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双行玉米播种施肥开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4183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的双行玉米播种施肥开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立刀,所述立刀的后部与铲柄下部连接,所述铲柄是中空结构,排肥管安装在所述铲柄的中空部;所述立刀的后部左右两侧还对称设置有左侧横刀和右侧横刀,左侧排种管和右侧排种管通过排种管夹持装置安装在所述铲柄上,且所述左侧排种管和右侧排种管的排种口分别位于所述左侧横刀和右侧横刀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集开沟、施肥、播种功能于一体,一次作业可以实现两行玉米播种及施肥,可减小对土壤二次扰动,同时能有效解决玉米播种过程中出现的因机具进地次数多而引发的压实土壤、对土壤扰动过大、晾种、晒种、烧种等问题,提高了种沟的蓄水保墒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双行玉米播种施肥开沟器
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双行玉米播种施肥开沟器。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第一产业就是农业,而农业中最为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就是玉米,在我国北方最为主要的农作物就是玉米,同时也是产量最高的农作物之一。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大量青壮年人口流入城市工作,农村劳动力减少,传统的种植模式已经很难满足我国玉米种植需求。针对于这种现状,很多地区在进行玉米种植过程中都开始尝试应用新技术及机械化设备,不但能够节省劳动力,同时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玉米产量。最为重要的是新技术及机械化设备的应用,让当今我国玉米种植现状得以改善,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在玉米机械化播种作业过程中,将种子播在合适的土层上,而不是使种子播到表层土壤上的秸秆上,以做到草土分离,确保种子覆土发芽是玉米播种施肥开沟器所必需的功能。但目前,在我国北方旱区和半干旱地区,现有玉米播种施肥机械在实际作业中存在跑墒严重、土壤、草土分离能力不强、机具易堵塞、土壤扰动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双行玉米播种施肥开沟器。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方案:一种新型的双行玉米播种施肥开沟器,包括立刀,所述立刀的后部与铲柄下部连接,所述铲柄是中空结构,排肥管安装在所述铲柄的中空部;所述立刀的后部左右两侧还对称设置有左侧横刀和右侧横刀,左侧排种管和右侧排种管通过排种管夹持装置安装在所述铲柄上,且所述左侧排种管和右侧排种管的排种口分别位于所述左侧横刀和右侧横刀的下方;所述开沟器是左右对称结构。进一步,所述立刀包括立刀本体,所述立刀本体的后端设置有两直立的连接板,所述两连接板左右相对设置形成容纳空间,所述铲柄、左侧排种管和右侧排种管穿过该容纳空间,所述左侧横刀和右侧横刀分别设置在相应的连接板上。进一步,所述立刀的立刀本体,其侧面呈三角形结构,且其上表面是光滑下凹的圆弧面。进一步,所述左侧横刀和右侧横刀结构相同,其本体是板结构,其前端是弧形刀刃或尖刀刃或直线型刀刃。进一步,所述左侧横刀和右侧横刀的本体是直角梯形板结构。进一步,所述左侧横刀和右侧横刀分别前低后高倾斜设置从而形成入土角α。进一步,0°<α<30°。进一步,所述左侧横刀和右侧横刀均根部高外侧低向下倾斜设置从而形成下倾角β。进一步,0°<β<40°。进一步,所述左侧横刀和右侧横刀均前宽后窄向后倾斜设置从而形成后掠角γ。进一步,所述后掠角γ=20°。进一步,所述排种管夹持装置包括一段方管,所述方管一端和所述铲柄连接,所述方管上加工有上下向的两组同心圆便于所述左侧排种管和右侧排种管通过,所述方管的侧面还设置有紧固螺钉固定所述左侧排种管和右侧排种管。进一步,所述左侧排种管和右侧排种管下部呈弯曲状圆滑过渡分别伸向所述左侧横刀和右侧横刀的下方。工作时,将开沟器安装在带行走轮的架体上,再将架体和牵引拖拉机连接;在拖拉机的牵引下,开沟器开始作业,在土壤下层分别开出左种沟、右种沟、肥沟;在破茬、开沟的同时,种子、肥料分别通过相应的排种管和排肥管施到前面开出的种沟、肥沟内。该新型的双行玉米播种施肥开沟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开沟阻力小,高速播种下土壤侧抛量小。(2)本技术,由于横刀是在土壤下层开出种沟,减小了种子萌发区域土层的混乱、干湿土混杂和草土混杂,确保了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避免了晾种现象的出现以及避免了水分蒸发,提高了播种施肥作业后土壤的保墒能力,也避免了种子与地表残茬的混杂。(3)本技术集开沟、施肥、播种功能于一体,一次作业可以实现两行玉米播种及施肥,可减小对土壤二次扰动,同时能有效解决玉米播种过程中出现的因机具进地次数多而引发的压实土壤、对土壤扰动过大、晾种、晒种、烧种等问题,提高了种沟的蓄水保墒能力。