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工程勘察的取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3745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工程勘察的取土装置,包括把手和筒身,把手中部下端垂直固定有筒身,筒身为内部空心的圆柱,筒身远离把手的一端可拆卸的连接有钻头,钻头为内部空心设置的圆筒,钻头远离筒身的一端设置为向下螺旋片状的螺纹钻头,手把顶端的中心设置有连接圆筒,连接圆筒与手把的内部相通,连接圆筒的内部设置有一端伸入筒身内部的取土杆件,取土杆件上设置有输送绞龙,筒身的一侧设置有出料口。旋转取土杆件,利用取土杆件上的输送绞龙将储存在筒身腔内的土壤朝上输送,迫使土壤从出料口中掉出,将土壤集中收集,从而实现了对土壤连续不断地采集。同时螺纹钻头对土壤进行疏松,使取土设备能快速的对硬质土壤进行取样,节约了取样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工程勘察的取土装置
本技术涉及工程取土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工程勘察的取土装置。
技术介绍
取样是工程勘察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其目的在于获取代表取土层的试验样品,取土器的结构和类型是影响取土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取土器的基本要求是能够顺利切入土层进行取样,并尽量减小对土层的扰动。取土器现在已经被广泛的使用在科研、教学及生产部门中。现有技术在对土壤进行取样时,大多数是利用取样器的取样管插入至土壤内,对土壤进行采样,但是由于取样管的容量有限,使得每次采集到的土壤有限,需要反复将取样管插入至土壤内,较为麻烦,并且现有的取样器不便于户外携带。现有的工程勘察用土壤取样装置在硬质土壤中取土较为困难,增加了土壤取土的时间,同时,当取土的深度过深时,由于土壤在取土装置内堆积,最上层的土壤难以向上移动,导致取土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工程勘察的取土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能够连续对土壤进行采样,节约了采样时间,还能对硬质的土壤进行采样,同时便于携带。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用于工程勘察的取土装置,包括把手和筒身,所述把手中部下端垂直固定有所述筒身,所述筒身为内部空心的圆柱,所述筒身远离所述把手的一端可拆卸的连接有钻头,所述钻头为内部空心设置的圆筒,所述钻头远离所述筒身的一端设置为向下螺旋片状的螺纹钻头,所述把手顶端的中心设置有连接圆筒,所述连接圆筒与所述把手的内部相通,所述连接圆筒的内部可转动的设置有一端伸入筒身内部的取土杆件,所述取土杆件上设置有输送绞龙,所述筒身的一侧设置有出料口。进一步地,所述取土杆件包括连杆和旋转帽,所述连杆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连接圆筒上,所述连杆上设置有输送绞龙,所述连杆远离所述筒身的一端与所述旋转帽的中心可拆卸的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帽内部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的两侧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连杆一端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凸块,所述旋转帽通过所述滑槽与凸块的配合连接在所述连杆上。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帽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钻头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靠近所述螺纹钻头设置,所述旋转帽上的内螺纹与所述钻头上的外螺纹相适配。进一步地,所述筒身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踩板,所述踩板靠近所述钻头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钻头远离所述螺纹钻头的一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筒身远离所述把手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钻头与所述筒身通过螺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把手的两侧均套设有可吸汗的防滑套。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绞龙为螺旋式叶片。进一步地,所述筒身上设置有接料箱,所述接料箱位于所述出料口的正下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一种用于工程勘察的取土装置,包括把手和筒身,把手中部下端垂直固定有筒身,筒身为内部空心的圆柱,筒身远离把手的一端可拆卸的连接有钻头,钻头为内部空心设置的圆筒,钻头远离筒身的一端设置为向下螺旋片状的螺纹钻头,把手顶端的中心设置有连接圆筒,连接圆筒与把手的内部相通,连接圆筒的内部设置有一端伸入筒身内部的取土杆件,取土杆件上设置有输送绞龙,筒身的一侧设置有出料口。旋转取土杆件,利用取土杆件上的输送绞龙将储存在筒身腔内的土壤朝上输送,迫使土壤从出料口中掉出,将土壤集中收集,从而实现了对土壤连续不断地采集。同时螺纹钻头对土壤进行疏松,使取土设备能快速的对硬质土壤进行取样,节约了取样时间。2.取土杆件包括连杆和旋转帽,连杆可转动的设置在连接圆筒上,连杆上设置有输送绞龙,连杆远离筒身的一端与旋转帽的中心可拆卸的连接,旋转帽内部设置有凸台,凸台的两侧对称开设有滑槽,连杆一端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凸块,旋转帽通过滑槽与凸块的配合连接在连杆上,旋转帽上设置有内螺纹,钻头上设置有外螺纹,外螺纹靠近螺纹钻头设置,旋转帽上的内螺纹与钻头上的外螺纹相适配。