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板和具有散热板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4138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板和一种具有散热板的电子装置,所述散热板例如包括壳体、毛细结构层、支撑件结构、以及散热液,所述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以形成非真空密封空腔,所述毛细结构层设置于所述非真空密封空腔的第一区域中并界定了第一流动空间,所述支撑件结构设置于所述非真空密封空腔的第二区域中并界定了第二流动空间,所述散热液容置于所述非真空密封空腔中,其液量为所述第一流动空间与所述第二流动空间的总容量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且流动在所述第一流动空间与所述第二流动空间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散热板可以实现有效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板和具有散热板的电子装置
本技术涉及散热
,尤其涉及一种散热板和一种具有散热板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可携式电子装置效能提升,其电子元件如运算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或通讯功能芯片等运作产生的热量越来越高,同时在轻薄短小发展趋势下,如何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中设计可兼顾有效散热且尺寸轻薄的散热结构成为一种必要需求。目前常见于可携式电子装置中的散热结构之一是热导板(VaporChamber),此种热导板具有一抽真空的空腔,空腔中具有毛细结构层,并装填有少于10%的散热液(如:纯水)吸附于毛细结构层上,以限制其流动特性,且散热液在吸热后会蒸发成气态,并通过内建的蒸气通道而充满于空腔中,以开始进行蒸发凝结循环动作,从而达到热传导及热扩散的目的。另外,此种热导板制造时会使用到抽真空设备来对所述空腔进行抽真空制程,以达到降低散热液(如:纯水)沸点及使气化蒸气高速通过其蒸气通道的目的。然而,此抽真空制程不仅增加了制造时间,且因此使制造成本不易降低。再者,热导板是通过蒸气流动方式来导热,其携热传递的能力因而受限,所以其导热效率仍不如液冷导热方式效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板和一种具有散热板的电子装置,实现尺寸轻薄及有效散热的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板,包括壳体、毛细结构层、至少一个支撑件结构及散热液,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相对设置并形成非真空密封空腔,所述非真空密封空腔界定了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所述毛细结构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中,并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界定了第一流动空间;所述至少一个支撑件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中,并支撑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撑件结构在所述第二区域中界定了第二流动空间;以及所述散热液容置于所述非真空密封空腔中并流动在所述第一流动空间与所述第二流动空间之间,所述散热液的液量为所述第一流动空间与所述第二流动空间的总容量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在所述第一流动空间中的至少一部分散热液在吸热后由液态散热液蒸发为气态散热液,并由所述第一流动空间的一端扩散至所述第二流动空间中,以与所述第二流动空间中的液态散热液接触后冷凝结合,及所述冷凝结合的液态散热液流动在所述第二流动空间中,并由所述第一流动空间的另一端回流至所述第一流动空间中。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厚度小于1毫米,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平行地相对设置且由可弯折金属材料制成。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凝结合的液态散热液的流动由合力来推动,所述合力至少包括:所述散热液因在所述吸热后由所述液态散热液蒸发为所述气态散热液所产生的气体压力、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的表面张力、所述毛细结构层的毛细作用所产生的吸引力、以及地心引力。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流动空间中的液态散热液的体积大于所述气态散热液的体积,且所述散热液为沸点低于50摄氏度的绝缘性液体。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散热板还包括封胶层,所述封胶层连接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并围绕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以形成所述非真空密封空腔。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动空间与所述第二流动空间的总容量为所述非真空密封空腔可注满所述散热液的容量。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毛细结构层由多孔性材料制成,并通过至少一胶层粘贴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其中的至少一者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撑件结构包括多个长条状支撑柱,所述多个长条状支撑柱彼此相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中,以界定多条流动通道作为所述第二流动空间。此外,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散热板的电子装置,包括上述的散热板、电路板、以及设于所述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所述散热板装设于所述电路板上,借以对所述电子元件运作时所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本技术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散热板的密封空腔为非真空,无需采用任何抽真空制程设备,且无需额外焊接注液管于所述贯穿孔上,因此可降低制造散热板的时间与成本。通过以下参考附图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其它方面和特征变得明显。但是应当知道,该附图仅仅为解释的目的设计,而不是作为本技术的范围的限定。还应当知道,除非另外指出,不必要依比例绘制附图,它们仅仅力图概念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和流程。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散热板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散热板内部结构平面透视示意图;图3A是图2的散热板沿线段A-A的剖面示意图;图3B是图2的散热板沿线段B-B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部分横剖面图;图5是图1的散热板设置于图4的电子装置中吸收热量时,其内部结构平面透视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散热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7A至图7H是用以说明图1的散热板的制程步骤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散热板;12:壳体;12A:第一基板;12B:第二基板;13:封胶层;13A:环状固定胶层;13B:防水胶层;14:毛细结构层;15:胶层;16:支撑件结构;16A:条状固定胶层;16B:防水胶层;16C:开口;17:外表面;18:散热液;19:针头;20:非真空密封空腔;20A:第一区域;20B:第二区域;21:贯穿孔;22:第一流动空间;22A:一端;22B:另一端;24:第二流动空间;24A:流动通道;30:加热机;100:电子装置;102:电路板;104:电子元件;H:热量;S1~S7:步骤。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图2、图3A与图3B分别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散热板10的立体示意图、散热板10内部结构平面透视示意图、散热板10沿线段A-A的剖面示意图与沿线段B-B的剖面示意图。现请参考图1、图2、图3A与图3B,散热板10包括壳体12、封胶层13、毛细结构层14、多个支撑件结构16与散热液18。壳体12的厚度较佳可小于1mm,且具有第一基板12A及第二基板12B。第一基板12A与第二基板12B例如平行地相对设置以形成非真空密封空腔20,且其可由两片可弯折金属材料制成。非真空密封空腔20界定了第一区域20A与第二区域20B。封胶层13连接第一基板12A与第二基板12B,并围绕第一区域与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具有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相对设置以形成非真空密封空腔,所述非真空密封空腔界定了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n毛细结构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中,并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界定了第一流动空间;/n至少一个支撑件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中,并支撑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撑件结构在所述第二区域中界定了第二流动空间;以及/n散热液,容置于所述非真空密封空腔中,并流动在所述第一流动空间与所述第二流动空间之间,所述散热液的液量为所述第一流动空间与所述第二流动空间的总容量的百分之五十以上;/n其中在所述第一流动空间中的至少一部分散热液在吸热后由液态散热液蒸发为气态散热液,并由所述第一流动空间的一端扩散至所述第二流动空间中,以与所述第二流动空间中的液态散热液接触后冷凝结合,及所述冷凝结合的液态散热液流动在所述第二流动空间中,并由所述第一流动空间的另一端流动回到所述第一流动空间中。/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710 TW 1081242211.一种散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相对设置以形成非真空密封空腔,所述非真空密封空腔界定了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
毛细结构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中,并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界定了第一流动空间;
至少一个支撑件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中,并支撑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撑件结构在所述第二区域中界定了第二流动空间;以及
散热液,容置于所述非真空密封空腔中,并流动在所述第一流动空间与所述第二流动空间之间,所述散热液的液量为所述第一流动空间与所述第二流动空间的总容量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其中在所述第一流动空间中的至少一部分散热液在吸热后由液态散热液蒸发为气态散热液,并由所述第一流动空间的一端扩散至所述第二流动空间中,以与所述第二流动空间中的液态散热液接触后冷凝结合,及所述冷凝结合的液态散热液流动在所述第二流动空间中,并由所述第一流动空间的另一端流动回到所述第一流动空间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厚度小于1毫米,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平行地相对设置且由可弯折金属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结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宇
申请(专利权)人:汎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