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液体舱室分段及船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1035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液体舱室分段及船舶,分段包括甲板板,分段还包括加强件,加强件包括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第一加强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一加强件的下端固接于甲板板;第二加强件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二加强件的下端固接于甲板板,第二加强件贯穿各第一加强件;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在甲板板上围合形成若干开口朝上的腔体,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上均设置有流水孔,相邻的腔体通过流水孔连通,腔体内的积水通过虹吸原理从最外围流水孔排出,或者,从任意腔体的开口处排出。设置流水孔,可起到快速排除结构之间的积水;积水快速排除可以减少雨水对结构的腐蚀;积水既可自动排除,又省去了人工排水操作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液体舱室分段及船舶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非液体舱室分段及船舶。
技术介绍
对于上层建筑和甲板室的建造,船厂通常是以甲板上表面为基准面进行反向建造(简称反造),即先铺甲板板,再安装甲板上的纵、横骨架结构和舱壁等形成非液体舱室分段,最后将非液体舱室分段舾装成整船。纵、横骨架焊接连接在甲板的下表面对甲板的强度进行加强,对设备间、储物间、工作室、居住室等非液体舱室,其舱顶的甲板骨架结构上除了有少量的通焊孔外,不再布置透气孔,这就使得连接在甲板板上的纵、横骨架与甲板板围成了在背离甲板板的一端具有开口的空间。如果船厂没有足够大的室内空间,上层建筑和甲板室就在露天建造。露天建造的甲板室及上层建筑,由于采用以甲板面为基的反造方式,遇到下雨天时,容易在纵、横骨架与甲板板围成的槽内产生积水。如果甲板上结构的腹板较高,而甲板是薄壁板,纵、横结构将形成一个个水槽,其中的雨水不仅不易排除,可能引起甲板面发生永久变形。如果甲板面上是由几道均没有结构贯穿孔或其他开孔的舱壁围成的开口水箱式构造时,积水问题则更为严重,所产生的危险也更大。在反造过程中,若产生积水不仅会腐蚀甲板板、纵、横骨架等结构,甚至有可能引起甲板面发生永久变形。因此现有技术中的非液体舱室分段具有引起甲板板接其他结构被腐蚀甚至引起甲板面发生永久变形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非液体舱室分段具有引起甲板板及其他结构被腐蚀甚至引起甲板面发生永久变形的缺陷,提供一种非液体舱室分段及船舶。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非液体舱室分段,包括甲板板,其特点在于,所述分段还包括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包括:第一加强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加强件的下端固接于所述甲板板;及,第二加强件,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加强件的下端固接于所述甲板板,所述第二加强件贯穿各所述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和所述第二加强件在所述甲板板上围合形成若干开口朝上的腔体,所述第一加强件和所述第二加强件上均设置有流水孔,相邻的所述腔体通过所述流水孔连通,所述腔体内的积水通过虹吸原理从最外围所述流水孔排出,或者,所述腔体内的积水通过虹吸原理从任意所述腔体的开口处排出。在本方案中,通过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对甲板板的强度进行加强,通过在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上设置流水孔,将相邻的腔体连通,进而采用虹吸原理将各个腔体内的积水排出。这就避免了在反造过程中分段内存在积水从而腐蚀甲板板等其他构件,同时也可有效防止甲板板变形。较佳地,所述分段还包括排水弯管,所述排水弯管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高于所述出水口,所述进水口插入任意所述腔体的积水内或者可拆卸地连接于最外围的所述流水孔。在本方案中,通过进水口和出水口的高度差实现虹吸现象,进而使得各个腔体内的积水能顺利排出,从而避免甲板板等相关结构被腐蚀,同时也可避免甲板板承受积水重力引起的变形。较佳地,排水弯管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气囊,所述气囊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长度,所述进水口位于第二连接管上,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管上。在本方案中,通过挤压气囊使得排水弯管内充满水,以保证进水口和出水口具有液面差,进而利用压强差把水吸出。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接管的所述出水口上可拆卸地连接有堵头。在本方案中,设置堵头用于封堵出水口,进而保证挤压气囊时腔体内的积水从进水口进入赶走排水弯管内的空气,从而使得排水弯管内充满水。较佳地,所述流水孔的为圆孔,所述圆孔的直径不大于所述加强件高度的1/4;或,所述流水孔为腰形孔,所述腰形孔横截面的长度方向沿着所述加强件的长度方向,所述流水孔的横截面的宽度不超过所述加强件高度的1/4。在本方案中,采用圆形孔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加工的优点。采用腰形孔具有在不影响加强件的强度的同时,能保证截面面积大,进而提高排水效率的优点。流水孔在加强件高度方向上的尺寸不超过加强件高度的1/4,以保证流水孔的开设不影响加强件的强度。较佳地,所述流水孔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椭圆,所述椭圆的短轴的方向与所述加强件的高度方向一致,所述短轴的长度不大于所述加强件高度的1/4,所述椭圆的长轴的长度是多数短轴的1-2倍。