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连婷专利>正文

一种小麦智能卸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0980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6:59
一种小麦智能卸货装置,属于农用设备领域。所述控制器安装在车厢上,所述车厢固定在底盘上方,所述底盘与拖车装置相固定,所述拖车装置固定在底盘上,所述分摊装置与底盘固定,所述提升装置连接车厢和底盘。通过控制器控制编码器检测车轴的转动角度,从而检测的装置的移动速度,控制器根据移动速度来控制第一液压缸收缩,通过装置的移动速度来按比例调节出料挡板的开口大小,保证了卸载过程中小麦倾倒速度问题,同时通过分摊挡板将小麦均匀地分摊在晾晒场的地面上,代替了工人手工卸载和分摊的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劳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麦智能卸货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麦智能卸货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通过车底盘对卸货状态进行检测配合车厢完成小麦智能卸载的装置,属于农用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农业发展的大力扶持,我国人口数量逐年增加。同时,伴随我国人口的逐年增加,国内对小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农民种植小麦。在小麦的种植和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小麦进行晾晒。在每年小麦收割完后,各家各户人们需要把收割的小麦反复晾晒在太阳底下,在晾晒之前,需要通过车辆将收获的小麦运送到晾晒场地,并且要均匀的摊开,从而实现高质量的晾晒。目前大部分的小麦分摊工作都是通过工人手工完成的,首先是通过车辆将小麦运送至特定场地,然后工人手持木锨将小麦摊平,使晾晒场上的小麦均匀分布,工人手工摊平的过程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工劳动,而且还要求工人具有一定的工作技术基础,从而保证小麦能够均匀摊平,因此,手工摊平的过程不仅工作效率低,劳动成本高,而且还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麦智能卸货装置,以解决人工操作时工作效率低,且人力劳动成本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小麦智能卸货装置,包括控制器、车厢、底盘、拖车装置、分摊装置和提升装置,所述控制器安装在车厢上,所述车厢固定在底盘上方,所述底盘与拖车装置相固定,所述拖车装置固定在底盘上,所述分摊装置与底盘固定,所述提升装置连接车厢和底盘。所述车厢包括箱体、导流板、出料挡板、第一支架、第一液压缸、第二支架和固定块,所述箱体安装在固定块上,所述导流板安装在箱体内部,所述出料挡板与第二支架相固定,所述第一支架安装在箱体上,所述第一液压缸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与第一液压缸固定,所述固定块安装在底盘上。所述底盘包括转轴、车底支架、第一超声波传感器、编码器、皮带、车轴和车轮,所述转轴与车底支架相固定,所述车底支架安装在车轴上,所述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固定在车底支架下方,所述编码器安转在车底支架下方,所述皮带连接编码器和车轴,所述车轴安装在车底支架上,所述车轮与车轴相固定。所述拖车装置包括拖车支架、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所述拖车支架安转在第三支架上,所述第三支架与第四支架相固定,所述第四支架与车底支架相固定。所述分摊装置包括第五支架、限位挡板、第二超声波传感器、第二液压缸、分摊挡板和第六支架,所述第五支架固定在车底支架上,所述限位挡板与第五支架相固定,所述第二超声波传感器固定在第二液压缸上,所述第二液压缸固定在限位挡板上,所述分摊挡板固定在第二液压缸下方,所述第六支架与分摊挡板相固定。所述提升装置包括第七支架、第三液压缸、第八支架和液压缸转轴,所述第七支架固定在车厢底部,所述第三液压缸安装在液压转轴上,所述第八支架固定在底盘上,所述液压缸转轴连接第八支架和第三液压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箱体内安装有导流板,对需要卸载的小麦进行分流,从而当小麦要卸载的时候,是小麦能够均匀的倾倒到晾晒场上,与传统卸载装置相比便于均匀分摊;通过控制器控制编码器检测车轴的转动角度,从而检测的装置的移动速度,控制器根据移动速度来控制第一液压缸收缩,通过装置的移动速度来按比例调节出料挡板的开口大小,保证了卸载过程中小麦倾倒速度问题,代替了工人手工卸载的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可以检测分摊挡板前方积攒的小麦数量,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三液压缸收缩或者伸长,同时第一液压缸伸长或者收缩一定的距离来控制小麦均匀卸载的速度,进而使小麦更均匀的卸载在晾晒场的地面上,相比于人工分摊,该装置具有分摊更均匀,卸载速度更低,晾晒成本更小的有点。