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削刀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4408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前刀面的损伤较小的切削刀片。上述切削刀片10在上表面20或下表面30与侧面40的交叉棱线部的一部分具有切削刃,切削刃具有主切削刃、副切削刃21、以及连接主切削刃与副切削刃21的连接切削刃22,作为侧面40的一部分且对应于副切削刃21的副切削刃后刀面具有与副切削刃连接并且其后角为0°的第1副切削刃后刀面44、以及与第1副切削刃后刀面44连接且其后角为负值的第2副切削刃后刀面45,作为侧面40的一部分且对应于连接切削刃22的连接切削刃后刀面具有与连接切削刃22连接并且其后角为0°以上的第1连接切削刃后刀面41、以及与第1连接切削刃后刀面41连接且具有比该第1连接切削刃后刀面41的后角更大的后角的第2连接切削刃后刀面4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切削刀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刀头更换式的切削工具的切削刀片。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例如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那样,在俯视以及仰视时的外廓形状为大致三角形的切削刀片。专利文献1公开的切削刀片即使翻转上下的面也形成相同的形状,可以交替使用切削刃总共6次。这样的切削刀片用于例如对直角的壁面进行加工的台阶面加工等,其主要具备对壁面进行加工的主切削刃、对底面进行加工的修光刃、以及连接主切削刃和修光刃的拐角(corner)刃。这样的方式的切削刀片被称为负型,其后刀面的后角为0°。因此,刀具角较大且切削刃的强度较高。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8/061227号
技术实现思路
对于负型的切削刀片,为了使得当设置于工具体(body)时,其下表面的端部的部分不与切削刃的旋转轨迹重叠,一般设置为使径向前角为负值。通过这样设置切削刀片,确保后刀面与旋转轨迹之间的间隙较大。但在这种情况下,后刀面与旋转轨迹之间变宽,相应地,切削刀片的前刀面的上方的空间变窄,生成的切屑将难以排出。如果切屑擦过并损伤前刀面,则当将切削刀片上下反转而设置于工具体,以使该前刀面成为与工具体的抵接面时,切削刀片有可能会以偏离原本假定的姿势的姿势而被安装于工具体。如果安装于工具体的切削刀片的姿势发生变化,则切削性能、加工面的状态等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课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刀面的损伤较小的切削刀片。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切削刀片具备主切削刃、副切削刃、以及连接主切削刃与副切削刃的连接切削刃,具有对应于副切削刃的后刀面的后角为0°的第1副切削刃后刀面、以及与第1副切削刃后刀面连接且其后角为负值的第2副切削刃后刀面,具有对应于连接切削刃的后刀面的后角为0°以上的第1连接切削刃后刀面、以及与第1连接切削刃后刀面连接且具有比第1连接切削刃后刀面的后角更大的后角的第2连接切削刃后刀面。根据该实施方式,与副切削刃连接的第1副切削刃后刀面与第2副切削刃后刀面相比,向切削刀片的中心侧后退。即使不将径向前角设为负值,也可以在第1副切削刃后刀面与切削刃的旋转轨迹之间确保充分的间隙。可以相对于工具体将径向前角设为0°附近来进行设置,因而可以扩大供生成的切屑延伸的空间,即所谓的槽。因此,可以提供能够防止切屑擦过本专利技术的切削刀片的前刀面而使其发生损伤的切削刀片。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优选在切削刀片中,连接切削刃后刀面进一步具有与第2连接切削刃后刀面连接的第3连接切削刃后刀面,第1连接切削刃后刀面的后角为0°,第2连接切削刃后刀面的后角为正值,第3连接切削刃后刀面的后角为0°,副切削刃后刀面进一步具有与第2副切削刃后刀面连接且其后角为0°的第3副切削刃后刀面。根据该实施方式,当将切削刀片上下反转而使用下表面的切削刃时,在上表面的切削刃中作为第1、第2以及第3连接切削刃后刀面而发挥功能的部位在下表面的切削刃中作为第3、第2以及第1副切削刃后刀面而发挥功能。同样地在上表面的切削刃中作为第1、第2以及第3副切削刃后刀面而发挥功能的部位在下表面的切削刃中作为第3、第2以及第1连接切削刃后刀面而发挥功能。因此,即使上下反转,也可以与反转前同样地使用切削刀片。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优选在切削刀片中,当俯视时,第3副切削刃后刀面与第1副切削刃后刀面相比存在于外侧,当俯视时,第3连接切削刃后刀面与第1连接切削刃后刀面相比存在于内侧。根据该实施方式,由于与第1副切削刃后刀面相比向外侧(外周侧)突出,因而副切削刃的第3副切削刃后刀面(修光刃的下部)形成为较厚,副切削刃不易发生缺损。能够在维持副切削刃的强度的情况下,使第1副切削刃后刀面(修光刃的上部)向内侧(中心侧)后退并确保第1副切削刃后刀面与切削刃的旋转轨迹之间的间隙较大。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优选在切削刀片中,主切削刃与副切削刃所成的角度a为70°<a<100°。根据该实施方式,可以合适地用于台阶面加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优选当俯视时,连接切削刃向外侧弯曲。根据该实施方式,与以锐角相交的直线状的连接切削刃(拐角刃)相比,连接切削刃更加不易发生缺损。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优选在切削刀片中,俯视时的外廓形状与仰视时的外廓形状相同。