运行,循环工质与热源之间都存在较大的温差损失,不可逆损失大,导致热效率较低。人们需要简单、主动、高效地利用燃料生成或其它的高温热能来实现制冷、供热或转化为动力,这需要热科学基础理论的支撑;在热科学基础理论体系中,热力循环是热能利用装置的理论基础和能源利用系统的核心;热力循环的创建及发展应用将对能源利用的飞跃起到重大作用,将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从简单、主动和高效地实现温差利用的原则出发,针对高温热源或变温热源的动力应用,力求为热动系统的简单化和高效化提供理论支撑,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是要提供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分项阐述如下:1.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进行的七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23,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63,M3千克工质吸热过程34,M3千克工质降压过程45,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56,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6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2.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进行的八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23,M1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5,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74,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45,M3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67,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7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其中,M3为M1与M2之和。3.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进行的八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25,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73,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34,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45,M3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67,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7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4.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进行的九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23,M1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7,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84,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45,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67,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78,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8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5.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进行的九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23,M1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1千克工质放热过程47,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85,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56,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67,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78,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8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6.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或部分进行的十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23,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83,M3千克工质吸热过程34,X千克工质降压过程47,(M3-X)千克工质吸热过程45,(M3-X)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3-X)千克工质放热过程67,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78,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8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7.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或部分进行的十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b,(M1+M)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b3,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6a,M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ab,(M2-M)千克工质升压过程a3,M3千克工质吸热过程34,M3千克工质降压过程45,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56,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6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8.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或部分进行的十一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b,(M1+M)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b3,(M1+M)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5,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7a,M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ab,(M2-M)千克工质升压过程a4,(M2-M)千克工质吸热过程45,M3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67,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7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9.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或部分进行的十一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b,(M1+M)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b5,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7a,M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ab,(M2-M)千克工质升压过程a3,(M2-M)千克工质吸热过程34,(M2-M)千克工质降压过程45,M3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67,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7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10.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或部分进行的十二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b,(M1+M)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b3,(M1+M)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7,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8a,M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ab,(M2-M)千克工质升压过程a4,(M2-M)千克工质吸热过程45,(M2-M)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2-M)千克工质放热过程67,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78,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8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11.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或部分进行的十二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b,(M1+M)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b3,(M1+M)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1+M)千克工质放热过程47,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8a,M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ab,(M2-M)千克工质升压过程a5,(M2-M)千克工质吸热过程56,(M2-M)千克工质降压过程67,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78,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8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12.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或部分进行的十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15 CN 201910331101X1.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进行的七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23,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63,M3千克工质吸热过程34,M3千克工质降压过程45,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56,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6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2.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进行的八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23,M1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5,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74,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45,M3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67,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7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3.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进行的八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25,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73,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34,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45,M3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67,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7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4.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进行的九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23,M1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7,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84,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45,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67,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78,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8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5.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进行的九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23,M1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1千克工质放热过程47,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85,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56,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67,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78,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8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6.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或部分进行的十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23,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83,M3千克工质吸热过程34,X千克工质降压过程47,(M3-X)千克工质吸热过程45,(M3-X)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3-X)千克工质放热过程67,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78,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8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7.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或部分进行的十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b,(M1+M)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b3,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6a,M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ab,(M2-M)千克工质升压过程a3,M3千克工质吸热过程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鸿瑞李华玉
申请(专利权)人:李华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