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料溜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2819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下料溜管,属于水泥粉料传输领域,其包括管体,管体上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管体上设置有若干与管体相通的风箱,风箱内均设置有风机,风机用于抽取外界空气以吹向管体内部,管体内设置有若干与风箱相通的扩风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高粉料传输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料溜管
本技术涉及水泥粉料传输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下料溜管。
技术介绍
下料溜管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料溜管常用于输送粉料,下料溜管大多为倾斜设置,但倾斜程度较小。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2786037Y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防扬尘下料溜管,它包括管体,在管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在管体上开有两个以上的侧部出料并在每个侧部出料口上盖有活动的悬板,侧部出料口位于管体的两侧。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粉料在传输过程中,由于下料溜管大多为倾斜设置,粉料容易堆积附着在下料溜管的底壁上,造成粉料的浪费,降低了粉料传输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下料溜管,达到提高粉料传输效率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下料溜管,包括管体,管体上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管体上设置有若干与管体相通的风箱,风箱内均设置有风机,风机用于抽取外界空气以吹向管体内部,管体内设置有若干与风箱相通的扩风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机将外界的空气进行抽取,并吹向管体内的扩风装置,扩风装置将风机抽取的气流扩大,使得管体内的粉料传输更加快速,同时将堆积在管体底壁的粉料吹散,减少了粉料的浪费,同时提高了粉料传输的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扩风装置包括输送管和扩风斗,输送管顶端与风箱相通,扩风斗一端与输送管的底端相通,扩风斗的所有面均为倾斜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扩风斗的所有面均为倾斜设置,使得从进料口进入管体内的粉料在碰到扩风斗时,不会堆积在上面,而是顺着斜面滑落,防止了粉料堆积在扩风装置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扩风斗相对于管体的轴线倾斜设置,且扩风斗的开口斜对管体的底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设置的扩风斗可以更大力度的吹向管体的底壁,扩风斗的开口斜对管体的底壁,使得从扩风斗中吹出的气流既能将堆积在管体内底壁的粉料吹散,又能将粉料吹向出料口处,提高了粉料传输的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扩风斗的开口处为扁平的矩形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扩风斗的开口处为扁平的矩形状使得在吹风时,扩风斗可以集中的吹向管体内的底壁上,无需吹向管体内的顶部,充分利用了风机吹进来的气流,更加高效防止了粉料在管体内底壁上的堆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风箱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滤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风机时,滤网的设置有效防止了异物从风箱进入到管体内,保证了管体内传输的粉料质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风箱的顶部铰接有盖板,盖板用于封闭风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使用风机时,将盖板盖下,封闭风箱后,有效防止了雨水、尘土等进入到管体内,使得管体内保持干燥并无杂物。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体外壁的底端固设有振动电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振动电机的设置使得粉料在管体内传输时,能够有效将附着在管体内底壁上的粉料震下,使得从扩风斗处吹出的气流更加容易将堆积附着在管体内底壁上的粉料吹散,提高了防止粉料堆积的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体的外壁铺设有隔音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大量粉料在管体内传输时,会有较强的噪音,隔音层的设置有效防止了噪音传输到外界,降低了粉料传输对外界的影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料口处铰接有封闭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料溜管在浇筑时需要移动位置,封闭门可以将出料口封闭,防止了在移动过程中粉料从出料口处散出,达到了有效防止粉料浪费的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风机与扩风装置使得管体内的粉料传输更加快速,同时将堆积在管体底壁的粉料吹散,减少了粉料的浪费,同时提高了粉料传输的效率;2.扩风斗的位置与形状设置使得风机吹进来的气流集中的吹向管体内的底壁上更加高效防止了粉料在管体内底壁上的堆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下料溜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封闭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为了显示管体与风箱内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为了显示风箱与扩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管体;11、进料口;12、出料口;13、封闭门;14、隔音层;15、振动电机;2、风箱;21、风机;22、滤网;23、盖板;3、扩风装置;31、输送管;32、扩风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下料溜管,包括管体1,管体1上开设有进料口11(参考图3)和出料口12。如图3和图4所示,管体1为倾斜设置,且倾斜幅度较小,管体1为矩形状,管体1上设置有若干与管体1相通的风箱2,风箱2为圆锥形,风箱2的中线垂直于管体1长度方向的中线,风箱2内均设有风机21,风机21的轴线与风箱2的中线共线,风箱2的顶部铰接有盖板23,盖板23将风箱2封闭,盖板23与风机21之间设置有滤网22,滤网22的四周侧壁均与风箱2内壁抵接,管体1内设置有若干与风箱2相通的扩风装置3,扩风装置3包括输送管31和扩风斗32,输送管31为圆柱状,输送管31的轴线垂直于管体1长度方向的中线,输送管31的顶端与风箱2相通,输送管31的底端与扩风斗32相通,扩风斗32倾斜设置,且扩风斗32的开口处为扁平的矩形状,扩风斗32的开口为斜对于管体1内的底壁,将堆积在管体1内底壁上的粉料吹散,减少了粉料的浪费,提高了粉料传输的效率,扩风斗32的所有面均为相对于管体1长度方向的中线倾斜设置,防止了粉料在扩风斗32上的堆积。如图2和图3所示,出料口12处铰接有封闭门13,封闭门13用于在移动管体1时,将出料口12封闭,有效防止了粉料从出料口12出掉出浪费,管体1外壁的底端固设有振动电机15,将管体1内的底壁上附着的粉料震下,使得从扩风斗32出吹出的气流更加容易吹散粉料,提高了防止粉料堆积的效率,管体1外壁均铺设有隔音层14,有效防止了粉料传输时产生的噪音传送到外界,降低了粉料传输对外界的影响。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进行粉料传输前,打开封闭门13,将进料口11对准需要进料的设备,打开盖板23,启动风机21与振动电机15,粉料从进料口11处进入管体1内,粉料传输时会有一部分的粉料堆积附着在管体1内的底壁上,风机21从外界抽取空气产生气流,气流经过风箱2传送带输送管31,再通过输送管31传送到扩风斗32处,再从扩风斗32的开口处斜着吹向管体1内的底壁,将粉料吹散并吹向出料口12方向,同时振动电机15将附着在管体1内的底壁上的粉料震下,提高了从扩风斗32中吹出的气流吹散粉料的效果,停止粉料运输后,关闭封闭门13和盖板23,防止雨水或异物进入管体1内,本实施例中的结构使得粉料在传输时更加快速,且防止了粉料的浪费,提高了粉料传输的效率。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料溜管,包括管体(1),管体(1)上开设有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上设置有若干与管体(1)相通的风箱(2),风箱(2)内均设置有风机(21),风机(21)用于抽取外界空气以吹向管体(1)内部,管体(1)内设置有若干与风箱(2)相通的扩风装置(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料溜管,包括管体(1),管体(1)上开设有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上设置有若干与管体(1)相通的风箱(2),风箱(2)内均设置有风机(21),风机(21)用于抽取外界空气以吹向管体(1)内部,管体(1)内设置有若干与风箱(2)相通的扩风装置(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料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扩风装置(3)包括输送管(31)和扩风斗(32),输送管(31)顶端与风箱(2)相通,扩风斗(32)一端与输送管(31)的底端相通,扩风斗(32)的所有面均为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下料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扩风斗(32)相对于管体(1)的轴线倾斜设置,且扩风斗(32)的开口斜对管体(1)的底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传亮赵炳广边炳强
申请(专利权)人:乐陵山水水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