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气脱水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30818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煤气脱水除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气脱水除尘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壳体及壳体内从进气口至排污口依次设置的一级清洗干燥单元、气流均布单元、预荷及除水收尘单元和排污排气单元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去除原烟气中的细微颗粒物,还能去脱除机械水,保证了排放烟气中粉尘含量(含PM2.5)≤1mg/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气脱水除尘装置
本技术属于煤气脱水除尘
,具体涉及一种煤气脱水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转炉煤气干法静电除尘工艺要求净化后的煤气含尘量小于10mg/Nm3,正常情况下,经干法除尘处理后的转炉煤气可直接供用户使用。由于干法除尘工艺特点,转炉煤气在喷水降温后,才能进入威金斯煤气柜。喷水降温和煤气回收工艺的波动,造成了煤气中机械水含量和含尘量较高,达到了机械水含量130g/Nm3和含尘量10mg/Nm3。较高的机械水含量和含尘量,使得煤气加压风机在运行过程中,风机叶片积灰震动严重,动平衡失衡,风机故障频出,严重制约安全生产。为解决加压风机故障,需在加压风机前端增加有效的脱水除尘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煤气脱水除尘装置,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降低转炉煤气中的机械水含量和含尘量的煤气脱水除尘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煤气脱水除尘装置,至少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进气口、出气管口和排污口,进气口设置在壳体上底面,排污口设置在壳体下底面,出气管口设置在壳体底部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从进气口至排污口依次设置有一级清洗干燥单元、气流均布单元、预荷及除水收尘单元和排污排气单元。所述的一级清洗干燥单元包括第一喷淋雾化清洗件和凝并调质一级脱水装置;所述第一喷淋雾化清洗件和凝并调质一级脱水装置从上至下依次与壳体内侧壁水平连接。所述的凝并调质一级脱水装置包括固定架和多个曲板;所述多个曲板竖直、间隙的固定连接在固定架上;固定架与壳体内侧壁连接;所述曲板是由直板和斜板交错连接的一体板,沿烟气进入方向的向下倾斜的斜板底端连接有L形挡风板。所述的气流均布单元包括三个自复位泄爆装置、第二喷淋雾化清洗件和气流均布装置;所述气流均布装置、和第二喷淋雾化清洗件从上至下水平连接在壳体内侧壁上;所述三个自复位泄爆装置分别连接在气流均布单元所在的壳体侧壁上。所述的气流均布装置由3-5mm厚不锈钢板制成;钢板上均匀布置多个孔径为70mm、相邻孔中心间距为90mm的通孔,气流经过通孔后的均方根值小于等于0.25。所述的预荷及除水收尘单元包括放电极、集尘极和负高压直流供电装置;所述负高压直流供电装置与放电极连接;所述放电极和集尘极交错设置;所述放电极向上延长并高于集尘极。所述的排污排气单元包括两个自复位泄爆装置和排气组件;所述两个自复位泄爆装置连接在排污口上方的壳体的侧壁上;所述排气组件连接在出气管口内。所述的出气管口水平设置;所述排气组件包括折板凝并脱水二级装置和第三喷淋雾化清洗件;所述排气组件包括折板凝并脱水二级装置和第三喷淋雾化清洗件从内至外依次与壳体内侧壁垂直连接。所述的折板凝并脱水二级装置包括固定架、多个折板和多个L形挡风板;所述多个折板竖直、间隙的连接在固定架上,多个L形挡风板分别交错固定连接在折板不同的折面上。所述的排污口设置有N型水封装置。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壳体及壳体内从进气口至排污口依次设置的一级清洗干燥单元、气流均布单元、预荷及除水收尘单元和排污排气单元有机构成,通过两级雾化清洗及脱水,不仅能去除原烟气中的细微颗粒物,还能去脱除机械水,保证排放烟气中粉尘含量(含PM2.5)≤1mg/m3,机械水去除效率≥90%。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的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凝并调质一级脱水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气流均布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折板凝并脱水二级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气口;2-第一喷淋雾化清洗件;3-凝并调质一级脱水装置;4-气流均布区;5-第二喷淋雾化清洗件;6-一级清洗干燥单元;7-负高压直流供电装置;8-预荷及除水收尘单元;9-放电极;10-集尘极;11-自复位泄爆装置;12-折板凝并脱水二级装置;13-出气管口;14-第三喷淋雾化清洗件;15-排污排气单元;16-N型水封装置;17-壳体;18-排污口;19-曲板;20-L形挡风板;21-气流均布装置;22-折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煤气脱水除尘装置,至少包括壳体17,壳体17设置有进气口1、出气管口13和排污口18,进气口1设置在壳体17上底面,排污口18设置在壳体17下底面,出气管口13设置在壳体17底部侧面;所述壳体17内从进气口1至排污口18依次设置有一级清洗干燥单元6、气流均布单元4、预荷及除水收尘单元8和排污排气单元15。