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乘用车车身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4128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乘用车车身控制器,包括相互配合盖合的上盖、下盖、设于上盖及下盖围设形成能内腔的电路板总成、设于电路板总成上的连接器,所述上盖内壁上对应连接器装配口的内腔侧壁设置多个V型凸台,V型凸台顶部向内凹陷形成V型槽,电路板总成底部对应V型槽设有连接器V型筋,V型槽与连接器底部的V型筋形成紧密配合,所述上盖内腔四周侧壁设置多个内卡扣,所述下盖内腔侧壁对应位置设有同等数量的卡扣槽,内卡扣可与卡扣槽插接形成装配关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承受连接器的高插拔力冲击,且结构抗优良,生产装配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乘用车车身控制器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身控制器领域,具体是一种乘用车车身控制器。
技术介绍
车身控制器普遍用于汽车各设备与整车ECU的数据通信和终端功能控制,实现车身电机驱动控制、信号传输与反馈及网络管理等功能。目前大部分控制器普遍采用采用螺钉固定PCB板,但螺钉与塑胶材料收缩率差异较大,且车辆行驶路况环境复杂多变,存在螺钉松脱锈蚀的风险,PCB板短路风险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索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抗连接器插拔力冲击的乘用车车身控制器,且结构抗优良,生产装配效率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乘用车车身控制器,包括相互配合盖合的上盖、下盖、设于上盖及下盖围设形成能内腔的电路板总成、设于电路板总成上的连接器,所述上盖内壁上对应连接器装配口的内腔侧壁设置多个V型凸台,V型凸台顶部向内凹陷形成V型槽,电路板总成底部对应V型槽设有连接器V型筋,V型槽与连接器底部的V型筋形成紧密配合,所述上盖内腔四周侧壁设置多个内卡扣,所述下盖内腔侧壁对应位置设有同等数量的卡扣槽,内卡扣可与卡扣槽插接形成装配关系。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器通过自身两侧的导柱与电路板总成固定,连接器底部端子通过锡焊方式与电路板总成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上盖内腔侧壁沿平行于底部平面向上延伸出多个U型凸台,U型凸台的旁边及其他侧壁位置设有多个梯形凸台,梯形凸台用于为PCB提供支撑,梯形凸台的高低位置之间的间隙与总成的厚度一致。进一步的,所述下盖对应连接器装配口的内腔底部设置N型凸台,连接器顶部对应N型凸台设有U型槽,N型凸台与连接器顶部的U型槽成紧密配合,用于限定连接器运动。进一步的,所述下盖内腔侧壁设置有多个加强筋,加强筋高度略高于下盖内腔深度,高出部分与外侧壁形成U型槽,以防止上盖从卡扣槽内脱离。进一步的,下盖两侧的设有用于与车身板件固定的安装件,安装件上设有安装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内部凸台固定PCB板,防止PCB总成在水平面上的松动,通过上盖内卡扣与下盖内卡扣槽形成互锁结构,保证PCB总成、连接器、上盖与下盖的紧密配合,既保证控制器承受来自连接器的插拔力冲击,也提高了整体结构的抗震性,提高生产装配效率,控制器外壳可为塑胶材料制成,易回收再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车身控制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车身控制器组装后的侧面剖视图。图中:1、下盖;2、上盖;3、电路板总成;4、连接器;5、安装件;5-1、安装孔;6、内卡扣;7、卡扣槽;8、U型凸台;9、梯形凸台;10、V型凸台;11、N型凸台;12、加强筋;13、V型筋;14、U型槽,15、V型槽、16、配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参阅图1及图2,一种乘用车车身控制器,包括像相互配合盖合的上盖2、下盖1、设于上盖2、下盖1围设形成能内腔的电路板总成3、设于电路板总成3上的连接器4。