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养发护发粉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粉剂配方和水剂配方,粉剂配方和水剂配方的使用的质量比例为5:1;所述粉剂配方按照质量分数比包括;西红花1‑10,凤仙花1‑20,栀子花1‑10,当归2‑15,川穹3‑16,白芍15‑30,侧柏叶20‑40,旱莲草15‑25,女贞子15‑25,桑叶25‑40,红枸杞25‑40;所述水剂配方按照质量分数比包括:黑米0.5‑2,黑豆0.4‑2.1,黑芝麻0.5‑2,黑桑葚0.5‑2,黑枸杞0.5‑3,制何首乌1‑5,旱莲草1‑6,女贞子1‑4,车前子0.6‑3.5,侧柏叶1‑4,桑叶0.3‑2,生地0.3‑2,熟地0.3‑2,茯苓0.3‑2,陈皮0.1‑1,人参0.1‑2,柏子仁0.1‑2,三七0.5‑3,透骨草0.5‑3,本产品通过对头部皮肤针对性补血,活血,养血,而达到生血的作用。有效养护头部皮肤内的毛细血管,从而恢复头部皮肤内毛囊活性,从而达到生发,养发,护发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养发护发粉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养发护发
,具体是一种养发护发粉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人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精力透支、思虑过度、环境污染等诸多因素,导致发质变差的情况急剧增多,许多中年人乃至青少年出现头发干枯、白发、脱发等情况,为了改善发质,市面上出现了许多养发护发产品,大多数护发生发产品通过为头皮或毛囊补充营养从而达到改善头发干枯、乌发、促进生发生长等效果,但这些产品的功效一般、补充的营养不够充分,而且补充的营养往往浮于表面,难以被头发吸收,针对上述问题,现有专利公告号为CN111073777A的专利公布了一种养发护法粉,该配方利用皂化反应制得皂粉,使用简单方便,皂粉内融合多种有效成分,能够平衡头皮油脂,清洁头发和头皮,同时为头发、头皮以及毛囊补充营养,但是该配方只是用于平衡油脂,却无法很好的促使头皮对药性的吸收。为了促进吸收,现在提供一种养发护发粉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养发护发粉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养发护发粉,包括粉剂配方和水剂配方,粉剂配方和水剂配方的使用的质量比例为5:1;所述粉剂配方按照质量分数比包括:西红花1-10,凤仙花1-20,栀子花1-10,当归2-15,川穹3-16,白芍15-30,侧柏叶20-40,旱莲草15-25,女贞子15-25,桑叶25-40,红枸杞25-40;所述水剂配方按照质量分数比包括:黑米0.5-2,黑豆0.4-2.1,黑芝麻0.5-2,黑桑葚0.5-2,黑枸杞0.5-3,制何首乌1-5,旱莲草1-6,女贞子1-4,车前子0.6-3.5,侧柏叶1-4,桑叶0.3-2,生地0.3-2,熟地0.3-2,茯苓0.3-2,陈皮0.1-1,人参0.1-2,柏子仁0.1-2,三七0.5-3,透骨草0.5-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粉剂配方按照质量分数比包括:西红花4-8,凤仙花8-14,栀子花3-7,当归5-12,川穹8-11,白芍18-21,侧柏叶26-34,旱莲草16-23,女贞子18-22,桑叶28-35,红枸杞27-32;所述水剂配方按照质量分数比包括:黑米0.8-1.3,黑豆0.9-1.1,黑芝麻0.7-1.5,黑桑葚0.9-1.3,黑枸杞0.8-1.2,制何首乌2-4,旱莲草1.5-3,女贞子1.5-2.5,车前子0.8-2,侧柏叶1.3-3,桑叶0.8-1.3,生地0.6-1.5,熟地0.5-1.5,茯苓0.5-1.6,陈皮0.3-0.8,人参0.2-1.4,柏子仁0.3-1.2,三七0.8-1.5,透骨草0.8-1.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粉剂配方按照质量分数比包括;西红花5,凤仙花10,栀子花5,当归10,川穹10,白芍20,侧柏叶30,旱莲草20,女贞子20,桑叶30,红枸杞30;所述水剂配方按照质量分数比包括:黑米1,黑豆1,黑芝麻1,黑桑葚1,黑枸杞1,制何首乌3,旱莲草2,女贞子2,车前子1,侧柏叶2,桑叶1,生地1,熟地1,茯苓1,陈皮0.5,人参1,柏子仁0.5,三七1,透骨草1。一种养发护发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获取相应质量比的粉剂和水剂,把所有水剂配方中的中药放在一起浸泡30分,然后大火煮30分钟,小火煮1小时,获取辅料汁待用;步骤二:将粉剂研磨过200目并倒入容器中搅拌均匀;步骤三:将步骤一中获取的辅料汁逐步加入容器中,每次加入时,需要等前一次的辅料汁完全不吸收后,加入的辅料汁直至容器内没有干粉为止;步骤四:倒入辅助料,辅助料包括橄榄油和咖啡粉;步骤五:再逐步加入蜜酸,同时顺时针调制,直至药膏搅拌至油条面状后,包膜三层左右发酵3小时以上,方可使用。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辅料汁的温度不低于95度。