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升降机构的司筒内针及其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2280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升降机构的司筒内针及其注塑模具,属于注塑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升降机构的司筒内针,包括内针本体及升降单元,内针本体设置在升降单元上,内针本体在升降单元的作用下沿内针本体的延伸方向往复运动;还涉及一种带升降机构司筒内针的注塑模具,包括带升降机构的司筒内针及固定板,固定板上沿内针本体的延伸方向设有内针过孔,内针本体在内针过孔内往复运动。内针本体在升降单元的作用下沿内针本体的延伸方向升降,可在注塑过程中改变BOSS柱处的胶厚,消除BOSS印;若干限位板之间具有不同的厚度,可通过更换不同厚度的限位板,在模具调试过程中对内针本体的上升高度进行调整,保证产品的胶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升降机构的司筒内针及其注塑模具
本技术属于注塑模具领域,涉及一种带升降机构的司筒内针及其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BOSS柱,指塑胶产品上的圆柱,通常用以抓紧螺钉或对产品总成的另一部分进行支撑,使产品总成的承载能力提升。而受产品结构尺寸限制,BOSS柱处的胶厚通常与产品的基本胶厚不一致,容易导致产品的外观上产生厚薄胶印,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升降机构的司筒内针及其注塑模具,其司筒内针的位置能够进行调整,在注塑过程中改变BOSS柱处的胶厚,消除厚薄胶印。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升降机构的司筒内针,包括内针本体及升降单元,所述内针本体设置在所述升降单元上,所述内针本体在所述升降单元的作用下沿所述内针本体的延伸方向往复运动。可选地,所述升降单元为液压缸。一种带升降机构司筒内针的注塑模具,包括固定板,还应用如上述的一种带升降机构的司筒内针,所述固定板上沿所述内针本体的延伸方向设有内针过孔,所述内针本体在所述内针过孔内往复运动。可选地,所述内针本体靠近升降单元的一端上设置有内针连接板,所述内针本体通过所述内针连接板连接于升所述降单元上。可选地,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内针连接板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沿所述内针本体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内针连接板与所述内针本体一起在所述容纳槽内滑动。可选地,所述容纳槽靠近所述内针本体的一端为限位底部,所述内针过孔设置在所述限位底部上,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内针连接板与所述限位底部之间距离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置于所述内针连接板与所述限位底部之间。可选地,所述限位板与所述限位底部平行,所述限位板与所述限位底部之间的间隙为运动间隙。可选地,所述运动间隙为0.5mm。可选地,所述内针连接板与所述限位底部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沿内针本体的延伸方向设置。可选地,还包括司筒外针,所述司筒外针沿内针本体的延伸方向设置,内针本体在所述司筒外针内滑动。可选地,所述限位板有若干块,若干所述限位板之间具有不同的厚度,用以限制所述内针连接板与所述限位底部之间的距离。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内针本体设置在升降单元上,内针本体在升降单元的作用下沿内针本体的延伸方向升降,可在注塑过程中改变BOSS柱处的胶厚,消除BOSS印;(2)内针连接板与限位底部之间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有若干块,若干限位板之间具有不同的厚度,可通过更换不同厚度的限位板,调整运动间隙的大小,进而在模具调试过程中对内针本体的上升高度进行调整,保证产品的胶厚。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一种带升降机构司筒内针的注塑模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司筒内针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3为固定板的局部放大剖面图。附图标记:内针本体1、升降单元2、固定板3、内针过孔4、内针连接板5、容纳槽6、限位底部7、限位板8、复位弹簧9、司筒外针10、油路板11、油路12、油嘴1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图3,为一种带升降机构司筒内针的注塑模具,包括带升降机构的司筒内针及固定板3,司筒内针包括内针本体1及升降单元2,内针本体1设置在升降单元2上,内针本体1在升降单元2的作用下沿内针本体1的延伸方向往复运动。本实施例中,升降单元2为液压缸。固定板3上沿内针本体1的延伸方向设有内针过孔4,内针本体1在内针过孔4内往复运动。内针本体1靠近升降单元2的一端上设置有内针连接板5,本实施例中,升降单元2为两个,内针本体1为若干个,若干内针本体1通过内针连接板5连接于两个升降单元2上。固定板3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内针连接板5的容纳槽6,容纳槽6沿内针本体1的延伸方向设置,内针连接板5与内针本体1一起在容纳槽6内滑动。容纳槽6靠近内针本体1的一端为限位底部7,内针过孔4设置在限位底部7上,还包括用于限制内针连接板5与限位底部7之间距离的限位板8,限位板8设置于内针连接板5与限位底部7之间。限位板8与限位底部7平行,限位板8与限位底部7之间的间隙为运动间隙。运动间隙为0.5mm。内针连接板5与限位底部7之间设有复位弹簧9,复位弹簧9沿内针本体1的延伸方向设置。还包括司筒外针10,司筒外针10沿内针本体1的延伸方向设置,内针本体1在司筒外针10内滑动。限位板8有若干块,若干限位板8之间具有不同的厚度,用以限制内针连接板5与限位底部7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油路板11、油嘴13及设置在油路板11中的油路12,油嘴13设在油路板11上,油路12的一端与升降单元2连接,油路12的另一端与油嘴13连接。油嘴13与外部油源连接。实际使用时,热胶开始注入模具时,升降单元2带动内针本体1降低,增加内针本体1顶端处胶厚,增加内针本体1顶端处热胶的流动性,防止厚薄胶印形成,当热胶注入完成时,升降单元2带动内针本体1上升,减小内针本体1顶端处胶厚,内针连接板5与限位底部7之间设置有限位板8,限位板8具有不同的厚度,可通过更换不同厚度的限位板8,以调整运动间隙的大小,进而在模具调试过程中对内针本体1的上升高度进行调整,使产品BOSS柱处胶厚满足设计值。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升降机构的司筒内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针本体及升降单元,所述内针本体设置在所述升降单元上,所述内针本体在所述升降单元的作用下沿所述内针本体的延伸方向往复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升降机构的司筒内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针本体及升降单元,所述内针本体设置在所述升降单元上,所述内针本体在所述升降单元的作用下沿所述内针本体的延伸方向往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升降机构的司筒内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单元为液压缸。


3.一种带升降机构司筒内针的注塑模具,包括固定板,其特征在于:还应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升降机构的司筒内针,所述固定板上沿所述内针本体的延伸方向设有内针过孔,所述内针本体在所述内针过孔内往复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升降机构司筒内针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针本体靠近升降单元的一端上设置有内针连接板,所述内针本体通过所述内针连接板连接于升所述降单元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升降机构司筒内针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内针连接板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沿所述内针本体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内针连接板与所述内针本体一起在所述容纳槽内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刚张伟代继堂罗炳勇贾德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宇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