本技术中的一级清洗干燥单元6用于含有机械水和颗粒物的煤气的清洗、凝并吸附和干燥;所述气流均布单元4用于气流的均布和防燃爆;所述预荷及除水收尘单元8用于增加含有机械水和颗粒物的煤气表面的荷电量,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碰撞形成较大颗粒物;排污排气单元15的作用是对煤气做进一步的脱水除尘处理并防燃爆。在实际使用时,含有机械水和颗粒物的煤气通过进气口1进入本技术,部分煤气中的机械水微粒和粉尘微粒在一级清洗干燥单元6中碰撞凝并,形成大颗粒物后,脱除煤气中部分机械水和粉尘微粒,再经过气流均布单元4进入预荷及除水收尘单元8,增加机械水微粒和粉尘微粒表面的荷电量,并对机械水微粒和粉尘微粒进一步荷电,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碰撞形成较大颗粒物并沉降,然后将沉降的机械水和粉尘微粒在重力作用下流入排污排气单元15,经过排污口18排出本技术。此时,净化后的煤气流进一步的脱水除尘处理并防止燃爆后经出气管口13排出。在具体应用时壳体17可以设计成:上下两端为台形,中间为柱形结构,这样的结构吸气或排气的效果更好。本技术不仅能去除原烟气中的细微颗粒物,还能去脱除机械水,保证排放烟气中粉尘含量(含PM2.5)≤1mg/m3,机械水去除效率≥90%。实施例二:根据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煤气脱水除尘装置,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一级清洗干燥单元6包括第一喷淋雾化清洗件2和凝并调质一级脱水装置3;所述第一喷淋雾化清洗件2和凝并调质一级脱水装置3从上至下依次与壳体17内侧壁水平连接。在实际使用时,含有机械水和颗粒物的煤气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气脱水除尘装置,至少包括壳体(17),所述壳体(17)设置有进气口(1)、出气管口(13)和排污口(18),进气口(1)设置在壳体(17)上底面,排污口(18)设置在壳体(17)下底面,出气管口(13)设置在壳体(17)底部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7)内从进气口(1)至排污口(18)依次设置有一级清洗干燥单元(6)、气流均布单元(4)、预荷及除水收尘单元(8)和排污排气单元(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气脱水除尘装置,至少包括壳体(17),所述壳体(17)设置有进气口(1)、出气管口(13)和排污口(18),进气口(1)设置在壳体(17)上底面,排污口(18)设置在壳体(17)下底面,出气管口(13)设置在壳体(17)底部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7)内从进气口(1)至排污口(18)依次设置有一级清洗干燥单元(6)、气流均布单元(4)、预荷及除水收尘单元(8)和排污排气单元(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气脱水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清洗干燥单元(6)包括第一喷淋雾化清洗件(2)和凝并调质一级脱水装置(3);所述第一喷淋雾化清洗件(2)和凝并调质一级脱水装置(3)从上至下依次与壳体(17)内侧壁水平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气脱水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凝并调质一级脱水装置(3)包括固定架和多个曲板(19);所述多个曲板(19)竖直、间隙的固定连接在固定架上;固定架与壳体(17)内侧壁连接;所述曲板(19)是由直板和斜板交错连接的一体板,沿烟气进入方向的向下倾斜的斜板底端连接有L形挡风板(2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气脱水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流均布单元(4)包括三个自复位泄爆装置(11)、第二喷淋雾化清洗件(5)和气流均布装置(21);所述气流均布装置(21)、和第二喷淋雾化清洗件(5)从上至下水平连接在壳体(17)内侧壁上;所述三个自复位泄爆装置(11)分别连接在气流均布单元(4)所在的壳体(17)侧壁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煤气脱水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迪艾华刘建辉边靖舒畅李家黎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