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式油气悬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16674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麦式油气悬挂,属于液压机械技术领域。缸筒的上端与上铰链通过焊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固连到一起,活塞杆为中空式结构,加工有活塞杆内孔;活塞杆的大外圆与中空的环形导向套的内孔配合安装,导向套与缸筒的下端面通过周向布置的导向套螺栓固连到一起;活塞杆与环形结构的主活塞通过端面周向布置的活塞螺栓固连,活塞杆的大外圆与主活塞的活塞内孔进行配合安装;在活塞杆的大外圆与主活塞配合的边界位置加工有径向的阻尼阀。本发明专利技术悬挂系统中的缸筒和活塞杆可以充当主销的作用,简化了整个悬挂系统的结构,在矿山领域拥有广阔的使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麦式油气悬挂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麦式油气悬挂,属于液压机械

技术介绍
油气悬挂主要由油气弹簧组成,集弹性和阻尼元件于一身,同时缸体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所需车体布置空间较小,以其优越的非线性弹性特性和良好的减振性能,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工程车辆的平顺性要求。从其整体结构看,目前工程车辆上应用的油气悬挂系统主要有独立式和互连式两种类型;从油气弹簧的形式看,则分为单气室油气分离式、双气室油气分离式、多级压力式和油气混合式等。与其他悬挂系统相比,油气悬挂具有典型的非线性变刚度、渐增性的特点,当车辆在平坦路面行驶时,悬挂动行程较小,弹性介质承受瞬时压力所产生的刚度也就小,能够满足平顺性的要求;当车辆在起伏地行驶时,弹性力呈非线性变化且刚度增加,可以吸收较多的冲击能量,发挥出气体单位质量储能比大的特点,有效地起到了缓冲作用,避免了地面激励直接传递到车身以及“悬挂击穿”现象的出现,从而提高车辆的越野速度,改善机动性。车辆前桥通常为转向桥,很多矿山等领域采用整体式车桥,即非独立悬挂为主的方案,通过推力杆来作为悬挂系统的导向机构,虽然改善了油气弹簧本身的受力环境,但结构相对复杂,成本较高,且左右侧车轮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会相互干扰,严重影响了在不平路面的操稳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麦式油气悬挂,缸筒和活塞杆可以充当主销的作用,通过与车体和下横臂的连接简化了整个悬挂系统的结构,并实现了独立悬挂的功能,左右侧车辆相对独立运动,在矿山领域拥有广阔的使用前景。一种麦式油气悬挂,该悬挂包括缸筒、活塞杆、导向套、钢球、主活塞、活塞螺栓、充气阀、上铰链、导向套螺栓和下销轴;所述缸筒的上端与上铰链通过焊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固连到一起,活塞杆为中空式结构,加工有活塞杆内孔;活塞杆的大外圆与中空的环形导向套的内孔配合安装,导向套与缸筒的下端面通过周向布置的导向套螺栓固连到一起;活塞杆与环形结构的主活塞通过端面周向布置的活塞螺栓固连到一起,活塞杆的大外圆与主活塞的活塞内孔进行配合安装;在活塞杆的大外圆与主活塞配合的边界位置加工有径向的阻尼阀,由单向阀和常通孔组成;油气悬挂无杆腔与活塞杆内孔连通,阻尼阀的单向阀和常通孔用于连通油气悬挂有杆腔和活塞杆内孔;活塞杆下部的大外圆加工成锥面的结构;在上铰链处加工有放气口,与油气悬挂无杆腔连通,用螺堵密封,在上铰链上安装有充气阀,与油气悬挂无杆腔连通;上铰链处装配有关节轴承,并加工有为关节轴承进行集中润滑的注油孔。进一步地,所述常通孔由节流小孔和节流大孔串联而成,其中节流小孔靠近活塞杆内孔一侧,无杆腔的油液顺序通过节流小孔、节流大孔进入有杆腔;所述单向阀是在常通孔中加入钢球,钢球的直径介于节流小孔直径和节流大孔直径之间,并通过主活塞的活塞内孔的孔壁进行限位,防止钢球从常通孔中掉出,活塞内孔覆盖节流大孔的面积不超过节流大孔横截面积的一半。