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服头罩支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4300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护服头罩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穿戴固定部、头罩支撑部和进气部,穿戴固定部包括一固定架,头罩支撑部和进气部均固定于固定架上;头罩支撑部用于支撑起头罩,使得头罩不会贴服在穿戴者面部和头部,穿戴者头部能够在头罩内进行自由活动;进气部包括过滤系统和送风系统,送风系统将经过过滤系统过滤的空气输送至头罩内,供穿戴者呼吸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护服头罩支撑架,用于支撑起防护服头罩,为防护服穿戴者头部提供一个舒适的活动空间;同时设置进气部,确保头罩内不会出现水汽,确保穿戴者视线清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护服头罩支撑架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用品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防护服头罩支撑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防护服无论它的制造材料透气或不透气,防护服内部的空气都不能进行循环流动,穿着时间稍长,穿着人员就会感觉闷热。且现有的防护服,利用防护帽防护头部,但是没有很好防护到穿戴者的面部,穿戴者为了更好的做好防护,还必须戴上口罩和护目镜等。但是口罩和护目镜在长时间佩戴后一方面会出现水汽,穿戴者会感觉到呼吸困难和视线受阻,另一方面护目镜会压迫穿戴者面部,造成穿戴者面部血液流通缓慢和面部出现压痕等,影响穿戴者的舒适性。为解决这类问题,现已经出现使用一种内部空间大于人体头部的头罩代替原有技术中防护服自带的防护帽来进行面部和头部的一体防护,穿戴时,将防护服头罩套于穿戴者头上,这样就避免了口罩和护目镜等面部防护器具的使用,舒适性高。头罩一般采用较薄的软质透明塑料膜制成,为防止头罩贴服在穿戴者的头部或影响穿戴者的头部活动,同时也需要将空气引导到透明头罩内壁上,所以急需一种能够实现对头罩进行支撑和保持头罩处于固定形状的支撑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护服头罩支撑架,用于支撑起防护服头罩,为防护服穿戴者头部提供一个舒适的活动空间;同时设置进气部,确保头罩内不会出现水汽,确保穿戴者视线清晰。本专利技术一种防护服头罩支撑架,包括穿戴固定部、头罩支撑部和进气部,穿戴固定部包括一固定架,头罩支撑部和进气部均固定于固定架上;头罩支撑部用于支撑起头罩,使得头罩不会贴服在穿戴者面部和头部,穿戴者头部能够在头罩内进行自由活动;进气部包括过滤系统和送风系统,送风系统将经过过滤系统过滤的空气输送至头罩内,供穿戴者呼吸使用,同时在头罩内形成空气流,避免头罩内壁上出现水汽。优选地,固定架顶部高出人体头顶高度位置,头罩支撑部包括连接在固定架顶部的主支撑环和连接在固定架中部的辅助支撑环,主支撑环和辅助支撑环均向人体面部前侧方向延伸;穿戴时,主支撑环位于穿戴者头顶上部并支撑起头罩顶部,辅助支撑环位于穿戴者颈部前方位置,并支撑起头罩前侧面;穿戴后,穿戴者头部在头罩内自由活动时,不会触碰到头罩内侧面。优选地,固定架为由两水平杆和两竖直空心杆组成的矩形框架,主支撑环为弧形空心杆,弧形空心杆上设置有朝向人体面部前侧的排气口,弧形空心杆两端分别与两竖直空心杆固定且连通,两竖直空心杆另一端均与进气部连通。优选地,送风系统包括一净化气腔,净化气腔内设置有与过滤系统连通的供气装置和与防护服内部空间连通的循环气装置;供气装置包括一气泵,气泵的进气口与过滤系统连通,气泵的出气口与净化气腔连通;循环气装置包括设置于净化气腔内的风扇和连通净化气腔与防护服内部空间的单向阀;风扇启动时,防护服内部空气经过单向阀进入净化气腔内,连同气泵供应的新鲜空气一起被吹入防护服内。优选地,单向阀的进气口上设置有网格板,网格板置于防护服内并与固定架固定。优选地,风扇的出气口上连接有空心套,空心套固定于固定架上并通过风扇连通净化气腔和两竖直空心杆。优选地,过滤系统包括过滤腔,过滤腔内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包括依次设置有外过滤网、正电极过滤网、中间过滤网、负电极过滤网和内过滤网,内过滤网靠近气泵的进气口设置,气泵的进气口固定在过滤腔上。优选地,固定架宽度与人体背部宽度相适应,且佩戴时置于穿戴者背部的两肩之间位置;穿戴固定部还包括与固定架固定连接的长短可调的穿戴肩带,穿戴时,穿戴者手臂穿过穿戴肩带并固定。优选地,穿戴肩带上设置有控制送风系统的开关,开关电连接有为送风系统供电的电池。本专利技术一种防护服头罩支撑架的有益效果是:1、设置穿戴部,将支撑架固定在穿戴者背部,穿戴方便。且支撑架支撑起的防护服头罩随穿戴者同步移动,不会出现晃动或头罩摆动的问题。2、设置支撑部,支撑起薄而软的头罩,为穿戴者提供一个确定的头部自由活动空间,头罩内壁距离穿戴者面部较远,确保穿戴者具有一个自由的呼吸空间。3、设置过滤系统,为面罩内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空气,确保穿戴者呼吸自由,不会出现呼吸困难或缺氧的问题。