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激光轴孔位置测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536873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体激光轴孔位置测量系统,包括前端装置、后端装置和轴承套筒;前端装置可拆卸地安装于轴承套筒的前端;后端装置可拆卸地安装于轴承套筒的后端;前端装置包括定位工装和前端测距机构,定位工装的后侧与轴承套筒前端相适配,定位工装套设于轴承套筒前端;前端测距机构固定设置于定位工装;后端装置包括加持机构和后端测距机构;加持机构与轴承套筒后端相适配,加持机构套设于轴承套筒后端;后端测距机构固定设置于加持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获得轴孔相对位置信息,降低装配时候的碰撞冲击,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激光轴孔位置测量系统
本技术涉及印刷机套筒安装,具体涉及一种立体激光轴孔位置测量系统。
技术介绍
印刷机轴承套筒简称轴套,是一种安装在印刷机滚轴和机体外壳之间的装置,目的是防止滚轴直接摩擦机体外壳。该机构直径300mm,重量大,可达40kg以上;装配精度要求高,要求配合精度在5μm以内,因此装配极为困难。目前的装配方法是人工装配,轴承套筒与墙板通孔之间的相对位姿靠工人的力觉感受,效率很低,工人劳动强度大,而且人的力觉感受精度有限,很容易让轴套和通孔接触力过大而受损。目前虽已有印刷机轴承套筒墙板通孔相对位姿测量方案和在研样机,但是均没有考虑轴套质量大引起机构下垂,碰撞等问题,前者会造成装配的失败,后者会损坏通孔套筒。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立体激光轴孔位置测量系统,解决现有人工装配过程中轴承套筒与墙板通孔之间的相对位姿靠工人的力觉感受而导致的效率很低,工人劳动强度大,轴套和通孔容易受损以及现有测量方案中存在轴套质量大而引起的机构下垂和碰撞等问题,获得轴孔相对位置信息,降低装配时候的碰撞冲击,提高工作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立体激光轴孔位置测量系统,包括前端装置、后端装置和轴承套筒;所述前端装置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轴承套筒的前端;所述后端装置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轴承套筒的后端;所述前端装置包括定位工装和前端测距机构,所述定位工装的后侧与所述轴承套筒前端相适配,所述定位工装套设于所述轴承套筒前端;所述前端测距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定位工装;所述后端装置包括加持机构和后端测距机构;所述加持机构与所述轴承套筒后端相适配,所述加持机构套设于所述轴承套筒后端;所述后端测距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加持机构。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工装的外径小于所述轴承套筒的中部外径,由于所述轴承套筒的中部与所述墙板通孔的相适配,因此所述定位工装能够穿插进所述墙板通孔,帮助定位所述轴承套筒到所述墙板通孔中。进一步地,所述前端测距机构包括若干个激光千分尺;所述定位工装上设置若干个所述激光千分尺,用于测量所述定位工装进入所述墙板通孔后与孔壁之间的距离,通过测得的距离,机器人可以调整所述定位工装的位置,知道测得的距离均相等,此时表明所述定位工装与所述墙板通孔实现轴对中。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工装后侧设置有凸起周缘,所述轴承套筒前端的周缘边槽与所述凸起周缘相适配,所述定位工装后侧通过所述凸起周缘套装于所述周缘边槽上。所述凸起周缘用于将所述前端装置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轴承套筒。更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工装的后侧具有一定磁性,即所述凸起周缘具备磁性,吸附于所述周缘边槽上,使得所述定位工装与所述轴承套筒间的连接关系更稳定。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工装包括工装上部和工装下部,所述工装上部与所述工装下部可拆解连接。所述工装上部和工装下部呈半圆形,拼装成圆形的所述定位工装;所述工装上部和工装下部的中部均中空,若干个所述激光千分尺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工装上部和工装下部的内部。更进一步地,所述工装上部通过铰制孔螺栓与所述工装下部可拆解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后端测距机构包括若干个激光测距器;所述若干个激光测距器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加持机构。所述激光测距器用于测量所述激光测距器与印刷机墙板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加持机构包括加持上部和加持下部,所述加持上部与所述加持下部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加持上部和加持下部套设于所述轴承套筒的后端周缘的外边前方;所述加持上部呈半圆形,所述加持上部的内径与所述轴承套筒的中部外径相适配;所述加持下部包括加持结构和连接结构,所述加持结构与连接结构固定连接;所述加持结构呈半圆形,所述加持结构的内径与所述轴承套筒的中部外径相适配,所述连接结构用于连接机器人,所述加持结构套设于所述外边前方,所述外边卡入所述连接结构与加持结构间的凹槽中。所述加持上部和加持下部的前端面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激光测距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该测量方法比与传统的测量方法比,能够实现全装配过程的位置信息反馈,使其能够实时修正位置误差,提高装配精确度。2、该测量系统可能在工装接近通孔但尚未插入通孔时降低接近速度,使得工装距离通孔孔周墙板以及通孔内壁越近速度越慢,降低装配时候的碰撞冲击,避免损伤工件。