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凝液堵塞的冷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12894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凝液堵塞的冷阱,包括壳体,其一端开有进料口,另一端开有第一出料口;冷凝液管,其置于壳体内,且冷凝液管一端开有进液口,另一端开有出液口,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设有多组首尾连通的第一管组和多组第二管组,第一管组包括多根首尾连通的第一直管,第二管组包括多根首尾连通的第二直管,且每根第二直管置于两相邻的第一直管中心连线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相互交错设置的第一直管和第二直管,气相物料在进入冷阱壳程内之后与冷凝液管管壁碰撞,使得气相物料与冷凝液管的管壁充分换热,凝结成为液相物料,同时当冷凝液管过冷导致气相物料在管壁上凝结成为固相物料时,由于气相物料凝结于冷凝液管的外管壁,便于人工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凝液堵塞的冷阱
本技术属于化工生产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凝液堵塞的冷阱。
技术介绍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通过冷阱对生产后的气相物料进行降温处理,使得气相物料冷凝为液相物料,但是在冷阱的使用中,气相物料在冷阱管程中流动,冷却介质在冷阱壳程中流动,且冷阱内的管道通常为列管设置,以便于气相物料在冷阱内充分冷却;但是如此一来,由于气相物料与管壁贴合处温度较低,当气相物料过冷凝固时,凝固后的气相物料附着于管内壁上,导致管道堵塞,而且堵塞的管道不易清理,影响设备使用,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防凝液堵塞的冷阱,防止气相物料过渡凝结为固体,导致冷阱堵塞,同时使得便于清理冷阱内的凝固物料。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凝液堵塞的冷阱,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一端开有进料口,另一端开有第一出料口;冷凝液管,其置于壳体内,且所述冷凝液管一端开有进液口,另一端开有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设有多组首尾连通的第一管组和多组第二管组,所述第一管组包括多根首尾连通的第一直管,所述第二管组包括多根首尾连通的第二直管,且每根所述第二直管置于两相邻的第一直管中心连线的一侧。进一步的,所述进液口置于壳体靠近出料口一端侧壁;出液口置于壳体靠近进料口一端侧壁。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直管和第二直管的长度方向均与壳体的长度方向垂直。进一步的,每根所述第一管组内的第一直管均相互平行。进一步的,每根所述第二管组内的第二直管均相互平行。进一步的,每根所述第一直管和第二直管均相互平行。进一步的,每相邻的两根第一直管之间设有间隙,每相邻的两根第二直管之间设有间隙,每相邻的两根第一直管和第二直管之间留有间隙。进一步的,所述冷凝液管的内管径与间隙宽度比为1:3。进一步的,同一第一管组内的第一直管处于同一平面内;同一第二管组内的第二直管处于同一平面内。进一步的,所述壳体靠近第一出料口一端还开有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置于壳体侧壁。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凝液堵塞的冷阱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采用相互交错设置的第一直管和第二直管,气相物料在进入冷阱壳程内之后与冷凝液管管壁碰撞,使得气体在壳程内形成乱流,与冷凝液管的管壁充分换热,凝结成为液相物料,同时当冷凝液管过冷导致气相物料在管壁上凝结成为固相物料时,由于气相物料凝结于冷凝液管的外管壁,不影响气相物料流通,保证冷凝效果,同时便于人工清理;采用在壳体靠近进料口一端侧壁设置出液口,在壳体靠近出料口一端侧壁设置进液口的方式,使得气相物料和冷却介质逆流换热,以便于气相物料冷凝;采用相互平行且设置于同一平面内的多个第一管组和第二管组交错设置,将冷凝液管分为多层,使得气相物料逐级与冷凝液管换热,保证冷凝效果。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冷阱整体结构纵截面示意图;图2为盘管部内部俯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1-第一管箱;12-盘管部;13-第二管箱;14-进料口;15-第一出料口;16-第二出料口;2-冷凝液管;21-进液口;22-出液口;23-第一管组;231-第一直管;232-弯管;233-间隙;24-第二管组;241-第二直管。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技术所述的防凝液堵塞的冷阱,包括如图1所示,竖直放置的壳体1,其沿高度方向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一管箱11,盘管部12和第二管箱13,所述壳体1顶部开有进料口14,可选的,所述进料口14开于第一管箱11顶部,所述壳体1底部开有第一出料口15,所述壳体1底部侧壁开有第二出料口16,且所述第二出料口16与一真空泵的进气口连通,可选的,所述第一出料口15开于第二管箱底部,所述第二出料口16开于第二管箱顶部侧壁,所述壳体1内沿高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一管组23和第二管组24,可选的,多个所述第一管组23均设置于盘管部12内,多个所述第二管组24分别置于两相邻的第一管组23之间,且每相邻的第一管组23与第二管组24相连通,多个第一管组23与第二管组24连通为整体,成为一根用于流通冷却介质的冷凝液管2,且所述冷凝液管2底端设有进液口21,顶端设有出液口22,所述进液口21置于盘管部12顶部,出液口22置于盘管部12底部,且所述进液口21和出液口22均穿过壳体1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管组23包括多根首尾连通的第一直管231,且同一第一管组23内的第一直管231均处于同一平面内,且所述平面与壳体1长度方向垂直,结合图2所示,可选的,一根所述第一直管231首端和与其相邻的第一直管231尾端之间设有弯管232,两相邻的第一直管231通过弯管232连接,所述第一直管231相互平行,第二管组24包括多能首尾相连的第二直管241,且同一第二管组24内的第二直管241均处于同一水平面内,且所述平面与壳体1长度方向垂直,多根第二直管241的连接结构与多根第一直管231的连接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第二直管241相互平行,且优选的,所述第一直管231和第二直管241相互平行。如图1和图2结合所示,可选的,所述每相邻的两根第一直管231之间、相邻的第二直管241之间和相邻的第一直管231与第二直管241之间均留有间隙233,且所述第二直管241置于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的两相邻的第一直管231之间间隙的下方或上方,当壳体1内有气相物料流动时,气相物料通过第一管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凝液堵塞的冷阱,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1),所述壳体(1)一端开有进料口(14),另一端开有第一出料口(15);/n冷凝液管(2),其置于壳体(1)内,且所述冷凝液管(2)一端开有进液口(21),另一端开有出液口(22),所述进液口(21)和出液口(22)之间设有多组首尾连通的第一管组(23)和多组第二管组(24),所述第一管组(23)包括多根首尾连通的第一直管(231),所述第二管组(24)包括多根首尾连通的第二直管(241),且每根所述第二直管(241)置于两相邻的第一直管(231)中心连线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凝液堵塞的冷阱,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一端开有进料口(14),另一端开有第一出料口(15);
冷凝液管(2),其置于壳体(1)内,且所述冷凝液管(2)一端开有进液口(21),另一端开有出液口(22),所述进液口(21)和出液口(22)之间设有多组首尾连通的第一管组(23)和多组第二管组(24),所述第一管组(23)包括多根首尾连通的第一直管(231),所述第二管组(24)包括多根首尾连通的第二直管(241),且每根所述第二直管(241)置于两相邻的第一直管(231)中心连线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凝液堵塞的冷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21)置于壳体(1)靠近出料口一端侧壁;出液口(22)置于壳体(1)靠近进料口(14)一端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凝液堵塞的冷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管(231)和第二直管(241)的长度方向均与壳体(1)的长度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凝液堵塞的冷阱,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第一管组(23)内的第一直管(231)均相互平行。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楠庞博湛叶强熊昌武孙春光李海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利安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利安隆中卫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