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天然小分子共组装纳米药物传输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天然小分子共组装纳米药物传输系统为由齐墩果酸、熊果酸、甘草次酸、白桦脂酸、白桦脂醇、路路通酸、羽扇豆醇、紫杉醇、大黄酸、儿茶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共组装而成的纳米颗粒。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改变化合物原来的自组装形貌,制备不同形貌、尺寸的纳米粒子,解决化合物形貌不适用静脉注射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纳米药物传输系统具有一种或多种药理活性,构成该纳米药物传输系统的化合物通过不同的机制起到协同抗肿瘤作用,并且它有保健功能,可以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天然小分子共组装纳米药物传输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医药领域,涉及一种纳米药物传输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尤其涉及一种以天然小分子为单元通过共组装方法制备的纳米药物传输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癌症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疾病,传统的化学治疗对于大多数癌症患者来说仍然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治疗方法,而大多数抗癌药物具有溶解度差、多药耐药性和毒副作用大的局限性。纳米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认可,设计和合成高效的药物传递系统对癌症治疗至关重要。目前已建立了聚合物胶束、纳米颗粒、纳米管、纳米凝胶等一系列纳米药物传输系统体系。然而,纳米载体的制备方法较为复杂,引入的载体材料常常不易降解,往往会导致额外的毒性作用。因此,寻求新型、安全、高效的纳米制剂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天然小分子因其广泛的药理作用而被认为是很有前途的药物资源。FDA历年批准的临床新药中,超过三分之一来自天然产物或其衍生物。它们通常来自活体生物内源性化学成分或代谢产物,具有出色的生物安全性、生物稳定性和低毒副作用等优点。研究表明,具有自组装能力的天然小分子能够用于药物传输,并且应用于药物传输的同时可以达到辅助治疗和医疗保健的作用,这弥补了当前药物载体无药理活性的缺陷。然而,到目前为止,能用于药物装载的天然小分子非常有限,因为不是所有天然小分子都能自组装成为具有特定形貌和尺寸的药物载体,并且有自组装特性的天然小分子并非都有优良的药理活性。超分子共组装方法由于其简便、绿色被广泛用于构建纳米药物系统,共组装过程中,这种纳米粒子保持并拥有每个组成单元的生物活性,使治疗效果得到显着改善。如果应用共组装策略,将有药理活性和有保健功效的两种化合物组合,构建天然小分子共组装纳米药物传输系统,将有望得到增强协同抗肿瘤和减缓化疗药物诱导的副作用的药物传输体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天然小分子共组装纳米药物传输系统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采用超分子共组装方法直接构建,组成单元为两种或两种以上未经过任何修饰的天然活性小分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天然小分子共组装纳米药物传输系统,为由齐墩果酸、熊果酸、甘草次酸、白桦脂酸、白桦脂醇、路路通酸、羽扇豆醇、紫杉醇、大黄酸、儿茶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共组装而成的纳米颗粒,具体制备方法如下:步骤一、以天然小分子为原料,将天然小分子溶解于良性有机溶剂中,得到天然小分子溶液,其中:天然小分子为齐墩果酸、熊果酸、甘草次酸、白桦脂酸、白桦脂醇、路路通酸、羽扇豆醇、紫杉醇、大黄酸、儿茶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天然小分子中各组分的混合比例没有具体要求,比如:选择两种天然小分子时,二者质量比可以为1:10到10:1;良性有机溶剂为甲醇、乙醇、丙酮、石油醚、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正己烷中的一种或几种;步骤二、将步骤一的天然小分子溶液加入到含有质量浓度为1~5%的表面活性剂的溶液中涡旋乳化0.5~10分钟,制成混悬液,其中:表面活性剂为酸性表面活性剂、碱性表面活性剂以及中性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优选聚乙烯醇(PVA);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的混悬液进行进一步乳化处理,其中:乳化处理为超声乳化但不限于,乳化时间1~10分钟;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形成的乳液加入到含有质量浓度为0.1~1.0%的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进行搅拌,将有机溶剂完全挥发,该过程应在不高于30℃的环境下进行,乳液与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5~30;步骤五、将步骤四中的溶液进行离心处理、双蒸水洗涤,除去残留表面活性剂,收获纳米颗粒(即纳米药物传输系统),其中:离心处理的转数为5000~50000转;步骤六、将步骤五收获的纳米颗粒加入溶剂(水、生理盐水或PBS),制成混悬液备用;或将步骤五收获的纳米颗粒干燥或冻干,进行长期保存。本专利技术中,纳米颗粒为纳米球、纳米纤维或纳米杆结构,通过超分子非共价相互作用力直接共组装形成。本专利技术中,原料不经任何化学修饰和结构改造,构成和共组装纳米颗粒保有每个组成单元的药理活性。