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导向套的内孔中从油气悬挂有杆腔向外顺序装配有第一导向带、第一油封、第二油封、第二导向带和防尘圈,导向带对称布置在串联的第一油封和第二油封的两侧;导向套的外圆处安装有静密封和保护圈,保护圈布置在静密封的密封槽中低压一侧;导向套的外圆与缸筒的内孔配合,使静密封挤压变形;在导向套靠近油气悬挂有杆腔的一端加工有导向小外圆,其外径小于缸筒的内孔,与缸筒的内孔之间形成导向环形腔,与之对应的主活塞朝向油气悬挂有杆腔的端面加工有活塞环形凸台,当活塞杆拉到最长位置时,活塞环形凸台进入导向环形腔。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杆与环形结构的主活塞通过螺纹连接或一体式锻造成型的方法加工而成。进一步地,所述主活塞的活塞内孔的上端加工有环形端面,环形端面的内径不小于活塞杆内孔的直径,活塞杆装配进活塞内孔后,其顶端与环形端面的侧面接触;在主活塞的环形端面上加工有周向的活塞通孔,与环形端面接触的活塞杆的顶端加工有周向的螺纹孔,装配时对正后通过活塞螺栓进行固连;主活塞的外圆布置有导向带。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杆下端面处加工有周向的端面螺纹孔,通过螺栓与转向节臂紧固装配在一起;在活塞杆的下端面的中心位置延伸出下销轴,端面螺纹孔周向均布在下销轴的周围,在下销轴的销轴下端面处加工有销轴螺纹孔和放油孔,在下销轴从转向节臂锥孔穿出后,与悬挂下横臂的球轴承孔配合,再通过螺栓和销轴螺纹孔与轴承端盖紧固连接在一起;下销轴的外圆上加工有销轴台阶,用于对球轴承的限位;放油孔与活塞杆内孔连通,通过螺堵密封。进一步地,所述上铰链上的充气阀和注油孔布置在上铰链的同一侧;在充气阀的顶端还布置有充气阀帽,充气阀帽通过螺纹与上铰链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杆下部锥面的锥度为1:10。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麦式油气悬挂结构,悬挂上铰链通过关节轴承和销轴与车体连接,活塞杆下端加工成锥面结构与转向节臂连接,转向节臂再与下横臂连接,整根油气悬挂虽然还相当于主销,但仍旧主要承担轴线方向的受力,与现有悬挂技术相比不需要再附加其他的导向机构,具有结构和受力简单、成本低廉、安装和维护保养方便的特点。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麦式油气悬挂结构,主要通过拆装缸筒下端的导向套来换装活塞总成、密封等内部核心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便于在车上进行操作,即不需要将悬挂缸从车体上整体拆卸,只需旋松导向套螺栓即可将活塞杆与活塞等内部组件直接拆出进行维护或维修,极大地方便了野外环境下的操作便捷性,拥有很好的推广优势。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麦式油气悬挂结构,在导向套和主活塞接触端面通过结构创新设计有液压缓冲限位装置,当主活塞拉到最长位置时,通过液压限位产生的缝隙节流可以有效防止主活塞和导向套端面的刚性撞击,避免了出现碎屑导致产品损坏。4、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麦式油气悬挂结构,活塞杆下部锥面的锥度通常设计为1:10,通过结构拓扑优化证明,能够将活塞杆的局部应力集中降到最低,改善受力环境,且与转向节臂之间能实现最大程度的紧密配合。另外在活塞杆下端面的中心位置延伸出下销轴,属于一体式加工成型,确保了产品同轴度,同时在销轴下端面处加工有放油孔,增设放油孔并将其布置在油气悬挂的最底端,极大地方便了野外环境下将缸筒内油液放净,并重新进行油气量配比等维修保养工作。5、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麦式油气悬挂结构,在活塞杆上加工有径向的阻尼阀,由单向阀和常通孔组成;阻尼阀的单向阀和常通孔用于连通油气悬挂有杆腔和无杆腔;单向阀通过在常通孔中加入钢球即可实现,特别是通过结构创新,装配主活塞时即能实现钢球的限位功能,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特点。