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2587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将R‑Cu合金添加到SmCo/Fe(Co)非晶结构和晶化物中,通过Sm‑(Co,Cu)晶化相的形成与Sm、Cu元素在软硬磁晶粒间富集,实现了SmCo/Fe(Co)纳米复合材料室温矫顽力的提高;通过Cu元素进入硬磁晶格形成Sm‑(Co,Cu)晶化相,提升了SmCo/Fe(Co)复合材料矫顽力的高温稳定性并将SmCo/Fe(Co)材料晶化温度和制备温度降低至500℃以下,最低可至400~425℃。提高室温矫顽力和矫顽力的高温稳定性,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开发高磁能积耐高温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制备优势;降低制备温度,具有低能耗的节能型制备优势,使本发明专利技术非常适合在低能耗下开发高软磁低稀土、高磁能积的耐高温纳米复合永磁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具有较高矫顽力的SmCo/Fe(Co)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由软磁相和硬磁相组成的各向同性纳米晶复合永磁材料相对传统硬磁单相永磁材料来说,具有稀土含量低、制备周期短、磁一致性高、近终成型等优点,目前已在信息产业、办公自动化、消费电子、家用电器、传感器、汽车等诸多精密电机和微特电机使用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市场上应用最广的各向同性永磁材料为Nd-Fe-B/Fe型纳米材料,磁能积通常为8~17MGOe,且受Nd2Fe14B相居里温度的影响(Tc~310℃),其使用温度多限制在150℃以下,温度在200℃以上时其磁性锐减,温度在300℃及以上时磁性基本消失,因此难以满足市场对200℃以上尤其是300℃以上耐高温永磁体的应用需求。作为重要的各向同性纳米晶复合永磁材料,由Sm-Co硬磁相和Fe(Co)软磁相组成的SmCo/Fe(Co)永磁材料,相对市场上普遍使用的钕铁硼纳米晶复合永磁材料具有更高的居里温度(Tc>700℃),并且可以在更低的硬磁相含量下获得更优的室温磁能积(如18~19MGOe),因此在室温和高温应用方面前景广阔。但是,现有技术制备的各向同性SmCo/Fe(Co)纳米复合永磁材料通常室温矫顽力较低且高温稳定性较差,同时存在室温矫顽力越低,由高温减磁造成的矫顽力和磁能积下降越严重的现象,导致现有的各向同性SmCo/Fe(Co)纳米复合永磁材料在300℃条件下的高温磁能积远低于其室温磁能积水平,因此在满足市场对高温强磁材料的使用需求方面存在很大挑战。另外,降低制备温度可以大量降低能源消耗与制备成本,受SmCo/Fe(Co)纳米复合材料晶化相种类和晶化温度影响,目前18~19MGOe的高性能SmCo/Fe(Co)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温度通常要升温至500℃以上,难以控制在500℃以内,因制备温度高而造成的能源消耗问题非常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通过添加R-Cu合金从而提高室温矫顽力和矫顽力高温稳定性、降低制备温度的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按比例将R-Cu合金粉末、硬磁原料粉末和软磁原料粉末混合,对所得混合材料进行高能球磨,获得硬磁晶粒非晶化和软磁晶粒纳米尺度化的非晶基体混合粉末;(2)将步骤(1)所得非晶基体混合粉末进行加热晶化处理,将非晶基体混合粉末中的非晶相转变为晶化态,即得到所述的纳米复合永磁材料。上述硬磁晶粒非晶化包含所有硬磁晶粒发生非晶化转变、部分硬磁晶粒非晶化转变、微量硬磁晶粒发生非晶化转变、硬磁晶粒部分区域发生非晶化转变等情况。在上述方案中,所述R-Cu合金为稀土元素与Cu元素的合金。上述Cu元素和稀土元素在NdFeB和SmCo磁体中都具有磁钉扎提升矫顽力的重要作用,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本专利技术将Cu元素混入与主相Sm元素相同或相似的稀土元素中时,更利于实现Cu元素及合金与SmCo硬磁之间的元素交换,因此更利于提升掺杂相在主相里的均匀分布和磁钉扎提升作用;另外,稀土-Cu合金熔点一般较低,500度以下仍能保持较高的金属塑性和变形能力,有利于促进磁体在较低温度下的全致密化,且Cu元素进入硬磁晶格还可起到降低非磁相晶化温度的作用。因此,本专利技术在加入R-Cu合金后,在改善双相磁体成型温度、提高磁体矫顽力方面具有很高的发展潜能,更利于在较低的制备温度下获得磁性更为优异的纳米晶双相磁粉和块状磁体。优选地,所述稀土元素选自Sm、Pr元素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R-Cu合金粉末的加入量为:R-Cu合金粉末是硬磁原料粉末和软磁原料粉末总量的0.1%~15%。