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1380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06
一种吸收塔,适用于氨气吸收装置,所述吸收塔包含塔体、设置于所述塔体的吸收单元、冷凝单元,所述塔体呈桶状并包括冷凝区、吸收区,及具有排气口的排气区,所述冷凝区具有冷凝介质入口、冷凝介质出口,及排液口,所述吸收区具有进气口,及与所述排液口连通的第一回流口,所述吸收单元设置于所述吸收区并包括第一吸收组,及与所述第一回流口连通的第一喷洒组,所述冷凝单元设置于所述冷凝区并包括多个串联且平放设置于所述冷凝区底部并与所述冷凝介质入口及所述冷凝介质出口连通的冷却盘管,增加所述冷凝区底部的吸收液与所述冷却盘管的接触面积,提高所述冷却盘管与吸收液的热交换效率,有效降低吸收液的温度并增加氨的溶解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收塔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吸收塔,特别是指一种适用于氨气吸收装置的吸收塔。
技术介绍
工业上许多制程会产生含氨的废气,如化工、半导体制程等等,现有一种用于氨气回收的吸收塔(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4474852A),包含废气进口、填料层、喷淋装置,及尾气出口,氨气由所述废气进口进入,所述氨气经过所述填料层时被所述填料层所吸收,所述喷淋装置喷洒喷淋液于氨气及所述填料层,使氨气中的氨溶解于所述喷淋液内并流至所述吸收塔底部,而氨浓度降低的氨气从所述吸收塔顶端的尾气出口排出至下一个吸收塔的废气进口,流至所述吸收塔底部的喷淋液再经由泵回送至喷淋装置喷洒循环使用。但是此种方式只能依靠所述填料层与所述喷淋装置的搭配使氨气中的氨溶于喷洒液内,而氨溶于水会产生放热反应使氨液温度上升导致氨的溶解度变小,所获得的氨液浓度较低,导致氨气吸收效率及回收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用于氨气吸收装置,具有冷却效果且吸收效率高的吸收塔。本技术的吸收塔包含塔体、吸收单元,及冷凝单元。所述塔体围绕轴线呈桶状并包括底壁、位于所述底壁上方并连接所述底壁的底围壁、由所述底壁与所述底围壁界定出的冷凝区、位于所述底围壁上方并连接所述底围壁的中围壁、由所述中围壁界定出的吸收区、位于所述中围壁上方并连接所述中围壁的顶围壁,及由所述顶围壁界定出的排气区,所述底围壁具有冷凝介质入口、冷凝介质出口,及排液口,所述中围壁具有进气口,及位于所述进气口上方并与所述排液口连通的第一回流口,所述顶围壁的顶端具有排气口。所述吸收单元设置于所述吸收区并包括位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回流口间的第一吸收组,及位于所述第一吸收组与所述第一回流口间并与所述第一回流口连通的第一喷洒组。所述冷凝单元设置于所述冷凝区并包括多个冷却盘管,所述冷却盘管平放设置于所述冷凝区底部并与所述冷凝介质入口及所述冷凝介质出口连通。本技术吸收塔,每一个冷却盘管具有呈连续螺旋状并沿垂直于所述轴线的横轴向延伸的盘管部、位于所述盘管部一端并连通所述盘管部的入口部,及位于所述入口部相反端并连通所述盘管部的出口部,所述冷却盘管串联设置于所述冷凝区底部。本技术吸收塔,所述中围壁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回流口上方并与所述排液口连通的第二回流口,所述吸收单元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喷洒组与所述第二回流口间的第二吸收组,及位于所述第二吸收组与所述第二回流口间并与所述第二回流口连通的第二喷洒组。本技术吸收塔,所述中围壁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二吸收组与所述第二喷洒组间的进液口。本技术吸收塔,所述第一喷洒组具有五个喷洒头,所述喷洒头以其中一个喷洒头为中心,其余喷洒头等间隔围设于所述中心喷洒头的外围。本技术吸收塔,所述第二喷洒组具有五个喷洒头,所述喷洒头以其中一个喷洒头为中心,其余喷洒头等间隔围设于所述中心喷洒头的外围。本技术吸收塔,所述第一吸收组具有固设于所述中围壁内壁面的第一网架,所述第二吸收组具有固设于所述中围壁内壁面的第二网架,所述第一网架及所述第二网架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吸收填料。本技术吸收塔,所述吸收填料为聚乙烯材质拉西环。本技术吸收塔,所述塔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围壁、所述中围壁与所述顶围壁之中至少一个的人孔,所述人孔具有观测视镜。本技术吸收塔,所述塔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围壁外侧且用于观测所述冷凝区液位的液位计。本技术吸收塔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冷凝单元的冷却盘管串联且平放设置于该冷凝区底部,增加所述冷凝区底部的吸收液与所述冷却盘管的接触面积,提高所述冷却盘管与吸收液的热交换效率,有效降低吸收液的温度并增加氨的溶解度,进而增加氨气的吸收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吸收塔一个实施例的一个剖视图;图2是沿着图1中的线II-II的一个剖视图;图3是沿着图1中的线III-III的一个局部剖视图;及图4是该实施例的一个流程图,说明一个氨气吸收装置的工作原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在本技术被详细描述以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参阅图1及图4,本技术吸收塔1的一个实施例,适用于一个氨气吸收装置,该氨气吸收装置包含至少一个吸收塔1、至少一个泵5、一个储液槽6、一个循环单元7,及一个鼓风机8,所述泵5的数量对应于所述吸收塔1的数量,该实施例中吸收塔1的数量为两个且互相连通,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吸收塔1的数量可为两个以上,例如8个。