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三中辅料汁的加入用不锈钢勺采用碾压式进行调制,禁止搅拌。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四中辅助料还包括蜂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选材料全部为药食两用材料,直接可以口服,安全无任何刺激性,可以长期使用,零添加,零污染;本产品通过对头部皮肤针对性补血,活血,养血,而达到生血的作用;有效养护头部皮肤内的毛细血管,从而恢复头部皮肤内毛囊活性,从而达到生发,养发,护发作用。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养发护发粉,包括粉剂配方和水剂配方,粉剂配方和水剂配方的使用的质量比例为5:1;所述粉剂配方按照质量分数比包括:西红花1,凤仙花1,栀子花1,当归2,川穹3,白芍15,侧柏叶20,旱莲草15,女贞子15,桑叶25,红枸杞25;所述水剂配方按照质量分数比包括:黑米0.5,黑豆0.4,黑芝麻0.5,黑桑葚0.5,黑枸杞0.5,制何首乌1,旱莲草1,女贞子1,车前子0.6,侧柏叶1,桑叶0.3,生地0.3,熟地0.3,茯苓0.3,陈皮0.1,人参0.1,柏子仁0.1,三七0.5,透骨草0.5;一种养发护发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相应质量比的粉剂和水剂,把所有水剂配方中的中药放在一起浸泡30分,然后大火煮30分钟,小火煮1小时,获取辅料汁待用;步骤二:将粉剂研磨过200目并倒入容器中搅拌均匀;步骤三:将步骤一中获取的辅料汁逐步加入容器中,每次加入时,需要等前一次的辅料汁完全不吸收后,加入的辅料汁直至容器内没有干粉为止;步骤四:倒入辅助料,辅助料包括橄榄油和咖啡粉;步骤五:再逐步加入蜜酸,同时顺时针调制,直至药膏搅拌至油条面状后,包膜三层左右发酵3小时以上,方可使用;橄榄油:用不锈钢汤勺汤匙一勺,新客户二勺,老客户易脱发可递减量。切记。蜂蜜:用辅料汁勺子,一勺或二勺,如果有客户非要和海娜粉做比较,可不放蜂蜜,不影响中药养发效果。咖啡粉:用不锈钢汤勺半勺即可,客户都是年龄偏大,可略减量。实施例2一种养发护发粉,包括粉剂配方和水剂配方,粉剂配方和水剂配方的使用的质量比例为5:1;所述粉剂配方按照质量分数比包括:西红花10,凤仙花20,栀子花10,当归15,川穹16,白芍30,侧柏叶40,旱莲草25,女贞子25,桑叶40,红枸杞40;所述水剂配方按照质量分数比包括:黑米2,黑豆2.1,黑芝麻2,黑桑葚2,黑枸杞3,制何首乌5,旱莲草6,女贞子4,车前子3.5,侧柏叶4,桑叶2,生地2,熟地2,茯苓2,陈皮1,人参2,柏子仁2,三七3,透骨草3;一种养发护发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养发护发粉,其特征在于,包括粉剂配方和水剂配方,粉剂配方和水剂配方的使用的质量比例为5:1;/n所述粉剂配方按照质量分数比包括;西红花1-10,凤仙花1-20,栀子花1-10,当归2-15,川穹3-16,白芍15-30,侧柏叶20-40,旱莲草15-25,女贞子15-25,桑叶25-40,红枸杞25-40;/n所述水剂配方按照质量分数比包括:黑米0.5-2,黑豆0.4-2.1,黑芝麻0.5-2,黑桑葚0.5-2,黑枸杞0.5-3,制何首乌1-5,旱莲草1-6,女贞子1-4,车前子0.6-3.5,侧柏叶1-4,桑叶0.3-2,生地0.3-2,熟地0.3-2,茯苓0.3-2,陈皮0.1-1,人参0.1-2,柏子仁0.1-2,三七0.5-3,透骨草0.5-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养发护发粉,其特征在于,包括粉剂配方和水剂配方,粉剂配方和水剂配方的使用的质量比例为5:1;
所述粉剂配方按照质量分数比包括;西红花1-10,凤仙花1-20,栀子花1-10,当归2-15,川穹3-16,白芍15-30,侧柏叶20-40,旱莲草15-25,女贞子15-25,桑叶25-40,红枸杞25-40;
所述水剂配方按照质量分数比包括:黑米0.5-2,黑豆0.4-2.1,黑芝麻0.5-2,黑桑葚0.5-2,黑枸杞0.5-3,制何首乌1-5,旱莲草1-6,女贞子1-4,车前子0.6-3.5,侧柏叶1-4,桑叶0.3-2,生地0.3-2,熟地0.3-2,茯苓0.3-2,陈皮0.1-1,人参0.1-2,柏子仁0.1-2,三七0.5-3,透骨草0.5-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发护发粉,其特征在于,所述粉剂配方按照质量分数比包括:西红花4-8,凤仙花8-14,栀子花3-7,当归5-12,川穹8-11,白芍18-21,侧柏叶26-34,旱莲草16-23,女贞子18-22,桑叶28-35,红枸杞27-32;
所述水剂配方按照质量分数比包括:黑米0.8-1.3,黑豆0.9-1.1,黑芝麻0.7-1.5,黑桑葚0.9-1.3,黑枸杞0.8-1.2,制何首乌2-4,旱莲草1.5-3,女贞子1.5-2.5,车前子0.8-2,侧柏叶1.3-3,桑叶0.8-1.3,生地0.6-1.5,熟地0.5-1.5,茯苓0.5-1.6,陈皮0.3-0.8,人参0.2-1.4,柏子仁0.3-1.2,三七0.8-1.5,透骨草0.8-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丽萍,
申请(专利权)人:毛丽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