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线电缆张力调节放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28757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线电缆张力调节放线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相对的两端,一端转动安装有安装盘,另一端安装有顶紧结构,所述安装盘和顶紧结构之间可拆卸安装有绕线筒,所述机架远离顶紧结构的一端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小带轮,所述安装盘远离机架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大带轮,所述大带轮和小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进行传动,所述机架远离伺服电机的一端安装有控制伺服电机转速和正反转的控制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张力可调,对铜线保护性能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线电缆张力调节放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线电缆生产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线电缆张力调节放线装置。
技术介绍
电线电缆是传输电能、电信号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电缆通常由传输电力或电信号的缆芯和起到保护、绝缘作用的护套组成。只含有一条缆芯而且直径较细的电缆通常被称为电线。也有些电线没有绝缘护套,被称为裸线。电缆中的缆芯由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通常使用铜(导电性能良好)或铝(成本较低)。在申请号为CN201710617433.5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电线电缆放线装置,包括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一端固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支撑板,所述支撑轴周向设有若干个均匀排列的顶紧板,所述顶紧板沿支撑轴长度方向设置,若干个所述外筒圆周阵列在支撑板上,所述外筒靠近支撑轴的一端设有推杆,所述支撑板远离支撑轴的一面设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一端固定在支撑板上,所述螺纹筒另一端通过螺纹盖密封,所述螺纹筒、螺纹盖、支撑板三者形成密封的气腔,所述外筒远离推杆的一端通过通孔与气腔连通。上述专利文件中,利用气压的原理改变放线的松紧程度,改善了电线电缆加工工序的进行。但是,铜线生产时,大多在终端安装电机带动整根铜线的运动,而生产工艺中大多采用滚筒进行绕线,当生产结束停车时,滚筒转动的惯性将带动铜线移动一小段的距离,移出的这一小段距离使铜线整体变得松散,再次拉紧时,铜线由松散状态突然拉紧,铜线突然发生形变,进而导致铜线容易断裂的问题。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电线电缆张力调节放线装置。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线电缆张力调节放线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相对的两端,一端转动安装有安装盘,另一端安装有顶紧结构,所述安装盘和顶紧结构之间可拆卸安装有绕线筒,所述机架远离顶紧结构的一端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小带轮,所述安装盘远离机架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大带轮,所述大带轮和小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进行传动,所述机架远离伺服电机的一端安装有控制伺服电机转速和正反转的控制台。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电缆生产时,首先将带有铜线的绕线筒安装到安装盘上,再用顶紧结构将绕线筒进行顶紧,在铜线放线过程中,伺服电机正转,小带轮跟随伺服电机转动,并通过皮带带动大带轮进行转动,大带轮通过安装盘带动绕线筒进行转动,从而使绕线筒配合后面工艺的进行转动。转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求,通过控制台调整伺服电机的转速,从而调整绕线筒的转速,最终达到控制放线速度的效果。铜线生产时,大多在终端安装电机带动整根铜线的运动,而生产工艺中大多采用滚筒进行绕线,当生产结束停车时,滚筒转动的惯性将带动铜线移动一小段的距离。通过控制台调整伺服电机使其反转,对移动一小段的铜线进行收缩,将其重新卷至绕线筒上。伺服电机本身具有响应速度快,精度高,可靠性好的优点。伺服电机以及控制台的配合使用,一方面可以调整转速,进而调节铜线放线的张紧力度,使铜线在走线时更加平稳,对铜线的传动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调整伺服电机的转向,进而控制绕线筒的转向,及时对停机时移动一小段的铜线进行回缩。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顶紧结构包括带有内螺纹的螺纹筒、螺纹杆、转轴、顶尖和转盘,所述螺纹筒固定安装在机架远离安装盘的一端,所述螺纹杆转动安装在螺纹筒内,两者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转盘固定安装在螺纹杆远离安装盘的一端,转轴转动安装在螺纹杆远离转盘的一侧,所述顶尖与转轴相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利用顶紧结构对绕线筒进行顶紧时,通过转动转盘,螺纹杆跟随转盘同步转动,螺纹杆与螺纹筒之间的螺纹配合,驱使螺纹杆带动转轴和转盘朝向安装盘的方向移动,使转轴上的顶尖将绕线筒抵紧。当抵紧结束后,伺服电机带动小带轮转动,小带轮通过皮带带动大带轮进行转动,大带轮再带动安装盘转动,进而实现绕线筒的转动,绕线筒转动时,转轴和顶尖跟随绕线筒进行转动。该顶紧结构使用方便,仅通过转动转盘即可实现绕线筒的安装和拆卸,且该顶紧结构顶紧效果好,绕线筒安装更加稳定。