该实施例中吸收液或冷凝介质的流动路径是以带箭头的虚线表示,含氨混合气的流动路径是以带箭头的假想线(图中带箭头的点划线)表示。每一个吸收塔1包含一个塔体2、一个吸收单元3,及一个冷凝单元4。该塔体2围绕一个轴线A呈桶状并包括一个底壁21、一个位于该底壁21上方并连接该底壁21的底围壁22、一个设置于该底围壁22外侧的液位计23、一个由该底壁21与该底围壁22界定出的冷凝区221、一个位于该底围壁22上方并连接该底围壁22的中围壁24、一个由该中围壁24界定出的吸收区241、一个位于该中围壁24上方并连接该中围壁24的顶围壁25,及一个由该顶围壁25界定出的排气区251,该液位计23用于观测冷凝区221内的吸收液的液量。该底围壁22具有一个冷凝介质入口222、一个冷凝介质出口223,及一个排液口224,该中围壁24具有一个进气口242、一个位于该进气口242上方并与该排液口224连通的第一回流口243、一个位于该第一回流口243上方并与该排液口224连通的第二回流口244,及一个位于该第一回流口243与该第二回流口244间的进液口245,如图4所示,该进液口245连接下一个吸收塔1的排液口224或该循环单元7,该循环单元7提供用于吸收氨的吸收液,该顶围壁25的顶端具有一个排气口252,该排气口252连接至下一个吸收塔1的进气口242或该鼓风机8,该鼓风机8用于调节下一个吸收塔1的塔体2内的压力,以控制所述塔体2内的含氨混合气的排气速率。参阅图1及图2,该吸收单元3设置于该吸收区241,该吸收单元3包括一个位于该进气口242与该第一回流口243间的第一吸收组31、一个位于该第一吸收组31与该第一回流口243间并与该第一回流口243连通的第一喷洒组32、一个位于该第一喷洒组32与该进液口245间的第二吸收组33,及一个位于该进液口245与该第二回流口244间并与该第二回流口244连通的第二喷洒组34。该第一吸收组31具有一固设于该中围壁24内壁面的第一网架311,该第二吸收组33具有一固设于该中围壁24内壁面的第二网架331,该第一网架311及该第二网架331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吸收填料35,该吸收填料35为聚乙烯材质拉西环(图未示)。该第一喷洒组32及该第二喷洒组34分别具有五个喷洒头36,所述喷洒头36以其中一个喷洒头36为中心,其余喷洒头36等间隔围设于中心喷洒头36的外围,所述喷洒头36的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收塔,适用于氨气吸收装置,所述吸收塔包含:塔体、吸收单元,及冷凝单元;其特征在于:/n所述塔体围绕轴线呈桶状并包括底壁、位于所述底壁上方并连接所述底壁的底围壁、由所述底壁与所述底围壁界定出的冷凝区、位于所述底围壁上方并连接所述底围壁的中围壁、由所述中围壁界定出的吸收区、位于所述中围壁上方并连接所述中围壁的顶围壁,及由所述顶围壁界定出的排气区,所述底围壁具有冷凝介质入口、冷凝介质出口,及排液口,所述中围壁具有进气口,及位于所述进气口上方并与所述排液口连通的第一回流口,所述顶围壁的顶端具有排气口,所述吸收单元设置于所述吸收区并包括位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回流口间的第一吸收组,及位于所述第一吸收组与所述第一回流口间并与所述第一回流口连通的第一喷洒组,所述冷凝单元设置于所述冷凝区并包括多个冷却盘管,所述冷却盘管平放设置于所述冷凝区底部并与所述冷凝介质入口及所述冷凝介质出口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收塔,适用于氨气吸收装置,所述吸收塔包含:塔体、吸收单元,及冷凝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塔体围绕轴线呈桶状并包括底壁、位于所述底壁上方并连接所述底壁的底围壁、由所述底壁与所述底围壁界定出的冷凝区、位于所述底围壁上方并连接所述底围壁的中围壁、由所述中围壁界定出的吸收区、位于所述中围壁上方并连接所述中围壁的顶围壁,及由所述顶围壁界定出的排气区,所述底围壁具有冷凝介质入口、冷凝介质出口,及排液口,所述中围壁具有进气口,及位于所述进气口上方并与所述排液口连通的第一回流口,所述顶围壁的顶端具有排气口,所述吸收单元设置于所述吸收区并包括位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回流口间的第一吸收组,及位于所述第一吸收组与所述第一回流口间并与所述第一回流口连通的第一喷洒组,所述冷凝单元设置于所述冷凝区并包括多个冷却盘管,所述冷却盘管平放设置于所述冷凝区底部并与所述冷凝介质入口及所述冷凝介质出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冷却盘管具有呈连续螺旋状并沿垂直于所述轴线的横轴向延伸的盘管部、位于所述盘管部一端并连通所述盘管部的入口部,及位于所述入口部相反端并连通所述盘管部的出口部,所述冷却盘管串联设置于所述冷凝区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围壁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回流口上方并与所述排液口连通的第二回流口,所述吸收单元还包括位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振丰赖世民
申请(专利权)人:敦特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萨摩亚;W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