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玉兰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垃圾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4350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垃圾处理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垃圾分离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处理室,处理室顶部设有进料斗和第一电机,进料斗内安装有一对破碎辊,第一电机同轴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沿轴向和周向均连接有搅拌片,处理室上部侧壁连通有第一分离框,第一分离框外侧设有风机,第一分离框包括容纳垃圾的凹进以及垃圾流通的通道,风机与通道相对设置;处理室中部侧壁连通有倾斜设置的第二分离框,第二分离框内设有滤网;处理室下部内侧壁设有磁块,处理室下部连通有二级分离装置。第一分离框内便于分离塑料袋和带有铁钉的木头,第二分离框便于分离泥土和塑料,二级分离装置便于分离玻璃和石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垃圾分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垃圾处理的
,具体为一种建筑垃圾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渣土、弃料、淤泥以及其他废弃物,按组成成分分类,建筑垃圾中可分为渣土、混凝土块、石块、塑料袋、木头、玻璃、砂石、金属废屑、有机物等等。由于建筑垃圾中各组分混杂程度较高,难以进行区分,常常会直接运送至垃圾场废弃处理,但实际上建筑垃圾中有很多材料是可以回收利用并形成再生产品,但是回收再利用的前提是进行有效的分类。尤其是木头、玻璃具有很高的回收价值,但是玻璃和木头很难通过机器直接从建筑垃圾中单独的分离出来,现有的分离方式主要是依靠人工分拣,将一些比较重要的建筑垃圾挑选出来,但是人工分拣的方法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垃圾分离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分拣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垃圾分离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盛装有水的处理室,所述处理室顶部设有进料斗和第一电机,所述进料斗内安装有一对破碎辊,所述第一电机同轴连接有向处理室内侧延伸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沿轴向和周向均连接有搅拌片,所述处理室上部侧壁连通有用于分离塑料袋和带有铁钉的木头的第一分离框,所述第一分离框外侧设有风机,所述第一分离框包括容纳垃圾的凹进以及垃圾流通的通道,所述风机与所述通道相对设置;所述处理室中部侧壁连通有倾斜设置的用于分离塑料和泥土的第二分离框,所述第二分离框内设有滤网;所述处理室下部内侧壁设有磁块,所述处理室下部连通有用于分离石子和玻璃的二级分离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于:将建筑垃圾通过进料斗加入至处理室中,建筑垃圾中具有代表性的垃圾有塑料袋、带有铁钉的木头、金属、塑料、泥土、玻璃、石头等。这些建筑垃圾先经过破碎辊,在一对破碎辊相对旋转产生的挤轧力和磨剪力将这些建筑垃圾破碎成较小的颗粒物,这些颗粒物进入盛有水的处理室中,首先颗粒物会因为自身的密度的不同而出现分层,塑料袋、带有铁钉的木头漂浮于水面上;塑料、泥土悬浮在水面中;金属、玻璃、石头沉至水底部。此时开启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转动轴高速旋转,搅拌片也随之转动并搅动水体,由于各种垃圾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远远大于自身重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塑料袋、带有铁钉的木头陆续地被甩向外围至第一分离框中;塑料、泥土陆续被甩向外围至第二分离框中;金属被甩向外围并被磁块吸附,剩下的玻璃和石头流经二级分离装置。将垃圾分类至第一分离框、第二分离框、二级分离装置后,停止第一电机的高速转动。第一分离框用于将塑料袋和带有铁钉的木头块进行分离,由于带有铁钉的木头会吸水,吸水后重量增加,较塑料袋沉于下层,塑料袋漂浮于水层上,此时开启风机,风机将漂浮于水层上的塑料袋吹走,即可将塑料袋与带有铁钉的木头块分离;第二分离框用于分离塑料和泥土,由于泥土较为细小直径比塑料要小的多,只需通过滤网可将泥土和塑料进行分离,未通过滤网的即为塑料,通过滤网的即为带有泥土的水;金属被磁块所吸附,剩下的玻璃和石头经过二级分离装置分离。这样完成了这些具有代表性垃圾的分离,将分离完毕各个区域内的水过滤完毕后即可将这些较小的垃圾颗粒物回收利用。进一步优化,所述二级分离装置包括烘干区、磨搓机构以及检测区,所述烘干区的出料口连接有输送管道,所述输送管道底面滑动连接有底板门,所述磨搓机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用于将石子或玻璃搓成小颗粒的磨搓辊,所述底板门上方设有用于间歇性卡合石子颗粒或玻璃颗粒的卡合机构;所述处于检测区的输送管道可供光线通过,所述检测区的一侧设有光源发射器,所述检测区的另一侧设有与光源发射器相对应的光源接收器,所述光源接收器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底板门的滑动。