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超站面向核载监测的车轴类型的多维度判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25022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治超站面向核载监测的车轴类型的多维度判定方法,涉及车辆称重系统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初始化;步骤2、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超站面向核载监测的车轴类型的多维度判定方法
本申请涉及车辆称重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治超站面向核载监测的车轴类型的多维度判定方法。
技术介绍
在非现场治超的场景下,需要分辨不同车辆轴型来得到其对应的核载,并结合非现场治超点回传的车货总重数据来判定某一车辆是否超载。公开号为CN106530425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收费站动态称重系统,该新型收费站动态称重系统包括收费计算机、分别与收费计算机相连的视频卡、收费控制器和室外控制器、与视频卡相连的摄像机、分别与收费控制器相连的车道信号灯、报警器、显示屏和栏杆机、以及分别与室外控制器相连的轴重检测台、轮轴识别器、红外车辆分离器和车辆检测器;所述车辆检测器包括环形感应线圈、线圈检测器和信号电缆;所述轮轴识别器由一组压力传感器组成。该新型收费站动态称重系统在实际运用中,虽然通过采用电磁线圈与侧立传感器以实现轮轴识别,相较于人工辨别并确定车辆轴型减轻了人力负担、节约时间的效果;但是在通过图像识别车轮的分布来推断车轴分布,匹配对应的核载实现治超时,由于结合机器学习的轴型分类方法依赖于相机拍摄的照片与视频,而恶劣天气(例如夜晚、雨天、雪天、雾霾天等)以及车辆密度大(存在遮挡)的场景都会影响照片与视频的拍摄效果,给训练所得的模型实现轴型分类带来极大挑战。另外,在相同车轴分布类型的车辆中,若驱动桥数量以及分布不同,则在车辆超限超载认定标准中的核载也存在着区别。即与驱动桥相连的车轮为驱动轮,仅通过治超站相机拍摄的图片或者视频区分车辆的驱动轮与从动轮具有难度大且准确度不足的问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超站面向核载监测的车轴类型的多维度判定方法,以实现在无需额外的人力资源的同时自动的轴型分辨,并有效避免受恶劣天气与车辆密度的影响的目的。其具体方案如下:一种治超站面向核载监测的车轴类型的多维度判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非现场治超点初始化测速地感线圈(、)、测力传感器以及称台;步骤2、车辆到达非现场治超点第一个测速地感线圈时触发计时,记录时间为,开始进行车辆的检测,且测速地感线圈实时传输检测数据至路侧单元;步骤3、测力传感器与车辆车轮的接触区域产生局部形变以检测摩擦力的方向,且测力传感器实时传输检测数据至路侧单元;步骤4、称台测量每根车轴轴重,且称台实时传输检测数据至路侧单元,路侧单元计算车辆的车货总重;步骤5、车辆继续行驶并到达非现场治超点第二个测速地感线圈时触发计时,记录时间为,并继续进行车辆的检测,且测速地感线圈实时传输检测数据至路侧单元,路侧单元根据实时传输的检测数据计算车速;步骤6、路侧单元计算车轴间距,并建立轴型模型;步骤7、治超中心结合车辆超限超载认定标准以及所得车货总重进行超载判断。优选地:在步骤2中,当车辆离开地感线圈时,时间记录为;部署的地感线圈紧邻测力传感器,相互距离为,且小于车辆后轮到车尾的距离且小于车辆安全间距。优选地:在步骤3中,测力传感器与车辆车轮的接触区域产生的局部形变为三维形状。优选地:所述测力传感器通过测量车辆每组轮胎(同轴轮胎为一组)与地面的摩擦力方向来区分驱动轮与从动轮,并记录每组轮胎与自身的接触时间点,存储为如下元组:;其中:为车辆的标识;为轮胎组标识;为车辆的第组轮胎;为轮胎与测力传感器间的摩擦力方向;是轮胎与测力传感器的接触时间点,用于后续车轴间距的计算;并根据每一组轮胎对应一根车轴,记录为,即为车辆对应的车轴数量。优选地:当车辆离开地感线圈时,路侧单元重置测力传感器的;并在步骤4中,路侧单元将轴重与相应的元组对应。优选地:在步骤5中,路侧单元通过如下计算公式计算车速:;其中,为记录时间和记录时间为的计时时间差,即;为地感线圈与地感线圈的间距。优选地:在步骤6中,车轴间距的计算方法为路侧单元通过如下获得:;其中,为车辆的第根车轴与第根车轴间的距离;为所得的车速;为第组轮胎接触时间与第组轮胎的接触时间点的差。优选地:所述轴型模型的建立方法为路侧单元根据如下数据建立:;且路侧单元将数据以及轴型模型上传至治超中心。优选地:在步骤6中,于建立轴型模型后,路侧单元通过相机拍摄的视频以及照片分析车轴间距比,进行轴型模型结果的校验;其中,路侧单元通过相机拍摄的视频以及照片分析车轴间距比,车辆的所有摄像车轴间距比值;并通过计算获得车轴间距比值;所述路侧单元通过如下计算公式对比值和进行关联性分析:;其中,为分析结果,表示车辆车轴的序号;且路侧单元将视频、照片以及分析结果上传至治超中心。