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2079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驱动电路层、发光功能层、封装层、以及触控层,触控层包括:第一绝缘层;第一金属层,图案化形成第一悬浮电极、第二悬浮电极、以及桥接电极;第二绝缘层;第二金属层,图案化形成第一触控电极以及第二触控电极,第一触控电极通过过孔与桥接电极连接,第一触控电极上设置有第一挖空区域,第二触控电极上设置有第二挖空区域,第一挖空区域在封装层上的投影区域与第一悬浮电在封装区上的投影区域重合,第二挖空区域在封装层上的投影区域与第二悬浮电极在封装层上的投影区域重合;钝化层。解决了现有DOT技术存在悬浮电极和触控驱动电极、触控感应电极之间短路,造成容值异常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DOT(DirectOnCellTouch,直接将触控层制作于封装层上)技术是一种封装触控一体化技术,它将出可供层直接集成在封装层上,不用再单独增加一层外挂触控层,具有更好的透过率、耐弯折性能,且可以有效减小屏幕的厚度,降低产品成本。在现有的DOT技术中,触控层内的电极一搬设置为网格状,触控驱动电极、触控感应电极、以及悬浮电极同层设置,彼此之间以断口的方式实现不同电极之间的隔离,为了保证触控电极层内光学一致性,断口的宽度不能涉及得太大,但是断口宽度设置得太小,又会导致悬浮电极和触控驱动电极、触控感应电极之间发生短路,从而造成容值异常,影响产品良率的问题。因此,现有DOT技术存在悬浮电极和触控驱动电极、触控感应电极之间短路,造成容值异常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以改进现有DOT技术存在悬浮电极和触控驱动电极、触控感应电极之间短路,造成容值异常的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驱动电路层、发光功能层、封装层、以及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形成于所述封装层上,所述触控层包括:第一绝缘层,形成于所述封装层上;第一金属层,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图案化形成第一悬浮电极、第二悬浮电极、以及桥接电极;第二绝缘层,形成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上,覆盖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绝缘层上设置有过孔;r>第二金属层,形成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上,图案化形成第一触控电极以及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通过所述过孔与所述桥接电极连接,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上设置有第一挖空区域,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上设置有第二挖空区域,所述第一挖空区域在所述封装层上的投影区域与所述第一悬浮电极在所述封装区上的投影区域重合,所述第二挖空区域在所述封装层上的投影区域与所述第二悬浮电极在所述封装层上的投影区域重合;钝化层,形成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上,覆盖所述第二金属层。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悬浮电极、所述第二悬浮电极、以及所述桥接电极均为网格状,网格线围成的区域对应像素单元所在的区域。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还包括断线位置,所述断线位置在所述封装层上的投影落入所述桥接电极在所述封装层上的投影内。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通过所述桥接电极在第一方向上串联,在第二方向上阵列排布;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触控驱动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触控感测电极。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触控感测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触控驱动电极。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悬浮电极和所述第二悬浮电极包括弯曲识别电极,所述弯曲识别电极呈阵列分布。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金属层还包括弯曲识别走线,所述弯曲识别走线与所述弯曲识别电极连接。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弯曲识别走线在所述封装层上的投影,落在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在所述封装层上的投影内。同时,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本专利技术提供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驱动电路层、发光功能层、封装层、以及触控层,触控层形成于封装层上,触控层包括:第一绝缘层,形成于封装层上;第一金属层,形成于第一绝缘层上,图案化形成第一悬浮电极、第二悬浮电极、以及桥接电极;第二绝缘层,形成于第一金属层上,覆盖第一金属层,用于隔绝第一金属层,第二绝缘层上设置有过孔;第二金属层,形成于第二绝缘层上,图案化形成第一触控电极以及第二触控电极,第一触控电极通过过孔与桥接电极连接,第一触控电极上设置有第一挖空区域,第二触控电极上设置有第二挖空区域,第一挖空区域在封装层上的投影区域与第一悬浮电在封装区上的投影区域重合,第二挖空区域在封装层上的投影区域与第二悬浮电极在封装层上的投影区域重合;钝化层,形成于第二金属层上,覆盖第二金属层。由现有技术中,悬浮电极与触控电极同层设置,改为悬浮电极与触控电极分层设置,不必再考虑同层设置中悬浮电极与触控电极之间的断口设置,在保证显示面板光学效果一致性的基础上,杜绝了第一悬浮电极与第一触控电极之间短路、第二悬浮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短路的风险,解决了现有DOT技术存在悬浮电极和触控驱动电极、触控感应电极之间短路,造成容值异常的问题,提高了显示面板内容值均匀性,提高了产品良率。同时,在第一金属层内设置弯曲识别走线,并利用第一金属层内的部分悬浮电极作为弯折位置的识别感应电极,采用自电容的方式对显示面板的弯曲位置进行识别定位,实现了触控电极与弯曲识别电极的集成。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简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A-A’方向上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B-B’方向上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一金属层的平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二金属层的平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的平面叠加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显示面板的第一金属层的平面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显示面板的第二金属层的平面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显示面板的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的平面叠加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和/或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而易见的,下面所描述的实施方案和/或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案和/或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案和/或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案和/或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案和/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侧]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和理解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是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针对现有DOT技术存在悬浮电极和触控驱动电极、触控感应电极之间短路,造成容值异常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可以缓解这个问题。请参照图1至图3,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简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路层、发光功能层、封装层、以及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形成于所述封装层上,所述触控层包括:/n第一绝缘层,形成于所述封装层上;/n第一金属层,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图案化形成第一悬浮电极、第二悬浮电极、以及桥接电极;/n第二绝缘层,形成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上,覆盖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绝缘层上设置有过孔;/n第二金属层,形成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上,图案化形成第一触控电极以及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通过所述过孔与所述桥接电极连接,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上设置有第一挖空区域,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上设置有第二挖空区域,所述第一挖空区域在所述封装层上的投影区域与所述第一悬浮电极在所述封装区上的投影区域重合,所述第二挖空区域在所述封装层上的投影区域与所述第二悬浮电极在所述封装层上的投影区域重合;/n钝化层,形成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上,覆盖所述第二金属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路层、发光功能层、封装层、以及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形成于所述封装层上,所述触控层包括:
第一绝缘层,形成于所述封装层上;
第一金属层,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图案化形成第一悬浮电极、第二悬浮电极、以及桥接电极;
第二绝缘层,形成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上,覆盖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绝缘层上设置有过孔;
第二金属层,形成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上,图案化形成第一触控电极以及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通过所述过孔与所述桥接电极连接,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上设置有第一挖空区域,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上设置有第二挖空区域,所述第一挖空区域在所述封装层上的投影区域与所述第一悬浮电极在所述封装区上的投影区域重合,所述第二挖空区域在所述封装层上的投影区域与所述第二悬浮电极在所述封装层上的投影区域重合;
钝化层,形成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上,覆盖所述第二金属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悬浮电极、所述第二悬浮电极、以及所述桥接电极均为网格状,网格线围成的区域对应像素单元所在的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还包括断线位置,所述断线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远航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