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置总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2446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悬置总成及车辆。悬置总成包括:副车架,所述副车架上开设有容纳腔;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电机,所述电机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端和第二安装端,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安装端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副车架相连接,所述第二安装端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副车架相连接。车辆包括车身和悬置总成,所述副车架安装在所述车身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悬置总成及车辆,减轻了车辆的自重,降低了成本,减小了安装悬置装置所需的空间,提高了组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悬置总成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悬置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电动车中,悬置装置是安装在电机与副车架之间的弹性支撑部件,悬置装置一方面用于支撑电机重量,确保电机得到可靠定位,另一方面能够吸收和减弱电机传递给车架的振动,抑制电机自身的运动。现有技术中,悬置装置一般通过支架安装在副车架上,支架增加了车辆的自重;支架占用车辆的布置空间,此外,悬置装置在组装时需要先安装在支架上,再通过支架安装在副车架上,组装效率有待提高。因此,有必要改进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悬置总成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减轻车辆的自重,降低成本,减小安装悬置装置所需的空间,提高组装效率。本技术提供的悬置总成,包括:副车架,所述副车架上开设有容纳腔;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电机,所述电机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端和第二安装端,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安装端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副车架相连接,所述第二安装端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副车架相连接。可选地,所述悬置总成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第一安装端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嵌设在所述连接孔内,所述紧固件穿设进所述第一套筒且两端安装在所述副车架上。可选地,所述副车架包括第一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上安装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片和第二定位片,所述第一安装端嵌设在所述第一定位片和所述第二定位片之间,所述紧固件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定位片和所述第二定位片上。可选地,所述第二安装端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二弹性件安装在所述副车架上,所述悬置总成还包括紧固杆,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第二套筒,所述紧固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筒相连接,所述紧固杆的第二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紧固杆的第二端穿设过所述第二套筒后螺接在所述螺纹孔内。可选地,所述副车架还包括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二支撑梁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套筒嵌设在所述安装孔内。可选地,所述第二安装端设置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抵接在所述第二套筒上,所述螺纹孔开设在所述安装杆上与所述第二套筒抵接的端面上。可选地,所述悬置总成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均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之间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梁、所述第二支撑梁共同限定出所述容纳腔。可选地,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孔在所述第二支撑梁上沿着从所述第一安装板到所述第二安装板的方向排列设置;所述安装杆与所述第二套筒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杆分别一一对应地与两个所述第二套筒相连接,两个所述套筒分别一一对应地嵌设在两个所述安装孔内。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二支撑梁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二限位孔。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和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悬置总成,所述副车架安装在所述车身上。本技术提供的悬置总成及车辆,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作为悬置装置,将电机嵌设在副车架上,无需使用支架,减轻了车辆的自重,实现了车辆的轻量化,降低了车辆的成本,悬置装置占用的空间小,有利于节省车内空间,组装时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无需通过支架连接在电机和副车架之间,提高了车辆的组装效率。附图说明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实施例,以助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优点,其中:图1为本技术可选实施例提供的悬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悬置总成,包括副车架1、第一弹性件2、第二弹性件3以及电机4。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2,所述副车架1上开设有容纳腔11;所述电机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端41和第二安装端42,所述电机4安装在所述容纳腔11内,所述第一安装端41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2与所述副车架1相连接,所述第二安装端42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3与所述副车架1相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弹性件2和第二弹性件3均可以是橡胶件,橡胶件连接在电机4和副车架1之间,不仅可以吸收和减弱电机4传递给副车架1的振动,还对电机4起到支撑的作用,确保电机4得到可靠的定位。本技术提供的悬置总成,第一弹性件2和第二弹性件3作为悬置装置,将电机4嵌设在副车架1上,无需使用支架,减轻了车辆的自重,实现了车辆的轻量化,降低了车辆的成本,悬置装置占用的空间小,有利于节省车内空间,组装时第一弹性件2和第二弹性件3无需通过支架连接在电机4和副车架1之间,提高了车辆的组装效率。可选地,所述悬置总成还包括紧固件6,所述第一安装端41开设有连接孔43,所述第一弹性件2包括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为圆筒结构,所述第一套筒嵌设在所述连接孔43内,所述紧固件6穿设进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孔中且两端安装在所述副车架1上。可选地,第一套筒可以是橡胶衬套,第一套筒嵌设在电机4的第一安装端41和安装在副车架1的紧固件6之间,可以有效地吸收和减弱电机4传递至副车架1上的振动。此外,第一套筒和连接孔43之间、第一套筒和紧固件6之间通过紧固件6紧固连接,以增加电机4与副车架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可选地,所述副车架1包括第一支撑梁12,所述第一支撑梁12上安装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片14和第二定位片15,所述第一安装端41嵌设在所述第一定位片14和所述第二定位片15之间,所述紧固件6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定位片14和所述第二定位片15上。作为一个可选地实施过程,紧固件6可以包括螺栓和螺母,螺栓穿设过位于第二定位片15上开设的第一紧固孔、第一套筒、以及位于第一定位片14上开设的第二紧固孔后通过螺母紧固在第一定位片14上。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撑梁12、第一定位片14、第二定位片15可以限定出U型卡夹,用于夹持如图2所示的套筒状的第一安装端41,紧固件6将第一安装端41稳定地限定在第一定位片14和第二定位片15之间。可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安装端42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二弹性件3安装在所述副车架1上,所述悬置总成还包括紧固杆5,所述第二弹性件3包括第二套筒,所述紧固杆5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筒相连接,所述紧固杆5的第二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紧固杆5的第二端穿设过所述第二套筒后螺接在所述螺纹孔内。本实施例中的紧固杆5螺纹连接具有连接稳定性好的优势,其中紧固杆5穿设进第二套筒的内部,可将电机4通过第二安装端42传递的带有振动的作用力通过第二套筒由内而外的减振作用后传递了副车架1,减小副车架1的振动。可选地,所述副车架1还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n副车架,所述副车架上开设有容纳腔;/n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n电机,所述电机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端和第二安装端,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安装端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副车架相连接,所述第二安装端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副车架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副车架,所述副车架上开设有容纳腔;
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
电机,所述电机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端和第二安装端,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安装端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副车架相连接,所述第二安装端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副车架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总成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第一安装端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嵌设在所述连接孔内,所述紧固件穿设进所述第一套筒且两端安装在所述副车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包括第一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上安装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片和第二定位片,所述第一安装端嵌设在所述第一定位片和所述第二定位片之间,所述紧固件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定位片和所述第二定位片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端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二弹性件安装在所述副车架上,所述悬置总成还包括紧固杆,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第二套筒,所述紧固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筒相连接,所述紧固杆的第二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紧固杆的第二端穿设过所述第二套筒后螺接在所述螺纹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置总成,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静静阎礁钟鸿敏黄小飞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