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2538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动汽车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防护结构,包括上保护壳和侧保护壳,其中:侧保护壳包括门槛、支座、防撞钢管和吸能盒,门槛的内表面连接上保护壳,门槛的外表面形成限位槽,防撞钢管通过支座连接在限位槽中,门槛和防撞钢管之间设有吸能盒,且防撞钢管从限位槽向外凸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提供全范围的电池侧面保护,无论撞击点在车辆侧面任何位置,都能够保证电池不受挤压,提高了电动汽车的侧面耐撞性能;支座、防撞钢管和吸能盒组成的吸能结构设置在门槛内部,主要变形部分为防撞钢管和吸能盒,减小了门槛、基板等结构的侧向变形,即使电池尺寸较大,与门槛间隙很小也能够保证电池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防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的急速增长,电池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电动汽车受到正面碰撞时,车身有足够的缓冲吸能空间,能够保证电池的安全,但当车辆受到侧面撞击时,传统车身结构不能保证电池的安全,易发生电池短路,起火等安全事故,电池的侧面防护性能尤为重要。现有的电动汽车对电池的侧面防护效果有限,当电动汽车侧面受到其他车辆撞击时,能够保证电池安全,但当体积较小的撞击物撞击车辆侧面时,如路边电线杆或树木,现有的电动汽车很难保证电池的安全,或只能保证特定位置的电池安全,不能做到全范围的电池防护,急需一种能够覆盖全范围的电池侧面防护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防护结构,以解决现有电池防护结构不能全范围地对电池进行防护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防护结构,包括上保护壳和纵向延伸的两个侧保护壳,两个所述侧保护壳设置在所述上保护壳的纵向两侧,其中:所述侧保护壳包括门槛、支座、防撞钢管和吸能盒,所述门槛的内表面连接所述上保护壳,所述门槛的外表面形成纵向延伸的限位槽,所述防撞钢管通过所述支座连接在所述限位槽中并沿所述限位槽纵向延伸,所述门槛和所述防撞钢管之间设有所述吸能盒,且所述防撞钢管从所述限位槽向外突出。作为上述的电池防护机构的优选方案,每个所述侧保护壳具有两个所述支座,两个所述支座设置在所述门槛的纵向两端。通过支座固定门槛的前后两端,从而固定门槛。作为上述的电池防护机构的优选方案,两个所述支座之间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吸能盒。设置多个吸能盒能够更好的缓冲从侧方向内冲击的挤压力,从而提供更好的防护效果。作为上述的电池防护机构的优选方案,所述防撞钢管为圆柱形,所述吸能盒设有容纳所述防撞钢管部分外周面的弧形槽。将防撞钢管设置成圆柱形并在吸能盒设置能够容纳钢管部分外周面的弧形槽,当防撞钢管的外侧受到向内的挤压力时,挤压力受到弧形槽的作用会沿径向多个方向分散。作为上述的电池防护机构的优选方案,所述门槛具有上挡边和下挡边,所述上挡边的上表面与所述上保护壳连接,所述上挡边的下表面与所述吸能盒连接。上挡边在连接上保护壳的同时,还给上保护壳提供支撑,另外还能使给吸能盒提供额外的连接支点,使吸能盒安装得更稳固。作为上述的电池防护机构的优选方案,所述上保护壳包括基板、座椅安装前横梁、座椅安装后横梁和中通道,所述座椅安装前横梁和所述座椅安装后横梁沿纵向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中通道设置在所述座椅安装前横梁和座椅安装后横梁之间。作为上述的电池防护机构的优选方案,所述防撞钢管的长度与所述上保护壳的纵向长度相同。防撞钢管对上保护壳的纵向边缘形成全长度范围的保护。作为上述的电池防护机构的优选方案,所述防撞钢管的长度介于所述上保护壳的纵向长度与所述侧保护壳的纵向长度之间。防撞钢管对应上保护壳的区域能够对上保护壳的纵向边缘形成全长度范围的保护,防撞钢管相对上保护壳的纵向的延长区域还能够对侧保护壳的纵向边缘提供额外支撑和防护的作用。作为上述的电池防护机构的优选方案,所述防撞钢管的长度与电池的纵向长度相同。防撞钢管的长度与电池的长度相一致,从而仅保护电池,同时减少了钢管用料。作为上述的电池防护机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座椅安装前横梁及所述座椅安装后横梁均跨过所述中通道与两侧的所述门槛相连。