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B柱加强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25398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B柱加强板,包括B柱上部和B柱下部,所述B柱上部与B柱下部通过连接板相连接,连接板与B柱上部和B柱下部连接处均设置有加强筋,所述B柱上部和B柱下部上均设置有安全气囊。通过安全气囊传感器来接收碰撞信号,接收到信号后控制安全气囊开启,来将加强板表面覆盖,降低了碰撞时对人体的损害;并通过设置加强筋和B柱上部和B柱下部是通过连接板,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B柱加强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车身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B柱加强板。
技术介绍
国内的汽车设计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愈加重视车辆的安全性,以人为本,既保护车内乘员的安全,又减轻车外行人的伤害。因此,汽车主机厂越来越注重车身整体结构强度,在现如今的汽车车身上,均设置有加强板结构,但现有的加强板结构,均为一体式结构,在整车进行侧碰时,由于加强板结构本身的屈服强度较大,这使得加强板结构容易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B柱加强板,通过安全气囊传感器来接收碰撞信号,接收到信号后控制安全气囊开启,来将加强板表面覆盖,而提高了产品的强度,降低了碰撞时对人体的损害。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B柱加强板,包括B柱上部和B柱下部,所述B柱上部与B柱下部通过连接板相连接,连接板与B柱上部和B柱下部连接处均设置有加强筋,所述B柱上部和B柱下部上均设置有安全气囊。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安全气囊上均设置有用于接收碰撞信号的安全气囊传感器。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B柱上部和B柱下部都是冲压成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B柱上部和B柱下部四周设置有内层补强板。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B柱上部和B柱下部与其他部件连接处均分布设置有加强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安全气囊传感器来接收碰撞信号,接收到信号后控制安全气囊开启,来将加强板表面覆盖,降低了碰撞时对人体的损害;并通过设置加强筋和B柱上部和B柱下部是通过连接板,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强度。<br>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其中:1-B柱上部,2-B柱下部,3-连接板,4-加强筋,5-安全气囊,6-安全气囊传感器,7-内层补强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B柱加强板,包括B柱上部1和B柱下部2,所述B柱上部1与B柱下部2通过连接板3相连接,连接板3与B柱上部1和B柱下部2连接处均设置有加强筋4,所述B柱上部1和B柱下部2上均设置有安全气囊5。所述安全气囊5上均设置有用于接收碰撞信号的安全气囊传感器6。所述B柱上部1和B柱下部2都是冲压成型的。所述B柱上部1和B柱下部2四周设置有内层补强板7。所述B柱上部1和B柱下部2与其他部件连接处均分布设置有加强筋4。通过安全气囊传感器6来接收碰撞信号,接收到信号后控制安全气囊5开启,来将加强板表面覆盖,降低了碰撞时对人体的损害;并通过设置加强筋4和B柱上部1和B柱下部2是通过连接板3,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强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B柱加强板,包括B柱上部(1)和B柱下部(2),所述B柱上部(1)与B柱下部(2)通过连接板(3)相连接,连接板(3)与B柱上部(1)和B柱下部(2)连接处均设置有加强筋(4),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上部(1)和B柱下部(2)上均设置有安全气囊(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B柱加强板,包括B柱上部(1)和B柱下部(2),所述B柱上部(1)与B柱下部(2)通过连接板(3)相连接,连接板(3)与B柱上部(1)和B柱下部(2)连接处均设置有加强筋(4),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上部(1)和B柱下部(2)上均设置有安全气囊(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B柱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5)上均设置有用于接收碰撞信号的安全气囊传感器(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继良奚光平陈恩东刘先进
申请(专利权)人:鄂尔多斯市元盟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