(4)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作业效率高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新型的双行玉米播种施肥开沟器的结构示意图Ⅰ;图2: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新型的双行玉米播种施肥开沟器的结构示意图Ⅱ;图3:本技术实施方式中左侧横刀和右侧横刀的入土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实施方式中左侧横刀和右侧横刀的下倾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本技术实施方式中左侧横刀和右侧横刀的后掠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立刀;11—连接板;2—铲柄;3—排肥管;4—右侧排种管;5—左侧排种管;6—排种管夹持装置;7—右侧横刀;8—左侧横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至图2示出了本技术一种新型的双行玉米播种施肥开沟器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和图2是本实施方式中新型的双行玉米播种施肥开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中左侧横刀和右侧横刀的入土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方式中左侧横刀和右侧横刀的下倾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本实施方式中左侧横刀和右侧横刀的后掠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新型的双行玉米播种施肥开沟器,包括立刀1,立刀1的后部与铲柄2下部连接,铲柄2是中空结构,排肥管3安装在铲柄2的中空部;立刀1的后部左右两侧还对称设置有左侧横刀8和右侧横刀7,左侧排种管5和右侧排种管4通过排种管夹持装置6安装在铲柄2上,且左侧排种管5和右侧排种管4的排种口分别位于左侧横刀8和右侧横刀7的下方;所述开沟器整体上是左右对称结构。立刀1用于在土壤表面以下特定的深度开出肥沟。左侧横刀8和右侧横刀7在土壤表面以下特定的深度开出左右两行种沟,减小了种子萌发区域土层的混乱和干湿土混杂,提高了播种施肥作业后土壤的保墒能力,也避免了种子与地表残茬的混杂,解决了草土混杂问题。排肥管3位于右侧排种管4、左侧排种管5中间,一次施肥可以供两行玉米使用,一次作业可实现玉米种子、肥料分层施放,减少了开沟器作业过程中对土壤的二次扰动。排肥管3安装在铲柄2的中空部,可以节省空间,在播种开沟过程中起减少土壤扰动的作用。优选地,立刀1包括立刀本体,立刀本体的后端设置有两直立的连接板11,两连接板11左右相对设置形成容纳空间,铲柄2、左侧排种管5和右侧排种管4穿过该容纳空间,左侧横刀8和右侧横刀7分别设置在相应的连接板11上,如图1和图2所示。优选地,立刀1的立刀本体,其侧面呈三角形结构,且其上表面是光滑下凹的圆弧面,如图1和图2所示,这种结构阻力小、易入土,且上表面是光滑下凹的圆弧面有利于土壤滑动。优选地,左侧横刀8和右侧横刀7结构相同,其本体是板结构,其前端是弧形刀刃或尖刀刃或直线型刀刃,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左侧横刀8和右侧横刀7的本体是直角梯形板结构。在开沟器工作过程中,横刀下部土壤会向上抬起然后侧抛,有了横刀会阻挡横刀下部土壤抬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双行玉米播种施肥开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立刀,所述立刀的后部与铲柄下部连接,所述铲柄是中空结构,排肥管安装在所述铲柄的中空部;所述立刀的后部左右两侧还对称设置有左侧横刀和右侧横刀,左侧排种管和右侧排种管通过排种管夹持装置安装在所述铲柄上,且所述左侧排种管和右侧排种管的排种口分别位于所述左侧横刀和右侧横刀的下方;所述开沟器是左右对称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双行玉米播种施肥开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立刀,所述立刀的后部与铲柄下部连接,所述铲柄是中空结构,排肥管安装在所述铲柄的中空部;所述立刀的后部左右两侧还对称设置有左侧横刀和右侧横刀,左侧排种管和右侧排种管通过排种管夹持装置安装在所述铲柄上,且所述左侧排种管和右侧排种管的排种口分别位于所述左侧横刀和右侧横刀的下方;所述开沟器是左右对称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双行玉米播种施肥开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刀包括立刀本体,所述立刀本体的后端设置有两直立的连接板,所述两连接板左右相对设置形成容纳空间,所述铲柄、左侧排种管和右侧排种管穿过该容纳空间,所述左侧横刀和右侧横刀分别设置在相应的连接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的双行玉米播种施肥开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刀的立刀本体,其侧面呈三角形结构,且其上表面是光滑下凹的圆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双行玉米播种施肥开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横刀和右侧横刀结构相同,其本体是板结构,其前端是弧形刀刃或尖刀刃或直线型刀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的双行玉米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昌郭呈成杜荣飞薛晶峰金秀南孙涛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