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背矫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0919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驼背矫正装置,驼背矫正装置包括:背板、以及可拆卸安装于背板的智能驼背仪,背板包括相背设置的正面和背面,背板上还设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智能驼背仪安装于第一安装部并位于正面,第二安装部用于安装调节背带,以通过调节背带将智能驼背仪背于人体背部,背面朝向人体背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对人体的驼背行为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驼背矫正装置
本技术涉及改善驼背
,尤其涉及一种驼背矫正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和学习带来的压力越来越重,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常常处在脊椎骨弯曲的状态,出现肩部和脊椎骨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尤其是中小学生经常低头写字或看书,这种情况长期积累就会造成驼背、凹胸、塌肩等状况。驼背除了对人体外形产生损害以外,对平时日常生活中各类行动带来不便。年轻时的轻微驼背如果不及时矫正,驼背程度会加大,随着年龄的增加很难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驼背矫正装置,可以对人体的驼背行为进行检测。本技术提供一种驼背矫正装置。该矫正装置包括:背板、以及可拆卸安装于所述背板的智能驼背仪。所述背板包括相背设置的正面和背面,所述背板上还设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智能驼背仪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并位于所述正面。所述第二安装部用于安装调节背带,以通过所述调节背带将所述智能驼背仪背于人体背部,所述背面朝向人体背部。上述驼背矫正装置通过设置背板和智能驼背仪,背板上的第一安装部安装智能驼背仪,通过调节背带背于人体背部,从而可以对人体背部进行检测和矫正。附图说明下面将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清楚本的上述特征和优点,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背板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背板正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背板背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背板正面另一角度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长度调节件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背板正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对本技术的内容有更清楚及更准确的理解,现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示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示例,其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可以理解的是,说明书附图示出的比例并非本技术实际实施的比例,其仅为示意说明为目的,并非依照原尺寸作图。请参看图1和图2,图1为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第一实施例的背板正面示意图。驼背矫正装置包括背板1以及智能驼背仪2。背板1包括背板1正面11以及与背板1正面11相背的背面12。背板1上还设置有第一安装部13和第二安装部14,第一安装部13安装有智能驼背仪2,且智能驼背仪2位于正面11。第二安装部14可用于安装调节背带3。通过调节背带3将智能驼背仪2背于人体背部,且背板1的背面12朝向人体背部。智能驼背仪2用于对人体背部形态进行检测和矫正。背板1呈六边形,且背板1具有两个平行的第一边缘6、一对第二边缘61、以及一对第三边缘62。一对第二边缘61和一对第三边缘62位于两个第一边缘6之间。第一边缘6为第一安装部13,智能驼背仪2自其中一条边缘夹设于背板1。在本实施例中,智能驼背仪2自任一第一边缘6夹设于背板1。一对第二边缘61位于智能驼背仪2的同一侧,一对第三边缘62也位于智能驼背仪2的同一侧。且一对第二边缘61和一对第三边缘62对称设置。背板1的正面11还对称设置有两个凸块7,智能驼背仪2位于两个凸块7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凸块7为三角形凸块7,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凸块7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具体地,背板1包括矩形的中部和两个对称三角形侧部,且两个对称三角形侧部位于矩形中部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对称三角形侧部均设置有一条调节背带3。在本实施例中,背板1的背面12为平整的表面,背面12朝向人体背部,且与人体背部相贴合,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背面12可以由柔性材料制成,同时,也可以在背面12设置有柔性材料,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加用户的体验。具体地,柔性材料可以为但不限于聚酰亚胺薄膜(PI薄膜)、聚酯薄膜(BOPET薄膜)、环烯烃聚合物薄膜(COP薄膜)、液晶聚合物薄膜(LCP薄膜)、PE保护膜、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PDMS薄膜)等。请参看图3,其为第一实施例的背板背面示意图。背板1可以为但不限定于塑料板。