3、该测量系统利用机器人自动操作,不需人工装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以及提高装配精确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前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后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以本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本实施例。如图1-5所示,一种立体激光轴孔位置测量系统,包括前端装置1、后端装置3和轴承套筒2;所述前端装置1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轴承套筒2的前端;所述后端装置3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轴承套筒2的后端;所述前端装置1包括定位工装11和前端测距机构,所述定位工装11的后侧与所述轴承套筒2前端相适配,所述定位工装11套设于所述轴承套筒2前端;所述前端测距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定位工装11;所述后端装置3包括加持机构31和后端测距机构;所述加持机构31与所述轴承套筒2后端相适配,所述加持机构31套设于所述轴承套筒2后端;所述后端测距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加持机构31。上述立体激光轴孔位置测量系统主要由机器人操纵,与机器人电性连接,所述前端测距机构和后端测距机构测得的数据能够传递到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处,使机器人作出反应,用于将所述轴承套筒2精确装配到印刷机墙板4的墙板通孔5中。所述前端装置1用于实现与墙板通孔5的轴对中,帮助所述轴承套筒2与墙板通孔5配合,其中所述定位工装11用于伸入所述墙板通孔5中,即引导所述轴承套筒2前端进入所述墙板通孔5中,所述前端测距机构用于测量所述定位工装11进入所述墙板通孔5后与所述印刷机墙板4上的通孔的孔壁之间的距离,根据所述前端测距机构的读数可以精确测量所述定位工装11与所述墙板通孔5的位置关系。当所述前端装置1与所述墙板通孔5实现轴对中后,就要开始装配动作。但是在所述前端装置1往所述墙板通孔5处移动过程中,由于所述测量系统本身以及所述轴承套筒2的重量较大,所述测量系统和轴承套筒2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下垂,这就会导致所述轴承套筒2的中部外周缘,即所述轴承套筒2与所述墙板通孔5的配合面很可能与所述墙板通孔5发生碰撞卡阻,这种情况容易损坏所述轴承套筒2和墙板通孔5,并且影响装配效率和装配效果。所述加持机构31用于固定支撑所述轴承套筒2,机器人与所述加持机构31连接,所述后端测距机构用于测量所述后端装置3与所述墙板间的距离,再依据所述测量系统本身的尺寸可计算得出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体激光轴孔位置测量系统,包括轴承套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端装置和后端装置;所述前端装置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轴承套筒的前端;所述后端装置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轴承套筒的后端;所述前端装置包括定位工装和前端测距机构,所述定位工装的后侧与所述轴承套筒前端相适配,所述定位工装套设于所述轴承套筒前端;所述前端测距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定位工装;所述后端装置包括加持机构和后端测距机构;所述加持机构与所述轴承套筒后端相适配,所述加持机构套设于所述轴承套筒后端;所述后端测距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加持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激光轴孔位置测量系统,包括轴承套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端装置和后端装置;所述前端装置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轴承套筒的前端;所述后端装置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轴承套筒的后端;所述前端装置包括定位工装和前端测距机构,所述定位工装的后侧与所述轴承套筒前端相适配,所述定位工装套设于所述轴承套筒前端;所述前端测距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定位工装;所述后端装置包括加持机构和后端测距机构;所述加持机构与所述轴承套筒后端相适配,所述加持机构套设于所述轴承套筒后端;所述后端测距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加持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激光轴孔位置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测距机构包括若干个激光千分尺;所述定位工装上设置若干个所述激光千分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激光轴孔位置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工装后侧设置有凸起周缘,所述轴承套筒前端的周缘边槽与所述凸起周缘相适配,所述定位工装后侧通过所述凸起周缘套装于所述周缘边槽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激光轴孔位置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周缘具备磁性,套设吸附于所述周缘边槽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激光轴孔位置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工装包括工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长波赵伟曹少中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印刷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