本专利技术中,纳米颗粒的平均粒经为100~1000nm,可通过静脉注射给药,不会形成给药栓塞,还可以用于口服给药或腹腔给药。本专利技术中,纳米颗粒的亲水性得到明显改善,血液半衰期较游离化合物延长2~6倍。本专利技术中,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再分散性。本专利技术中,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pH7.3下48小时累计释放量约60%。本专利技术中,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对正常细胞没有或有极低的细胞毒性。本专利技术中,纳米颗粒能起到协同抗肿瘤作用,协同指数小于0.9。本专利技术中,纳米颗粒具有高的肿瘤靶向性,能够有效的在肿瘤部位富集。本专利技术中,纳米颗粒对4T1荷瘤小鼠模型的肿瘤抑制率高于60%。本专利技术中,纳米颗粒够有效降低机体毒副作用,其中血液学指标(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较紫杉醇注射液相比显著提高P<0.01。本专利技术中,纳米颗粒能够提高可机体抗氧化能力,可用于肝脏疾病治疗方面,治疗组肝组织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GSH(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显著高于紫杉醇注射液治疗组,P<0.05。本专利技术中,纳米颗粒可以装载药物,并形成多元共组装纳米载药颗粒。本专利技术中,纳米颗粒的载药量大于10%质量分数,包封率大于80%。本专利技术中,纳米颗粒能够增强抗肿瘤功效,肿瘤抑制率由64%提高到82%。本专利技术中,纳米颗粒可以减缓药物副作用,如:能够明显减缓药物引起的肝脏损伤、肾脏损伤和心脏损伤。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纳米药物传输系统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天然小分子构成,构成该系统的化合物不需要复杂的化学合成过程。2、本专利技术采用超分子共组装方法制备纳米药物传输系统,该方法能够改变化合物原来的自组装形貌,制备不同形貌、尺寸的纳米粒子,解决化合物形貌不适用静脉注射的问题。3、本专利技术的纳米药物传输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安全性和药理活性,几乎不会对机体产生纳米毒性。4、本专利技术的纳米药物传输系统具有一种或多种药理活性,构成该纳米药物传输系统的化合物通过不同的机制起到协同抗肿瘤作用,并且它有保健功能,可以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5、本专利技术的纳米药物传输系统具有抗肿瘤功效和保健功效,能够减缓机体的全身毒性,可以对抗药物引起的肝组织损伤,减缓药物引起的心脏损伤,减缓药物引起的肾脏损伤,提升肝脏抗氧化能力,增加疏水性药物的溶解性,克服多药耐药性,减缓化疗药物的副作用。6、本专利技术的纳米药物传输系统体内外环境都非常稳定,能够延长血液半衰期,降低纳米毒性的风险。7、本专利技术的纳米药物传输系统还可以作为药物载体装载药物,形成载药纳米颗粒;纳米载体与药物通过将细胞阻滞在不同细胞周期,或通过不同机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同一细胞周期,起到协同抗肿瘤效果,提高肿瘤抑制率;载药纳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天然小分子共组装纳米药物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小分子共组装纳米药物传输系统为由齐墩果酸、熊果酸、甘草次酸、白桦脂酸、白桦脂醇、路路通酸、羽扇豆醇、紫杉醇、大黄酸、儿茶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共组装而成的纳米颗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然小分子共组装纳米药物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小分子共组装纳米药物传输系统为由齐墩果酸、熊果酸、甘草次酸、白桦脂酸、白桦脂醇、路路通酸、羽扇豆醇、紫杉醇、大黄酸、儿茶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共组装而成的纳米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小分子共组装纳米药物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小分子共组装纳米药物传输系统为由路路通酸-紫杉醇、齐墩果酸-甘草次酸、白桦脂醇-甘草次酸、路路通酸-甘草次酸、齐墩果酸-白桦脂酸、齐墩果酸-路路通酸-甘草次酸或齐墩果酸-甘草次酸-紫杉醇共组装而成的纳米颗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小分子共组装纳米药物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颗粒为纳米球、纳米纤维或纳米杆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小分子共组装纳米药物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颗粒的平均粒经为100~1000nm。
5.一种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天然小分子共组装纳米药物传输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以天然小分子为原料,将天然小分子溶解于良性有机溶剂中,得到天然小分子溶液;
步骤二、将步骤一的天然小分子溶液加入到含有质量浓度为1~5%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涡旋乳化0.5~10分钟,制成混悬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鑫,王嘉成,乔文姝,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