4、设置送风系统,实现防护服内空气循环,有效的避免了头罩上出现水汽而影响穿戴者视线的问题;促使防护服的内部的空气循环,有效的避免了防护服内空气出现闷热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防护服头罩支撑架穿戴后背面轴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防护服头罩支撑架穿戴后正面轴测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防护服头罩支撑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防护服头罩支撑架背面结构示意图(其中送风系统位置剖视),图5为风扇内空气流通示意图,图6为风扇结构示意图,图7为送风系统结构示意图,图8为送风系统内部主视图,图9为风扇进气送气结构示意图,图10为风扇气泵电路控制图,图11为穿戴肩带示意图,图12为本支撑架支撑起防护服头罩状态及防护服内空气流通路径示意图,图13为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支撑架支撑起头罩的防护服穿戴后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专利技术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专利技术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首选特别说明的是,本技术方案中提出的前部、后部、侧面均是以穿戴者的视角而言,穿戴者身体正面即前部,穿戴者身体背面即后部或背部,穿戴者身体两侧即侧面。另外还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方案中“防护服本体”指的是如图13中标注1001所示的穿戴在人体身体上的部分,“防护服”指的是防护服本体1001和头罩1002组成的整体部分,防护服内部或防护服内部空间均是包括头罩1002内部空间和防护服本体1001内部空间。防护服外部和防护服本体外部均是指除去被防护服防护的空间以外的区域。如图13,1001为防护服本体,1002为透明状的头罩,支撑架固定于穿戴者背部,并被防护服本体1001覆盖住,头罩1002罩设在支撑架上,且头罩1002下边沿与防护服本体1001密封连接,防护服本体1001和头罩1002共同形成一个密封区域,实现对穿戴者防护。上述的头罩1002和防护服本体1001可以是分体式的,也可以是一体连接的。为了提高防护能力和便于穿脱,便于穿戴者在穿防护服时对防护服进行密封,这里首选将防护服本体1001与头罩1002设置为一体连接的方式。即头罩1002后部和两侧的下边沿均与防护服本体1001一体连接,头罩1002位于穿戴者颈部前侧设置有纵向密封片,穿戴时,纵向密封片搭接于防护服本体1001的领口位置外侧,从而实现防护服本体1001与头罩1002的密封连接。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体连接的防护服本体1001与头罩1002,为便于头罩1002罩设在支撑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护服头罩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穿戴固定部、头罩支撑部和进气部,穿戴固定部包括一固定架,头罩支撑部和进气部均固定于固定架上;头罩支撑部用于支撑起头罩,使得头罩不会贴服在穿戴者面部和头部,穿戴者头部能够在头罩内进行自由活动;进气部包括过滤系统和送风系统,送风系统将经过过滤系统过滤的空气输送至头罩内,供穿戴者呼吸使用,同时在头罩内形成空气流,避免头罩内壁上出现水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护服头罩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穿戴固定部、头罩支撑部和进气部,穿戴固定部包括一固定架,头罩支撑部和进气部均固定于固定架上;头罩支撑部用于支撑起头罩,使得头罩不会贴服在穿戴者面部和头部,穿戴者头部能够在头罩内进行自由活动;进气部包括过滤系统和送风系统,送风系统将经过过滤系统过滤的空气输送至头罩内,供穿戴者呼吸使用,同时在头罩内形成空气流,避免头罩内壁上出现水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服头罩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固定架顶部高出人体头顶高度位置,头罩支撑部包括连接在固定架顶部的主支撑环和连接在固定架中部的辅助支撑环,主支撑环和辅助支撑环均向人体面部前侧方向延伸;穿戴时,主支撑环位于穿戴者头顶上部并支撑起头罩顶部,辅助支撑环位于穿戴者颈部前方位置,并支撑起头罩前侧面;穿戴后,穿戴者头部在头罩内自由活动时,不会触碰到头罩内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服头罩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固定架为由两水平杆和两竖直空心杆组成的矩形框架,主支撑环为弧形空心杆,弧形空心杆上设置有朝向人体面部前侧的排气口,弧形空心杆两端分别与两竖直空心杆固定且连通,两竖直空心杆另一端均与进气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服头罩支撑架,其特征在于,送风系统包括一净化气腔,净化气腔内设置有与过滤系统连通的供气装置和与防护服内部空间连通的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明杨秀龙李勇智肖应龙王军谭艳辉李文庆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高贝斯医疗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