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涛专利>正文

一种大流量连续排放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54606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流量连续排放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管,进水管上连接有两根过滤管,两根过滤管的管壁上均设置有若干滤孔,进水管的下侧设置有第一过滤槽,两根过滤管的下端均穿过第一过滤槽的底部,两根过滤管的下端部之间连接有U形连接管,U形连接管的底部设置有排渣管,排渣管的下端安装有密封盖,第一过滤槽的外部连接有输出主管道,输出主管道上连接有至少两根分支管,分支管上连接有第二过滤槽,第二过滤槽的内部嵌入有过滤架,过滤架的侧面呈“L”形,第二过滤槽的外部连接有排水管。该大流量连续排放污水处理系统过滤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流量连续排放污水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大流量连续排放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污水处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将污水中的固体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处理,其次进一步的将小颗粒固体杂质进行过滤,最终通过沉淀以及其他方法进行净化处理。在对固体杂质进行过滤的同时过滤网拦截的杂质较多时会阻挡水流量,影响过滤效率。在清理滤渣时需要将污水管暂停,进行清理,以免杂质漏掉过滤环节。因此需要一种过滤效率高的大流量连续排放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过滤效率高的大流量连续排放污水处理系统。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流量连续排放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连接有两根过滤管,两根所述过滤管的管壁上均设置有若干滤孔,所述进水管的下侧设置有第一过滤槽,两根所述过滤管的下端均穿过所述第一过滤槽的底部,两根所述过滤管的下端部之间连接有U形连接管,所述U形连接管的底部设置有排渣管,所述排渣管的下端安装有密封盖,所述第一过滤槽的外部连接有输出主管道,所述输出主管道上连接有至少两根分支管,所述分支管上连接有第二过滤槽,所述第二过滤槽的内部嵌入有过滤架,所述过滤架的侧面呈“L”形,所述第二过滤槽的外部连接有排水管。优选地,上述的大流量连续排放污水处理系统,其中所述进水管与两根所述过滤管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法兰、第二法兰。优选地,上述的大流量连续排放污水处理系统,其中所述过滤管与所述第一过滤槽之间安装有密封圈。优选地,上述的大流量连续排放污水处理系统,其中两根所述过滤管的下端内部均设置有阀门。优选地,上述的大流量连续排放污水处理系统,其中所述进水管上安装有总开关。优选地,上述的大流量连续排放污水处理系统,其中两根所述过滤管的外部均固定有限位挡环,所述限位挡环与所述第一过滤槽的底部抵接。优选地,上述的大流量连续排放污水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分支管上安装有分路开关。优选地,上述的大流量连续排放污水处理系统,其中所述过滤架的顶部安装有把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该大流量连续排放污水处理系统时,当污水从进水管进入两根过滤管内之后,从滤孔排出,而大固体颗粒被留在过滤管内部,并下沉至U形连接管底部,当U形连接管内部堆积满后需要清理时,将两个阀门关闭,此时打开密封盖即可清理掉底部的滤渣。而在清理的过程中过滤不需停止,过滤的滤渣落在过滤管底部的阀门上,当重新盖紧密封盖后再打开两个阀门,滤渣落入U形连接管内。在过滤管侧面大面积开设若干滤孔可增大排水量。从第一过滤槽流出的污水经过输出主管道流入各分支管,进入第二过滤槽内。当第二过滤槽内滤渣较多时,可关闭该管路对应的分路开关,将该分支管暂停,取出该分路上的过滤架,将滤渣清除。在清理该分路滤渣时,其他分路的过滤仍正常进行,不影响整体的过滤,无需全部暂停。该大流量连续排放污水处理系统过滤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过滤架的正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进水管,2、总开关,3、第一法兰,4、第二法兰,5、过滤管,6、滤孔,7、限位挡环,8、密封圈,9、第一过滤槽,10、U形连接管,11、排渣管,12、密封盖,13、阀门,14、输出主管道,15、分支管,16、分路开关,17、第二过滤槽,18、排水管,19、过滤架,20、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大流量连续排放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管1,进水管1上安装有总开关2,用于控制总路的通断。