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机架远离绕线筒的一侧相对安装有两个支板,两所述支板之间转动安装有对电线电缆起支撑作用的支撑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机架上安装两个支板,以及在两支板之间转动安装支撑杆,在铜线从绕线筒上放出时,铜线先通过支撑杆从放线装置上放出。支撑杆一方面对铜线的放出和收缩具有一定的支撑能力,当张力较小的时候,支撑杆可以防止铜线滑到机架或者放线装置的其他位置,对电线的生产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对支撑杆具有一定的张力调节能力。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杆上套设有两个起限位作用的限位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杆上套设限位圈,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绕线筒的长度调整限位圈的位置,使绕线筒上放出的铜线始终在两个限位圈之间的位置处,对铜线的排出具有一定的限位作用,防止绕线筒上的铜线在放出过程中出现从支撑杆上脱落的现象,使铜线的排出更加稳定。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盘远离螺纹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把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盘远离螺纹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把手,通过转动把手从而转动转盘,转盘再带动转轴和顶尖进行移动,最终实现对绕线筒的顶紧。把手使转盘转动更加方便快捷,使用更加节省力气,设计更加合理和人性化。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盘上挂接有挂钩,所述挂钩远离转盘的一端挂接有配重盘。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盘上挂接挂钩以及在挂钩上挂接配重盘,在转动转盘时,将挂钩和配重盘从转盘上拿下,当转盘转动结束,顶尖将绕线筒顶紧之后,再将挂钩和配重盘挂接到转盘上。配重盘依靠自身的重力对转盘起到了加固的作用,防止绕线筒在转动过程中,转盘发生转动,进而使绕线筒发生松动,配重盘增加了绕线筒安装的稳定性,提高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机架的底部固定安装便于绕线筒安装的倾斜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机架的底部安装倾斜板,在进行绕线筒的安装和固定时,将绕线筒通过倾斜板推送到安装盘的位置,再将绕线筒安装在安装盘上,在利用顶紧结构将绕线筒进行顶紧。倾斜板使绕线筒安装更加方便,减少了绕线筒安装的时间,提高了生产的效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机架远离顶紧结构的一端安装有防护罩,所述大带轮和小带轮均安装在防护罩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机架上设置防护罩,并将大带轮和小带轮安装到防护罩内,防护罩一方面对大带轮和小带轮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外部环境对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小带轮和大带轮的影响,另一方面提高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大带轮和小带轮对工人造成伤害。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伺服电机和控制台,伺服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线电缆张力调节放线装置,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相对的两端,一端转动安装有安装盘(3),另一端安装有顶紧结构(4),所述安装盘(3)和顶紧结构(4)之间可拆卸安装有绕线筒(5),所述机架(1)远离顶紧结构(4)的一端安装有伺服电机(9),所述伺服电机(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小带轮(10),所述安装盘(3)远离机架(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大带轮(11),所述大带轮(11)和小带轮(10)之间通过皮带(12)进行传动,所述机架(1)远离伺服电机(9)的一端安装有控制伺服电机(9)转速和正反转的控制台(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线电缆张力调节放线装置,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相对的两端,一端转动安装有安装盘(3),另一端安装有顶紧结构(4),所述安装盘(3)和顶紧结构(4)之间可拆卸安装有绕线筒(5),所述机架(1)远离顶紧结构(4)的一端安装有伺服电机(9),所述伺服电机(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小带轮(10),所述安装盘(3)远离机架(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大带轮(11),所述大带轮(11)和小带轮(10)之间通过皮带(12)进行传动,所述机架(1)远离伺服电机(9)的一端安装有控制伺服电机(9)转速和正反转的控制台(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线电缆张力调节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紧结构(4)包括带有内螺纹的螺纹筒(41)、螺纹杆(42)、转轴(43)、顶尖(44)和转盘(45),所述螺纹筒(41)固定安装在机架(1)远离安装盘(3)的一端,所述螺纹杆(42)转动安装在螺纹筒(41)内,两者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转盘(45)固定安装在螺纹杆(42)远离安装盘(3)的一端,转轴(43)转动安装在螺纹杆(42)远离转盘(45)的一侧,所述顶尖(44)与转轴(43)相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奔陈耀郭永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古乾智能传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