取样完成后,将旋转帽从连杆上拆卸下来,再将旋转帽通过螺纹连接在钻头上,从而将螺纹钻头穿设在旋转帽内,避免取土装置在搬运的过程中对人员造成伤害,同时也避免了螺纹钻头遭到损坏,使取土装置便于携带和运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工程勘察的取土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用于工程勘察的取土装置中取土杆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用于工程勘察的取土装置中旋转帽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用于工程勘察的取土装置中连杆结构示意图;图中,1-把手,2-筒身,3-钻头,4-连接圆筒,5-取土杆件,6-输送绞龙,7-螺纹钻头,8-出料口,9-旋转帽,10-踩板,11-防滑套,12-连杆,13-凸台,14-滑槽,15-凸块,16-接料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用于工程勘察的取土装置,包括把手1和筒身2,把手1中部下端垂直固定有筒身2,筒身2为内部空心的圆柱,筒身2远离把手1的一端可拆卸的连接有钻头3,钻头3为内部空心设置的圆筒,钻头3远离筒身2的一端设置为向下螺旋片状的螺纹钻头7,把手1顶端的中心设置有连接圆筒4,连接圆筒4与把手1的内部相通,连接圆筒4的内部可转动的设置有一端伸入筒身2内部的取土杆件5,取土杆件5上设置有输送绞龙6,筒身2的一侧设置有出料口8,筒身2上设置有接料箱16,接料箱16位于出料口8的正下方;如图2所示,取土杆件5包括连杆12和旋转帽9,连杆12可转动的设置在连接圆筒4上,连杆12上设置有输送绞龙6,连杆12远离筒身2的一端与旋转帽9的中心可拆卸的连接。具体实施时,转动把手1,螺纹钻头7旋转,能够快速的将筒身2插入到土壤中,同时能将土壤变得疏松,然后转动旋转帽9,旋转帽9带动连杆12转动,从而使输送绞龙6旋转,输送绞龙6将储存在筒身2腔内的土壤朝上输送,迫使土壤从出料口中掉落在接料箱16内,将土壤集中收集,从而实现了对土壤连续不断地采集。同时螺纹钻头7对土壤进行疏松,使取土设备能快速的对硬质土壤进行取样,节约了取样时间。优选地,输送绞龙6为螺旋式叶片。能快速的将土壤向上输送,避免土壤在筒身2内堆积,造成取土困难。如图3和图4所示,旋转帽9内部设置有凸台13,凸台13的两侧对称开设有滑槽14,连杆12一端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凸块15,旋转帽9通过滑槽14与凸块15的配合连接在连杆12上;旋转帽9上设置有内螺纹,钻头3上设置有外螺纹,外螺纹靠近螺纹钻头7设置,旋转帽9上的内螺纹与钻头3上的外螺纹相适配。具体实施时,通过滑槽14与凸块15的配合将旋转帽9可拆卸的安装在连杆12上,使旋转帽9可以驱动取土杆件5进行土壤的输送,同时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拆卸。取样完成后,将旋转帽9从连杆12上拆卸下来,再将旋转帽9通过螺纹连接在钻头3上,从而将螺纹钻头7穿设在旋转帽9内,避免取土装置在搬运的过程中对人员造成伤害,同时也避免了螺纹钻头7遭到损坏,使取土装置便于携带和运输。据上述,筒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工程勘察的取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1)和筒身(2),所述把手(1)中部下端垂直固定有所述筒身(2),所述筒身(2)为内部空心的圆柱,所述筒身(2)远离所述把手(1)的一端可拆卸的连接有钻头(3),所述钻头(3)为内部空心设置的圆筒,所述钻头(3)远离所述筒身(2)的一端设置为向下螺旋片状的螺纹钻头(7),所述把手(1)顶端的中心设置有连接圆筒(4),所述连接圆筒(4)与所述把手(1)的内部相通,所述连接圆筒(4)的内部可转动的设置有一端伸入筒身(2)内部的取土杆件(5),所述取土杆件(5)上设置有输送绞龙(6),所述筒身(2)的一侧设置有出料口(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工程勘察的取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1)和筒身(2),所述把手(1)中部下端垂直固定有所述筒身(2),所述筒身(2)为内部空心的圆柱,所述筒身(2)远离所述把手(1)的一端可拆卸的连接有钻头(3),所述钻头(3)为内部空心设置的圆筒,所述钻头(3)远离所述筒身(2)的一端设置为向下螺旋片状的螺纹钻头(7),所述把手(1)顶端的中心设置有连接圆筒(4),所述连接圆筒(4)与所述把手(1)的内部相通,所述连接圆筒(4)的内部可转动的设置有一端伸入筒身(2)内部的取土杆件(5),所述取土杆件(5)上设置有输送绞龙(6),所述筒身(2)的一侧设置有出料口(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工程勘察的取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土杆件(5)包括连杆(12)和旋转帽(9),所述连杆(12)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连接圆筒(4)上,所述连杆(12)上设置有输送绞龙(6),所述连杆(12)远离所述筒身(2)的一端与所述旋转帽(9)的中心可拆卸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工程勘察的取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帽(9)内部设置有凸台(13),所述凸台(13)的两侧对称开设有滑槽(14),所述连杆(12)一端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凸块(15),所述旋转帽(9)通过所述滑槽(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琪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冶融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