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轴测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右侧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车厢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底盘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拖车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分摊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8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提升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控制器,2、车厢,3、底盘,4、拖车装置,5、分摊装置,6、提升装置,201、箱体,202、导流板,203、出料挡板,204、第一支架,205、第一液压缸,206、第二支架,207、固定块,301、转轴,302、车底支架,303、第一超声波传感器,304、编码器,305、皮带,306、车轴,307、车轮,401、拖车支架,402、第三支架,403、第四支架,501、第五支架,502、限位挡板,503、第二超声波传感器,504、第二液压缸,505、分摊挡板,506、第六支架,601、第七支架,602、第三液压缸,603、第八支架,604、液压缸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小麦智能卸货装置,包括控制器1、车厢2、底盘3、拖车装置4、分摊装置5和提升装置6,所述控制器1安装在车厢2上,所述车厢2固定在底盘3上方,所述底盘3与拖车装置4相固定,所述拖车装置4固定在底盘3上,所述分摊装置5与底盘3固定,所述提升装置6连接车厢2和底盘3。所述车厢2包括箱体201、导流板202、出料挡板203、第一支架204、第一液压缸205、第二支架206和固定块207,所述箱体201安装在固定块207上,所述导流板202安装在箱体201内部,所述出料挡板203与第二支架206相固定,所述第一支架204安装在箱体201上,所述第一液压缸205连接第一支架204和第二支架206,所述第二支架206与第一液压缸205固定,所述固定块207安装在底盘3上。所述底盘3包括转轴301、车底支架302、第一超声波传感器303、编码器304、皮带305、车轴306和车轮307,所述转轴301与车底支架302相固定,所述车底支架302安装在车轴306上,所述第一超声波传感器303固定在车底支架302下方,所述编码器304安转在车底支架302下方,所述皮带305连接编码器304和车轴306,所述车轴306安装在车底支架302上,所述车轮307与车轴306相固定。所述拖车装置4包括拖车支架401、第三支架402和第四支架403,所述拖车支架401安转在第三支架402上,所述第三支架402与第四支架403相固定,所述第四支架403与车底支架302相固定。所述分摊装置5包括第五支架501、限位挡板502、第二超声波传感器503、第二液压缸504、分摊挡板505和第六支架506,所述第五支架501固定在车底支架302上,所述限位挡板502与第五支架501相固定,所述第二超声波传感器503固定在第二液压缸504上,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麦智能卸货装置,包括控制器、车厢、底盘、拖车装置、分摊装置和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安装在车厢上,所述车厢固定在底盘上方,所述底盘与拖车装置相固定,所述拖车装置固定在底盘上,所述分摊装置与底盘固定,所述提升装置连接车厢和底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麦智能卸货装置,包括控制器、车厢、底盘、拖车装置、分摊装置和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安装在车厢上,所述车厢固定在底盘上方,所述底盘与拖车装置相固定,所述拖车装置固定在底盘上,所述分摊装置与底盘固定,所述提升装置连接车厢和底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麦智能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包括箱体、导流板、出料挡板、第一支架、第一液压缸、第二支架和固定块,所述箱体安装在固定块上,所述导流板安装在箱体内部,所述出料挡板与第二支架相固定,所述第一支架安装在箱体上,所述第一液压缸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与第一液压缸固定,所述固定块安装在底盘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麦智能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包括转轴、车底支架、第一超声波传感器、编码器、皮带、车轴和车轮,所述转轴与车底支架相固定,所述车底支架安装在车轴上,所述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固定在车底支架下方,所述编码器安转在车底支架下方,所述皮带连接编码器和车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茂生
申请(专利权)人:吕连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