另外通过试验验证,活塞内孔覆盖节流大孔的面积不超过节流大孔横截面积的一半可有效避免主活塞限位对油液产生明显的节流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油气悬挂主剖视图;图2为油气悬挂左视图;图3为油气悬挂外形图;图4为导向套主剖视图;图5为导向套左视图;图6为主活塞主剖视图;图7为主活塞左视图;图8为油气悬挂右视图。图中:1.缸筒,2.活塞杆,3.导向套,4.钢球,5.主活塞,6.锥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麦式油气悬挂,包括缸筒(1)、活塞杆(2)、导向套(3)、主活塞(5)、活塞螺栓(9)、上铰链(14)、下销轴(20),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1)的上端与上铰链(14)通过螺栓、焊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固连到一起,活塞杆(2)为中空式结构,加工有活塞杆内孔(10);活塞杆(2)的大外圆(19)与中空的环形导向套(3)的内孔配合安装,导向套(3)与缸筒(1)的下端面通过周向布置的导向套螺栓(17)固连到一起;活塞杆(2)与主活塞(5)连接到一起;在活塞杆(2)上加工有径向的阻尼阀,由单向阀和常通孔组成;油气悬挂无杆腔与活塞杆内孔(10)连通,阻尼阀的单向阀和常通孔用于连通油气悬挂有杆腔和活塞杆内孔(10);活塞杆(2)下部的大外圆(19)加工成锥面(6)的结构;在活塞杆下端面(22)处加工有周向的端面螺纹孔(21);在活塞杆(2)的下端面(22)的中心位置延伸出下销轴(20),端面螺纹孔(21)周向均布在下销轴(20)的周围;上铰链(14)处装配有关节轴承,并加工有为关节轴承进行集中润滑的注油孔(7)。/n

【技术特征摘要】
1.麦式油气悬挂,包括缸筒(1)、活塞杆(2)、导向套(3)、主活塞(5)、活塞螺栓(9)、上铰链(14)、下销轴(20),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1)的上端与上铰链(14)通过螺栓、焊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固连到一起,活塞杆(2)为中空式结构,加工有活塞杆内孔(10);活塞杆(2)的大外圆(19)与中空的环形导向套(3)的内孔配合安装,导向套(3)与缸筒(1)的下端面通过周向布置的导向套螺栓(17)固连到一起;活塞杆(2)与主活塞(5)连接到一起;在活塞杆(2)上加工有径向的阻尼阀,由单向阀和常通孔组成;油气悬挂无杆腔与活塞杆内孔(10)连通,阻尼阀的单向阀和常通孔用于连通油气悬挂有杆腔和活塞杆内孔(10);活塞杆(2)下部的大外圆(19)加工成锥面(6)的结构;在活塞杆下端面(22)处加工有周向的端面螺纹孔(21);在活塞杆(2)的下端面(22)的中心位置延伸出下销轴(20),端面螺纹孔(21)周向均布在下销轴(20)的周围;上铰链(14)处装配有关节轴承,并加工有为关节轴承进行集中润滑的注油孔(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式油气悬挂,其特征在于:所述常通孔由节流小孔(15)和节流大孔(16)串联而成,其中节流小孔(15)靠近活塞杆内孔(10)一侧,油气悬挂无杆腔的油液顺序通过节流小孔(15)、节流大孔(16)进入油气悬挂有杆腔;所述单向阀是在常通孔中加入钢球(4),钢球(4)的直径介于节流小孔(15)直径和节流大孔(16)直径之间,并通过主活塞(5)的活塞内孔(51)的孔壁进行限位,防止钢球(4)从常通孔中掉出,活塞内孔(51)覆盖节流大孔(16)的面积不超过节流大孔(16)横截面积的一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麦式油气悬挂,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导向套(3)的内孔中从油气悬挂有杆腔一侧顺序安装有第一导向带(32)、第一油封(36)、第二油封(37)、第二导向带(38)和防尘圈(35),第一和第二导向带对称布置在串联的第一油封(36)和第二油封(37)的两侧;导向套(3)的外圆处安装有静密封(33)和保护圈(34),保护圈布置在静密封(33)的密封槽中低压一侧;导向套(3)的外圆与缸筒(1)的内孔配合,使静密封(33)挤压变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轶杰韩小玲张亚峰张旭徐梦岩郑冠慧高晓东潘云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