根据该实施方式,当切削刀片的上表面的切削刃发生磨损、损伤时,可以上下反转而使用下表面的切削刃。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优选在切削刀片中,上表面为大致正多边形。并且,更优选当俯视时,上表面的连接切削刃不与下表面的连接切削刃重叠。根据该实施方式,当俯视时,上表面侧的副切削刃与下表面侧的连接切削刃位于错开的位置,因而,即使例如上表面侧的副切削刃由于缺损等而产生较大损伤,也不易对下表面侧的连接切削刃产生影响。同样地,即使上表面侧的连接切削刃发生损伤,也不易对下表面侧的副切削刃产生影响。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优选在切削刀片中,上表面的连接切削刃后刀面与下表面的修光刃连接,上表面的修光刃后刀面与下表面的拐角刃连接。根据该实施方式,当使切削刀片上下反转而使用下表面的切削刃时,在上表面的切削刃中作为第1、第2以及第3连接切削刃后刀面而发挥功能的部位在下表面的切削刃中作为第3、第2以及第1副切削刃后刀面而发挥功能。同样地,在上表面的切削刃中作为第1、第2以及第3副切削刃后刀面而发挥功能的部位在下表面的切削刃中作为第3、第2以及第1连接切削刃后刀面而发挥功能。因此,即使上下反转,也可以与反转前同样地使用切削刀片。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能够防止切屑擦过本专利技术的切削刀片的前刀面而使其损伤的切削刀片。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图1所示的切削刀片的上表面的平面图。图3为从与对应于主切削刃的侧面相对的方向观察图1所示的切削刀片的侧视图。图4为从与对应于拐角刃的侧面相对的方向观察图1所示的切削刀片的侧视图。图5为沿图2中的V-V线的剖视图。图6为沿图2中的VI-VI线的剖视图。图7为表示具备图1所示的切削刀片的切削工具的立体图。图8为表示图7所示的切削工具的前端的主视图。图9A为示意性地表示在设置于工具体的状态下,本实施方式的切削刀片的侧面与刀头的旋转轨迹之间的间隙的图。图9B为示意性地表示在设置于工具体的状态下,以往的负型的切削刀片的侧面与刀头的旋转轨迹之间的间隙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应予说明,在各图中,附有相同的符号的部件具有相同或同样的结构。为了方便说明,以图2以及图3所示方式来设定相互正交的X轴、Z轴这两个轴。此外,在说明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时,有时将一个物体B与另一个物体A相比位于Z轴的箭头(arrowhead)侧的情况记载为“物体B与物体A相比位于上方”。并且,有时将一个物体B与另一个物体A相比位于Z轴的箭头方向的相反侧的情况记载为“物体B与物体A相比位于下方”。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切削刀片,其中,/n所述切削刀片具有上表面、下表面、以及连接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下表面的侧面,在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侧面的交叉棱线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切削刃,/n所述切削刃具有主切削刃、副切削刃、以及连接所述主切削刃与所述副切削刃的连接切削刃,/n作为所述侧面的一部分且对应于所述副切削刃的副切削刃后刀面具有与所述副切削刃连接且其后角为0°的第1副切削刃后刀面、以及与所述第1副切削刃后刀面连接且其后角为负值的第2副切削刃后刀面,/n作为所述侧面的一部分且对应于所述连接切削刃的连接切削刃后刀面具有与所述连接切削刃连接且其后角为0°以上的第1连接切削刃后刀面、以及与所述第1连接切削刃后刀面连接且具有比该第1连接切削刃后刀面的后角更大的后角的第2连接切削刃后刀面。/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01 JP 2019-037336;20191128 JP 2019-2154271.一种切削刀片,其中,
所述切削刀片具有上表面、下表面、以及连接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下表面的侧面,在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侧面的交叉棱线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切削刃,
所述切削刃具有主切削刃、副切削刃、以及连接所述主切削刃与所述副切削刃的连接切削刃,
作为所述侧面的一部分且对应于所述副切削刃的副切削刃后刀面具有与所述副切削刃连接且其后角为0°的第1副切削刃后刀面、以及与所述第1副切削刃后刀面连接且其后角为负值的第2副切削刃后刀面,
作为所述侧面的一部分且对应于所述连接切削刃的连接切削刃后刀面具有与所述连接切削刃连接且其后角为0°以上的第1连接切削刃后刀面、以及与所述第1连接切削刃后刀面连接且具有比该第1连接切削刃后刀面的后角更大的后角的第2连接切削刃后刀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刀片,其中,
所述连接切削刃后刀面进一步具有与所述第2连接切削刃后刀面连接的第3连接切削刃后刀面,
所述第1连接切削刃后刀面的后角为0°,所述第2连接切削刃后刀面的后角为正值,所述第3连接切削刃后刀面的后角为0°,
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部友叶佐治龙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泰珂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