进水管1上连接有两根过滤管5,进水管1与两根过滤管5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法兰3、第二法兰4。两根过滤管5的管壁上均设置有若干滤孔6。进水管1的下侧设置有第一过滤槽9,两根过滤管5的下端均穿过第一过滤槽9的底部,过滤管5与第一过滤槽9之间安装有密封圈8,防止第一过滤槽9内部漏水。两根过滤管5的外部均固定有限位挡环7,限位挡环7与第一过滤槽9的底部抵接,防止过滤管5向下滑动。两根过滤管5的下端部之间连接有U形连接管10,U形连接管10的底部设置有排渣管11,排渣管11的下端安装有密封盖12。两根过滤管5的下端内部均设置有阀门13。当污水从进水管1进入两根过滤管5内之后,从滤孔6排出,而大固体颗粒被留在过滤管5内部,并下沉至U形连接管10底部,当U形连接管10内部堆积满后需要清理时,将两个阀门13关闭,此时打开密封盖12即可清理掉底部的滤渣。而在清理的过程中过滤不需停止,过滤的滤渣落在过滤管5底部的阀门13上,当重新盖紧密封盖12后再打开两个阀门13,滤渣落入U形连接管10内。在过滤管5侧面大面积开设若干滤孔6可增大排水量。如图1、图2所示,第一过滤槽9的外部连接有输出主管道14,输出主管道14上连接有至少两根分支管15,可根据分支管15的排水量具体设置数量,保证不影响整体污水的流速即可。分支管15上安装有分路开关16。分支管15上连接有第二过滤槽17,第二过滤槽17的内部嵌入有过滤架19,过滤架19的顶部安装有把手20,便于提取。过滤架19的侧面呈“L”形,第二过滤槽17的外部连接有排水管18,排水管18将过滤后的污水输送至后端处理工位。过滤架19上安装有过滤网,过滤网网孔小于滤孔6的大小,进一步过滤较小颗粒固体杂质。当第二过滤槽17内滤渣较多时,可关闭该管路对应的分路开关16,将该分支管15暂停,取出该分路上的过滤架19,将滤渣清除。在清理该分路滤渣时,其他分路的过滤仍正常进行,不影响整体的过滤,无需全部暂停。在使用该大流量连续排放污水处理系统时,当污水从进水管1进入两根过滤管5内之后,从滤孔6排出,而大固体颗粒被留在过滤管5内部,并下沉至U形连接管10底部,当U形连接管10内部堆积满后需要清理时,将两个阀门13关闭,此时打开密封盖12即可清理掉底部的滤渣。而在清理的过程中过滤不需停止,过滤的滤渣落在过滤管5底部的阀门13上,当重新盖紧密封盖12后再打开两个阀门13,滤渣落入U形连接管10内。在过滤管5侧面大面积开设若干滤孔6可增大排水量。从第一过滤槽9流出的污水经过输出主管道14流入各分支管15,进入第二过滤槽17内。当第二过滤槽17内滤渣较多时,可关闭该管路对应的分路开关16,将该分支管15暂停,取出该分路上的过滤架19,将滤渣清除。在清理该分路滤渣时,其他分路的过滤仍正常进行,不影响整体的过滤,无需全部暂停。该大流量连续排放污水处理系统过滤效率高。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流量连续排放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1),所述进水管(1)上连接有两根过滤管(5),两根所述过滤管(5)的管壁上均设置有若干滤孔(6),所述进水管(1)的下侧设置有第一过滤槽(9),两根所述过滤管(5)的下端均穿过所述第一过滤槽(9)的底部,两根所述过滤管(5)的下端部之间连接有U形连接管(10),所述U形连接管(10)的底部设置有排渣管(11),所述排渣管(11)的下端安装有密封盖(12),所述第一过滤槽(9)的外部连接有输出主管道(14),所述输出主管道(14)上连接有至少两根分支管(15),所述分支管(15)上连接有第二过滤槽(17),所述第二过滤槽(17)的内部嵌入有过滤架(19),所述过滤架(19)的侧面呈“L”形,所述第二过滤槽(17)的外部连接有排水管(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流量连续排放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1),所述进水管(1)上连接有两根过滤管(5),两根所述过滤管(5)的管壁上均设置有若干滤孔(6),所述进水管(1)的下侧设置有第一过滤槽(9),两根所述过滤管(5)的下端均穿过所述第一过滤槽(9)的底部,两根所述过滤管(5)的下端部之间连接有U形连接管(10),所述U形连接管(10)的底部设置有排渣管(11),所述排渣管(11)的下端安装有密封盖(12),所述第一过滤槽(9)的外部连接有输出主管道(14),所述输出主管道(14)上连接有至少两根分支管(15),所述分支管(15)上连接有第二过滤槽(17),所述第二过滤槽(17)的内部嵌入有过滤架(19),所述过滤架(19)的侧面呈“L”形,所述第二过滤槽(17)的外部连接有排水管(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流量连续排放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与两根所述过滤管(5)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法兰(3)、第二法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涛苗芳
申请(专利权)人:马涛苗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