烘干区先对带有水分的玻璃、石子混合物加热,使得水分被排走,然后玻璃、石子通过出料口运输,经过等到运输至磨搓机构时,两个磨搓辊将石子、玻璃磨搓成石子颗粒和玻璃颗粒,石子颗粒和玻璃颗粒继续向前运动,等到运输到卡合机构所对的位置时,卡合机构卡合住一个玻璃颗粒或石子颗粒,光源发射器发射光经过玻璃颗粒或石子颗粒被所述光源接收器所接收,由于玻璃具有很高的透光性,光源接收器能够接收到很强的光线信号,此时控制器使得底板门闭合,玻璃颗粒继续向前运输;由于石子具有较差的透光性,光源接收器只能接收到很弱的光线信号,此时控制器使得底板门滑动,使得石子颗粒可以从底板门从分离出来,从而完成石子颗粒与玻璃颗粒的分离。进一步优化,所述卡合机构包括转动盘、爪钩,第二电机;所述转动盘上沿周向固定连接有若干拨动板,所述输送管道开设有供拨动板通过的槽口,所述转动盘同轴连接有棘轮,所述爪钩用于卡合棘轮,所述爪钩与机架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有与爪钩间歇性抵触的凸轮。第二电机转动带动凸轮转动,凸轮间歇性的抵触爪钩,使得爪钩间歇性的卡合棘轮,使得棘轮带动同轴的转动盘间歇性的转动,在间隙时间通过两个拨动板来限制石头颗粒或玻璃颗粒的移动。进一步优化,烘干区包括加热管,加热管内设有加热丝以及供加热丝加热的电源。电源对加热丝加热,加热丝处于加热管内,加热管将水加热蒸发,排出水分。进一步优化,所述底板门下侧设有用于收集石子颗粒的石子收集桶,所述输送管道末端设有用于收集玻璃颗粒的玻璃收集桶。进一步优化,所述机架上还设有水箱,所述水箱连通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末端处于处理室内。通过水箱对处理室进行加水,方便进水。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分离框底端铰接有用于开启第一分离框的转动板,第二分离框底端铰接有用于开启第二分离框的转动板。第一分离框内将塑料袋和带有铁钉的木块分离完毕后,人工打开转动板,将带有铁钉的木块和水一起收集,将水排走后即可回收带有铁钉的木块;第二分离框内将塑料和泥土分离完毕后,人工打开转动板,将水和泥土一起收集,将水排走后即可回收泥土。将水排走的方法可用过滤。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分离框远离风机的一端的侧壁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上铰接有遮蔽板。风机开启时,可以将遮蔽板打开,塑料袋可以从开口离开;风机关闭时,可以将遮蔽板关闭,塑料袋处于第一分离框内。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利用垃圾本身的密度,在带有水的处理室中进行初步的分层,轻质垃圾处于漂浮在水面上,重质垃圾处于处理室的底部,重量适中垃圾处于处理室的中部;然后通过垃圾受到的离心力使轻质垃圾甩至第一分离框中,重量适中垃圾甩至第二分离框中,重质垃圾通过二级分离装置分离。对具有代表性的垃圾进行逐步逐层分离,然后将这些垃圾进行回收利用。2、第一分离框内便于分离塑料袋和带有铁钉的木头,第二分离框便于分离泥土和塑料,二级分离装置便于分离玻璃和石头。3、利用玻璃较好的透光性,来分离玻璃颗粒和石子颗粒,利用卡合机构一个个对玻璃颗粒或石子颗粒进行检测并分离。4、光源接收器电连接有用于控制底板门滑动的控制器,通过光源接收器接收到光信号的强弱来给控制器相应的反馈,最终使得玻璃颗粒和石子颗粒分离。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垃圾分离装置的结构图的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垃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盛装有水的处理室,所述处理室顶部设有进料斗和第一电机,所述进料斗内安装有一对破碎辊,所述第一电机同轴连接有向处理室内侧延伸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沿轴向和周向均连接有搅拌片,所述处理室上部侧壁连通有用于分离塑料袋和带有铁钉的木头的第一分离框,所述第一分离框外侧设有风机,所述第一分离框包括容纳垃圾的凹进以及垃圾流通的通道,所述风机与所述通道相对设置;所述处理室中部侧壁连通有倾斜设置的用于分离塑料和泥土的第二分离框,所述第二分离框内设有滤网;所述处理室下部内侧壁设有磁块,所述处理室下部连通有用于分离石子和玻璃的二级分离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垃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盛装有水的处理室,所述处理室顶部设有进料斗和第一电机,所述进料斗内安装有一对破碎辊,所述第一电机同轴连接有向处理室内侧延伸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沿轴向和周向均连接有搅拌片,所述处理室上部侧壁连通有用于分离塑料袋和带有铁钉的木头的第一分离框,所述第一分离框外侧设有风机,所述第一分离框包括容纳垃圾的凹进以及垃圾流通的通道,所述风机与所述通道相对设置;所述处理室中部侧壁连通有倾斜设置的用于分离塑料和泥土的第二分离框,所述第二分离框内设有滤网;所述处理室下部内侧壁设有磁块,所述处理室下部连通有用于分离石子和玻璃的二级分离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分离装置包括烘干区、磨搓机构以及检测区,所述烘干区的出料口连接有输送管道,所述输送管道底面滑动连接有底板门,所述磨搓机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用于将石子或玻璃搓成小颗粒的磨搓辊,所述底板门上方设有用于间歇性卡合石子颗粒或玻璃颗粒的卡合机构;所述处于检测区的输送管道可供光线通过,所述检测区的一侧设有光源发射器,所述检测区的另一侧设有与光源发射器相对应的光源接收器,所述光源接收器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底板门的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兰
申请(专利权)人:陈玉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