上盖2、下盖1可为塑胶材料制成。所述上盖2内壁上对应连接器4装配口的内腔侧壁设置多个V型凸台10,V型凸台10顶部向内凹陷形成V型槽15,电路板总成3底部对应V型槽15设有连接器V型筋13,V型槽15与连接器4底部的V型筋13形成紧密配合,用于限定连接器4运动。所述连接器4通过自身两侧的导柱与电路板总成3固定,连接器4底部端子通过锡焊方式与电路板总成3连接,连接器4底部的V型筋13与上盖2内部V型凸台10的V型槽15进行水平方向限位,连接器4与上盖2、下盖1的侧面配位槽16形成装配关系,下盖5两侧的设有用于与车身板件固定的安装件5,安装件5上设有安装孔5-1。所述上盖2内腔四周侧壁设置多个内卡扣6,所述下盖1内腔侧壁对应位置设有同等数量的卡扣槽7,内卡扣6可与卡扣槽7插接形成装配关系。所述上盖2内腔侧壁沿平行于底部平面向上延伸出多个U型凸台8,U型凸台8的旁边及其他侧壁位置设有多个梯形凸台9,梯形凸台9用于为PCB提供支撑,梯形凸台9的高低位置之间的间隙与总成3的厚度一致,以限制电路板总成3在上盖2内移动。所述电路板总成3的连接器V型筋13通过与V型凸台10卡接,将电路板总成3固定于上盖2内腔中,并通过U型凸台8和梯形凸台9对电路板总成3进行上下方向限位。所述下盖1对应连接器4装配口的内腔底部设置N型凸台11,连接器4顶部对应N型凸台11设有U型槽14,N型凸台11与连接器4顶部的U型槽14成紧密配合,用于限定连接器4运动。所述下盖1内腔侧壁设置有多个加强筋12,其高度略高于下盖1内腔深度,高出部分与外侧壁形成U型槽,可防止上盖2从卡扣槽7内脱离。本技术采用内部凸台固定电路板总成3(即PCB板),可有效防止PCB总成在水平面上的松动,通过上盖2的与下盖1卡扣开连接形成互锁结构,可保证PCB总成、连接器4、上盖2与下盖1的紧密配合,既保证控制器承受来自连接器的插拔力冲击,也提高了整体结构的抗震性,提高生产装配效率,控制器外壳使用塑胶材料制成,易回收再利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属于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乘用车车身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盖合的上盖(2)、下盖(1)、设于上盖(2)及下盖(1)围设形成能内腔的电路板总成(3)、设于电路板总成(3)上的连接器(4),所述上盖(2)内壁上对应连接器(4)装配口的内腔侧壁设置多个V型凸台(10),V型凸台(10)顶部向内凹陷形成V型槽(15),电路板总成(3)底部对应V型槽(15)设有连接器V型筋(13),V型槽(15)与连接器(4)底部的V型筋(13)形成紧密配合,所述上盖(2)内腔四周侧壁设置多个内卡扣(6),所述下盖(1)内腔侧壁对应位置设有同等数量的卡扣槽(7),内卡扣(6)可与卡扣槽(7)插接形成装配关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乘用车车身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盖合的上盖(2)、下盖(1)、设于上盖(2)及下盖(1)围设形成能内腔的电路板总成(3)、设于电路板总成(3)上的连接器(4),所述上盖(2)内壁上对应连接器(4)装配口的内腔侧壁设置多个V型凸台(10),V型凸台(10)顶部向内凹陷形成V型槽(15),电路板总成(3)底部对应V型槽(15)设有连接器V型筋(13),V型槽(15)与连接器(4)底部的V型筋(13)形成紧密配合,所述上盖(2)内腔四周侧壁设置多个内卡扣(6),所述下盖(1)内腔侧壁对应位置设有同等数量的卡扣槽(7),内卡扣(6)可与卡扣槽(7)插接形成装配关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车身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4)通过自身两侧的导柱与电路板总成(3)固定,连接器(4)底部端子通过锡焊方式与电路板总成(3)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车身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内腔侧壁沿平行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茂彪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神动汽车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