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背板1还可以为其他能够适用于智能驼背装置的板材。塑料板为高分子化合物,常见的塑料板材质有:PA尼龙、PA6尼龙、MC尼龙、PP聚丙烯等。第二安装部14包括成对设置的第一套接部141和成对设置的第二套接部142,一对第一套接部141和一对第二套接部142结构相同,且一对第一套接部141和一对第二套接部142对称设置。每对第一套接部141与每对第二边缘61对应设置,每对第二套接部142与每对第三边缘62对应设置。一对第一对套接部供一条调节背带3的两端安装,一对第二套接部142供另一条调节背带3的两端安装。请参看图4,其为第一实施例的背板正面边缘示意图。第一套接部141和第二套接部142分别设置于背板1的边缘,第一套接部141设有第一开槽1411和第二开槽14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槽1411和第二开槽1412均为条形槽。第一开槽1411自背板1的边缘向内开设,第二开槽1412与第一开槽1411开设的肋条4边缘相邻设置,且肋条4与第一开槽1411连通。从而第一套接部141形成相对的第一肋条41和第二肋条42,调节背带的一端通过第一开槽1411套设于第一肋条41和第二肋条4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肋条41和第二肋条42相对的两个端面为两个平行的斜面。在本实施例中,调节背带3为软性材质制作。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背带可以为但不限于网布材质、涤棉材质以及纯棉材质制作。调节背带3的一端可通过第一肋条41和第二肋条42安装于第一开槽1411,使得调节背带3通过第一开槽1411与背板1相连接。请参看图5.其为第一实施例的长度调节件示意图。调节背带3的一端通过第一开槽1411套设于第一肋条41和第二肋条42,使得调节背带3与背板1连接。调节背带3的另一端设置有长度调节件8,长度调节件8开设有第一穿设孔81和第二穿设孔82。调节背带3的第二端依次穿过第一穿设孔81和第二穿设孔82后,再穿过第二开槽1412且绕设于第二开槽1412处的肋条4,调节背带3的另一端再折返且依次穿过第二穿设孔82和第一穿设孔81。通过调节调节背带3的另一端与长度调节件8之间的间距,从而能够调节调节背带3的长度。请参看图6,其为第二实施例的背板正面示意图。在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套接部141设有安装槽5和位于安装槽5内的挂杆51,安装槽5设置于背板1的边缘,调节背带3相对应的一端套设于挂杆51上。在本实施例中,挂杆51为圆形结构,挂杆51可以为但不限定于金属材料制作,具体地,金属材料可以为但不限于铁、铬、锰、镍、钛、钼、不锈钢等。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挂杆51还可以采用塑胶材料制成,塑胶材料可以为但不限于聚乙烯(PE)、聚丙烯(PP)、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聚氯乙烯(PVC)、通用聚苯乙烯(GPPS)、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HIPS)、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聚对苯二甲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驼背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矫正装置包括:背板、以及可拆卸安装于所述背板的智能驼背仪,所述背板包括相背设置的正面和背面,所述背板上还设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智能驼背仪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并位于所述正面,所述第二安装部用于安装调节背带,以通过所述调节背带将所述智能驼背仪背于人体背部,所述背面朝向人体背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驼背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矫正装置包括:背板、以及可拆卸安装于所述背板的智能驼背仪,所述背板包括相背设置的正面和背面,所述背板上还设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智能驼背仪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并位于所述正面,所述第二安装部用于安装调节背带,以通过所述调节背带将所述智能驼背仪背于人体背部,所述背面朝向人体背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驼背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成对设置的第一套接部和成对设置的第二套接部,所述一对第一套接部和所述一对第二套接部对称设置,所述一对第一套接部供一条调节背带的两端安装;所述一对第二套接部供另一条调节背带的两端安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驼背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接部和所述第二套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背板的边缘,所述第一套接部设有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所述第一开槽自所述背板的边缘向内开设;所述第二开槽与所述第一开槽开设的肋条边缘相邻设置,并与所述第一开槽连通,使所述第一套接部形成相对的第一肋条和第二肋条;所述调节背带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开槽套设于所述第一肋条和所述第二肋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驼背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肋条和所述第二肋条相对的两个端面为两个平行的斜面。


5.如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雅辰创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