较佳地,所述流水孔的下边缘与所述甲板板之间的距离不大于25mm。较佳地,所述流水孔的下边缘与所述甲板板之间的距离为25mm。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保证流水孔不影响加强件的强度。较佳地,相邻的所述第一加强件间隔第一预设值;每一所述腔体对应的第二加强件上具有多个所述流水孔,且相邻的流水孔间隔第二预设值;所述第二预设值为所述第一预设值的1/3至1/2之间的任一数值,所述第二预设值不小于所述流水孔的最大孔径的三倍;所述流水孔与与其最近的所述第一加强件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5mm。在本方案中,通过上述结构形式,在不影响加强件的强度的同时,在一个腔体内的加强件上设置多个流水孔,以增大腔体的排水速率。一种船舶,其特点在于,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分段。在本方案中,船舶上采用如上的分段,在船舶的建造过程中,特别是反造过程中,防止甲板板等其他结构件被腐蚀,以影响分段的强度,进而影响船舶寿命。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专利技术各较佳实例。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分段,通过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对甲板板的强度进行加强,通过在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上设置流水孔,将相邻的腔体连通,进而采用虹吸原理将各个腔体内的积水排出。这就避免了在反造过程中分段内存在积水从而腐蚀甲板板等其他构件,同时也可有效防止甲板板变形。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分段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分段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甲板板10加强件20第一加强件201第二加强件202流水孔30第一预设值40第二预设值5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专利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液体舱室分段,包括甲板板10,分段还包括加强件20,加强件20包括第一加强件201和第二加强件202,通过第一加强件201和第二加强件202对甲板板10的强度进行加强。第一加强件20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一加强件201的下端固接于甲板板10;第二加强件202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二加强件202的下端固接于甲板板10,第二加强件202贯穿各第一加强件201;第一加强件201和第二加强件202在甲板板10上围合形成若干开口朝上的腔体,第一加强件201和第二加强件202上均设置有流水孔30,相邻的腔体通过流水孔30连通,腔体内的积水通过虹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液体舱室分段,包括甲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还包括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包括:/n第一加强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加强件的下端固接于所述甲板板;及,/n第二加强件,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加强件的下端固接于所述甲板板,所述第二加强件贯穿各所述第一加强件;/n所述第一加强件和所述第二加强件在所述甲板板上围合形成若干开口朝上的腔体,所述第一加强件和所述第二加强件上均设置有流水孔,相邻的所述腔体通过所述流水孔连通,所述腔体内的积水通过虹吸原理从最外围所述流水孔排出,或者,所述腔体内的积水通过虹吸原理从任意所述腔体的开口处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液体舱室分段,包括甲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还包括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包括:
第一加强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加强件的下端固接于所述甲板板;及,
第二加强件,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加强件的下端固接于所述甲板板,所述第二加强件贯穿各所述第一加强件;
所述第一加强件和所述第二加强件在所述甲板板上围合形成若干开口朝上的腔体,所述第一加强件和所述第二加强件上均设置有流水孔,相邻的所述腔体通过所述流水孔连通,所述腔体内的积水通过虹吸原理从最外围所述流水孔排出,或者,所述腔体内的积水通过虹吸原理从任意所述腔体的开口处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还包括排水弯管,所述排水弯管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高于所述出水口,所述进水口插入任意所述腔体的积水内或者可拆卸地连接于最外围的所述流水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段,其特征在于,排水弯管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气囊,所述气囊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长度,所述进水口位于第二连接管上,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管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所述出水口上可拆卸地连接有堵头。


5.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伟朱文斌陈茂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