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秸秆还地用生物菌种抛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4146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农业秸秆还地用生物菌种抛洒装置,涉及农业技术领域;为了解决人工抛洒过程中,容易造成局部生物菌种过多或过少现象,造成腐败不完全或者菌种浪费的现象问题;具体包括车架,所述车架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滚轮,所述车架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生物菌种与土粒之间的混合范围和混合效率,使得浮土沾染生物菌种后,落入到快速旋转的抛洒叶片上,交错旋转的两个抛洒叶片将落入的土粒快速的向四周抛洒,提高生物菌种抛洒的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量,且使得生物菌种分布更加均匀,加快秸秆腐败的速度,避免在田地中遗留腐败盲区,提高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业秸秆还地用生物菌种抛洒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
,尤其涉及一种农业秸秆还地用生物菌种抛洒装置。
技术介绍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通常为粗粮)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秸秆也是一种粗饲料。特点是粗纤维含量高,并含有木质素等。木质素纤维素虽不能为猪、鸡所利用,但却能被反刍动物牛、羊等牲畜吸收和利用。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为了加快秸秆的腐败速度,在秸秆还田过程中加入生物菌种,目前,对于生物菌种的施加大多依靠人工抛洒的方式进行,在抛洒过程中对劳动量消耗大,且人工抛洒过程中,容易造成局部生物菌种过多或过少现象,造成腐败不完全或者菌种浪费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农业秸秆还地用生物菌种抛洒装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农业秸秆还地用生物菌种抛洒装置,包括车架,所述车架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滚轮,所述车架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架,且支撑架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管体,所述支撑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组,所述管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绞龙输送机构,所述车架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拉杆,所述车架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板,且两个支撑板的顶端均安装有安装架,所述管体的底部一端铰接有铲斗,且管体的底部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排料斗,管体的顶部与铲斗之间铰接有电动推杆,所述安装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步进马达,且步进马达的输出轴顶端固定安装有环形阵列分布的抛洒叶片,所述管体的顶端开设有矩形槽,且矩形槽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混合箱,所述混合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储料斗,且混合箱的两侧均开设有条形槽,两个条形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调节机构。优选地,所述绞龙输送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管体的端部固定安装有驱动马达,且驱动马达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转动杆,转动杆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输送绞龙叶片。优选地,所述安装架为倒U型结构,且安装架的两侧内壁铰接于支撑板的顶端。优选地,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均螺接有调节螺栓,且安装架的两侧均设置有弧形结构的调节槽,调节螺栓插接于调节槽的内部。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混合箱外侧的门型架,且门型架的外侧螺接有调节栓,调节栓的端部通过轴承安装有调节插板。优选地,所述调节插板的底端边缘处设置有多个梯形结构的齿槽,且相邻的两个调节插板上的齿槽交错设置。优选地,所述调节栓为弹簧杆结构。优选地,所述铲斗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且铲斗的端部边缘处设置有刃口结构,铲斗的底部内壁两侧均设置有多个弧形结构的导流板。优选地,所述储料斗的内部通过轴承安装有多个转动轴,且转动轴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多个弧形结构的搅拌块,储料斗的侧面固定安装有与转动轴传动连接的副驱动马达。优选地,所述储料斗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多个弧形结构的过滤网板,且过滤网板位于转动轴的底端。本专利技术中,装置在使用时将生物菌种投放至储料斗的内部,工作人员通过拉杆控制装置运动的方向,装置移动过程中通过铲斗将经过的地面上浮土铲入,绞龙输送机构将浮土输送过程中与混合箱落下的生物菌种进行掺混,混合箱的条形结构,提高生物菌种与土粒之间的混合范围和混合效率,使得浮土沾染生物菌种后,落入到快速旋转的抛洒叶片上,交错旋转的两个抛洒叶片将落入的土粒快速的向四周抛洒,提高生物菌种抛洒的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量,且使得生物菌种分布更加均匀,加快秸秆腐败的速度,避免在田地中遗留腐败盲区,提高产量;装置在使用时可以通过调节螺栓和调节槽的配合,调整安装架与地面的倾斜角度,进而调整抛洒叶片与排料斗之间的倾斜角度,配合控制步进马达的转速,控制抛洒叶片对土粒和生物菌种混合物的抛洒范围和厚度,操作简单方便,提高生物菌种的播撒质量;在装置工作过程中,调节栓的弹性功能会使得两个调节插板之间位置时刻变化,当生物菌种在下落过程中,交错振动的调节插板可以通过齿槽对结块的生物菌种进行研磨破碎,提高生物菌种下料的顺畅性,且进一步提高装置中生物菌种与土粒的掺混质量;生物菌种投放到储料斗的内部,通过转动轴和搅拌块对内部的生物菌种进行搅动,避免堆积堵塞,提高下料的顺畅性,生物菌种落入到过滤网板的内部时,搅拌块在过滤网板内部旋转,进而对内部的生物菌种进行研磨,使其充分的分散,进一步提高装置汇总生物菌种与土粒的混合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农业秸秆还地用生物菌种抛洒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农业秸秆还地用生物菌种抛洒装置的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农业秸秆还地用生物菌种抛洒装置的调