座椅安装前横梁和座椅安装后横梁的横向两端分别连接门槛,当门槛受到侧向挤压时,座椅安装前横梁和座椅安装后横梁对门槛提供支撑,减小门槛的变形程度,从而向电池提供更好的防护作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提供全范围的电池侧面保护,无论撞击点在车辆纵向侧面的任何位置,提高了电动汽车的侧面耐撞性能,提高电池安全性;2、支座、防撞钢管和吸能盒组成的吸能结构设置在门槛内部,主要变形部分为防撞钢管和吸能盒,减小了门槛、基板等结构的侧向变形,即使电池尺寸较大,与门槛间隙很小也能够保证电池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电池防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电池防护机构的侧视图;图3是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中:1-上保护壳;2-侧保护壳;11-基板;12-座椅安装前横梁;13-座椅安装后横梁;14-中通道;21-门槛;22-支座;23-防撞钢管;24-吸能盒;241-弧形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防护机构,用于保护汽车电池,尤其是当汽车电池受到从顶部和侧部方向撞击时,该电池防护机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汽车电池发生变形。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电池防护机构包括上保护壳1和侧保护壳2,上保护壳1设置在汽车电池的上表面,用于保护汽车电池的上表面;两个侧保护壳2设置在上保护壳1的左右两侧,用于保护汽车电池的左右两侧面。上保护壳1包括基板11、座椅安装前横梁12、座椅安装后横梁13和中通道14,座椅安装前横梁12和座椅安装后横梁13沿纵向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基板11上,中通道14设置在座椅安装前横梁12和座椅安装后横梁13之间。侧保护壳2包括门槛21、支座22、防撞钢管23和吸能盒24,其中,门槛21对应基板11的左右两侧长度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保护壳(1)和纵向延伸的两个侧保护壳(2),两个所述侧保护壳(2)设置在所述上保护壳(1)的纵向两侧,其中:/n所述侧保护壳(2)包括门槛(21)、支座(22)、防撞钢管(23)和吸能盒(24),所述门槛(21)的内表面连接所述上保护壳(1),所述门槛(21)的外表面形成纵向延伸的限位槽,所述防撞钢管(23)通过所述支座(22)连接在所述限位槽中并沿所述限位槽纵向延伸,所述门槛(21)和所述防撞钢管(23)之间设有所述吸能盒(24),且所述防撞钢管(23)从所述限位槽向外凸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保护壳(1)和纵向延伸的两个侧保护壳(2),两个所述侧保护壳(2)设置在所述上保护壳(1)的纵向两侧,其中:
所述侧保护壳(2)包括门槛(21)、支座(22)、防撞钢管(23)和吸能盒(24),所述门槛(21)的内表面连接所述上保护壳(1),所述门槛(21)的外表面形成纵向延伸的限位槽,所述防撞钢管(23)通过所述支座(22)连接在所述限位槽中并沿所述限位槽纵向延伸,所述门槛(21)和所述防撞钢管(23)之间设有所述吸能盒(24),且所述防撞钢管(23)从所述限位槽向外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侧保护壳(2)具有两个所述支座(22),两个所述支座(22)设置在所述门槛(21)的纵向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座(22)之间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吸能盒(24)。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钢管(23)为圆柱形,所述吸能盒(24)设有容纳所述防撞钢管(23)部分外周面的弧形槽(24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防护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方明朱学武杨航刘国军姚宙王士彬崔书圣王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