优选地:所述轴型模型结果的校验包括治超中心通过如下计算公式计算自由度:;其中,表示校验对比方法数量;表示轴间距比数量,即;并根据统计信息综合分析,调整校验置信度阈值;结合自由度以及置信度阈值查询卡方界值表,得到临界值;若则表示校验通过,治超中心依据车辆超限超载认定标准以及进行超载判断;若则表示校验未通过,治超中心将此例分配给工作人员执行人为治超判定。通过以上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治超站面向核载监测的车轴类型的多维度判定方法,该治超站面向核载监测的车轴类型的多维度判定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结合车辆通过路面称台的时间、测量所得的行驶速度、每组轮胎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以及相机拍摄的视频与照片实现多维度的车轴类型判断;2、通过测量摩擦力方向来判别驱动轴与从动轴,达到分析车辆的驱动轴分布情况,并准确治超的目的;3、通过在自动的轴型分辨的同时无需额外的人力资源,降低人工成本并有效提升轮轴识别效率与精度;4、通过不完全依赖相机,利用的前三个维度测量值都不会受到恶劣天气、车辆密度的影响,从而实现轮轴识别精度的显著提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公开的多维度判定方法的治超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公开的多维度判定方法的流程框图;图3为本申请公开的多维度判定方法的实施例一中构建的轴型模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以下针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治超站面向核载监测的车轴类型的多维度判定方法进行具体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治超站面向核载监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超站面向核载监测的车轴类型的多维度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1、非现场治超点初始化测速地感线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超站面向核载监测的车轴类型的多维度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非现场治超点初始化测速地感线圈(、)、测力传感器以及称台;
步骤2、车辆到达非现场治超点第一个测速地感线圈时触发计时,记录时间为,开始进行车辆的检测,且测速地感线圈实时传输检测数据至路侧单元;
步骤3、测力传感器与车辆车轮的接触区域产生局部形变以检测摩擦力的方向,且测力传感器实时传输检测数据至路侧单元;
步骤4、称台测量每根车轴轴重,且称台实时传输检测数据至路侧单元,路侧单元计算车辆的车货总重;
步骤5、车辆继续行驶并到达非现场治超点第二个测速地感线圈时触发计时,记录时间为,并继续进行车辆的检测,且测速地感线圈实时传输检测数据至路侧单元,路侧单元根据实时传输的检测数据计算车速;
步骤6、路侧单元计算车轴间距,并建立轴型模型;
步骤7、治超中心结合车辆超限超载认定标准以及所得车货总重进行超载判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超站面向核载监测的车轴类型的多维度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当车辆离开地感线圈时,时间记录为;部署的地感线圈紧邻测力传感器,相互距离为,且小于车辆后轮到车尾的距离且小于车辆安全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超站面向核载监测的车轴类型的多维度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测力传感器与车辆车轮的接触区域产生的局部形变为三维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治超站面向核载监测的车轴类型的多维度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力传感器通过测量车辆每组轮胎(同轴轮胎为一组)与地面的摩擦力方向来区分驱动轮与从动轮,并记录每组轮胎与自身的接触时间点,存储为如下元组:


其中:为车辆的标识;为轮胎组标识;为车辆的第组轮胎;为轮胎与测力传感器间的摩擦力方向;是轮胎与测力传感器的接触时间点,用于后续车轴间距的计算;
并根据每一组轮胎对应一根车轴,记录为,即为车辆对应的车轴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治超站面向核载监测的车轴类型的多维度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车辆离开地感线圈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振宇李小村夏莹杰卢志珊潘鹏志麻瓯勃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智诚惠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