R-Cu合金粉末的加入量过小,则矫顽力提升作用不明显,加入量过大,则磁体的剩磁降低过多,采用上述添加量,可起到优异的效果。进一步优选,所述R-Cu合金粉末的加入量为:R-Cu合金粉末与硬磁原料粉末和软磁原料粉末总量的比例为1%~5%。优选地,所述硬磁原料粉末与软磁原料粉末的质量比例为(10:0.1)~(5:5)。优选地,所述硬磁原料粉末中硬磁相为SmCo2、SmCo3、Sm2Co7,SmCo5、SmCo7、SmCo12、(Sm,Pr)Co5、Sm(Fe,Co)3、Sm(Fe,Co)7型相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软磁原料粉末为Fe、Co、Fe-Co软磁粉末中的一种或多种,Fe与Co元素的原子百分比为(100-x):x,0≤x≤100。优选地,所述高能球磨,其所用装置包括但不限于一维或三维振动球磨机、行星球磨机;所用球磨时间、球料比和球磨机转速与球磨装置种类、球磨罐材质、研磨球材质、研磨球尺寸等工艺参数相匹配,不做限制。作为优选,所述高能球磨在三维振动球磨机中进行,球磨罐为硬质合金罐,研磨球为硬质合金球,球磨过程在惰性气体保护或真空条件下进行,球磨机转速高于400rpm,球料比为(15:1)~(30:1),球磨时间2~5h。加热晶化处理是利用加热方式将非晶基体混合粉末中的非晶相转变为晶化态的处理方式;处理环境为无氧条件,包含真空环境或高纯惰性气体环境;晶化处理时,可以只加热,也可以在加热的同时施加磁场、压力等晶化调控条件。所述加热晶化处理的温度为350℃~800℃,优选在650℃以下。优选地,所述纳米复合永磁材料包括纳米复合永磁粉末和纳米复合永磁块体,当所述纳米复合永磁材料为纳米复合永磁块体时,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压力成型处理过程,该过程是在非晶基体粉末加热晶化过程中或加热晶化完成后,对粉体施加1~2600MPa的压力获得低密度或全密度复合永磁块体;上述纳米复合永磁块体还可以是晶化粉体与环氧树脂等无磁材料混合压制后形成的粘结磁体。当加热晶化过程不涉及压制成型时,制备的材料为永磁粉体;当加热晶化过程与压制成型过程相结合时,制备的材料为永磁块体。加热晶化过程可以与压制成型过程相结合,包含加热晶化过程与压制成型过程的不同组合方式,例如非晶基体混合粉末先加热晶化然后再加热加压成型、非晶基体混合粉末在加热加压条件下同时发生非晶晶化和压制成型、非晶基体混合粉末先压制成型再加热晶化等。作为优选,还可以对所述永磁块体进行热退火处理,以改善永磁块体均匀性或实现永磁块体磁能积的进一步提升。本专利技术还包括无压处理过程,球磨磁粉加热晶化处理后直接获得纳米复合永磁粉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将R-Cu合金添加到SmCo/Fe(Co)非晶结构和晶化物中,通过Cu元素进入硬磁晶格形成Sm-(Co,Cu)晶化相与Sm、Cu元素在软硬磁晶粒间的富集,提升了SmCo/Fe(Co)纳米复合材料室温矫顽力和磁体高温稳定性;通过降低非晶硬磁晶化温度和改善粉末低温塑性和变形能力,将SmCo/Fe(Co)复合磁粉和全密度磁体的制备温度度降低至500℃及以下,最低可至400~425℃。提高纳米复合磁体室温矫顽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按比例将R-Cu合金粉末、硬磁原料粉末和软磁原料粉末混合,对所得混合粉末进行高能球磨,获得硬磁晶粒非晶化和软磁晶粒纳米尺度化的非晶基体混合粉末;/n(2)将步骤(1)所得非晶基体混合粉末进行加热晶化处理,将非晶基体混合粉末中的非晶相转变为晶化态,即得到所述的纳米复合永磁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比例将R-Cu合金粉末、硬磁原料粉末和软磁原料粉末混合,对所得混合粉末进行高能球磨,获得硬磁晶粒非晶化和软磁晶粒纳米尺度化的非晶基体混合粉末;
(2)将步骤(1)所得非晶基体混合粉末进行加热晶化处理,将非晶基体混合粉末中的非晶相转变为晶化态,即得到所述的纳米复合永磁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Cu合金为稀土元素与Cu元素的合金,R-Cu合金中,R与Cu元素的添加比例为(100-y):y,其中0≤y≤1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稀土元素选自Sm、Pr元素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Cu合金粉末的加入量为:R-Cu合金粉末是硬磁原料粉末和软磁原料粉末总量的0.1~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Cu合金粉末的加入量为:R-Cu合金粉末是硬磁原料粉末和软磁原料粉末总量的0.5%~5%。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磁原料粉末与软磁原料粉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凤青张健李艳鹏张耀池建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