节机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农业秸秆还地用生物菌种抛洒装置的铲斗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农业秸秆还地用生物菌种抛洒装置实施例2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架、2驱动电机、3支撑板、4安装架、5步进马达、6抛洒叶片、7排料斗、8储料斗、81转动轴、82过滤网板、83搅拌块、84副驱动马达、9混合箱、10调节机构、101调节栓、102调节插板、103门型架、104齿槽、11拉杆、12铲斗、121刃口结构、122导流板、123连接杆、13电动推杆、14绞龙输送机构、15支撑架、16管体、17蓄电池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参照图1-4,一种农业秸秆还地用生物菌种抛洒装置,包括车架1,车架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2,且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滚轮,车架1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架15,且支撑架15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管体16,支撑架1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组17,管体1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绞龙输送机构14,车架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拉杆11,车架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农业秸秆还地用生物菌种抛洒装置,包括车架(1),所述车架(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2),且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滚轮,所述车架(1)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架(15),且支撑架(15)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管体(16),所述支撑架(1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组(17),所述管体(1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绞龙输送机构(14),所述车架(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拉杆(1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板(3),且两个支撑板(3)的顶端均安装有安装架(4),所述管体(16)的底部一端铰接有铲斗(12),且管体(16)的底部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排料斗(7),管体(16)的顶部与铲斗(12)之间铰接有电动推杆(13),所述安装架(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步进马达(5),且步进马达(5)的输出轴顶端固定安装有环形阵列分布的抛洒叶片(6),所述管体(16)的顶端开设有矩形槽,且矩形槽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混合箱(9),所述混合箱(9)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储料斗(8),且混合箱(9)的两侧均开设有条形槽,两个条形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调节机构(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业秸秆还地用生物菌种抛洒装置,包括车架(1),所述车架(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2),且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滚轮,所述车架(1)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架(15),且支撑架(15)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管体(16),所述支撑架(1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组(17),所述管体(1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绞龙输送机构(14),所述车架(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拉杆(1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板(3),且两个支撑板(3)的顶端均安装有安装架(4),所述管体(16)的底部一端铰接有铲斗(12),且管体(16)的底部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排料斗(7),管体(16)的顶部与铲斗(12)之间铰接有电动推杆(13),所述安装架(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步进马达(5),且步进马达(5)的输出轴顶端固定安装有环形阵列分布的抛洒叶片(6),所述管体(16)的顶端开设有矩形槽,且矩形槽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混合箱(9),所述混合箱(9)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储料斗(8),且混合箱(9)的两侧均开设有条形槽,两个条形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调节机构(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业秸秆还地用生物菌种抛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绞龙输送机构(14)包括固定安装于管体(16)的端部固定安装有驱动马达,且驱动马达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转动杆,转动杆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输送绞龙叶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业秸秆还地用生物菌种抛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4)为倒U型结构,且安装架(4)的两侧内壁铰接于支撑板(3)的顶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农业秸秆还地用生物菌种抛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循永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浩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