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处理排气系统箍带折弯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50765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6: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后处理排气系统箍带折弯设备,属于后处理排气系统箍带折弯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后处理排气系统箍带折弯设备功能单一,不同产品需匹配专用折弯模具,并且产品回弹不容易控制,折弯效果差的问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是由两处长方体金属板组成的复合式结构,且两处长方体金属板呈左右对称方式分布;所述基座两处长方体金属板之间留有空隙,且基座空隙处前端设有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油缸推杆端部设有第一压块。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由液压系统提供动力,第一油缸与第二油缸提供压紧力,感应开关控制行程,通过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对箍带弯折处夹紧,对折弯后产品进行整形,通用性强,折弯后压紧避免回弹,弯折效果更加理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处理排气系统箍带折弯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后处理排气系统箍带折弯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后处理排气系统箍带折弯设备。
技术介绍
后处理排气系统箍带需进行折弯成型,传统使用折弯机进行折弯。如申请号:CN201620545929.7一种箍带连接端头成形装置,由基座、转动轴、两个成型模和两个手柄组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提出了一种箍带连接端头成形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加工效率较高,可有效保证产品外形的一致性。基于上述专利的检索,以及结合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发现,现有的后处理排气系统箍带折弯设备功能单一,不同产品需匹配专用折弯模具,并且产品回弹不容易控制,折弯效果差。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后处理排气系统箍带折弯设备,以期达到更加实用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后处理排气系统箍带折弯设备,以解决现有的后处理排气系统箍带折弯设备功能单一,不同产品需匹配专用折弯模具,并且产品回弹不容易控制,折弯效果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后处理排气系统箍带折弯设备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后处理排气系统箍带折弯设备,包括基座,所述基座是由两处长方体金属板组成的复合式结构,且两处长方体金属板呈左右对称方式分布;所述基座两处长方体金属板之间留有空隙,且基座空隙处前端设有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油缸推杆端部设有第一压块;所述第一压块通过螺纹的连接方式与第一油缸推杆固定连接,且通过锁紧螺母锁紧;所述基座空隙处后端设有第二油缸,且第二油缸与第一油缸呈前后对称方式分布;所述第二油缸推杆端部设有第二压块,且第二压块通过螺纹的连接方式与第二油缸推杆固定连接,且通过锁紧螺母锁紧;所述基座左右两端均设有第一伺服电机;两处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电机转轴均通过螺纹的连接方式与固定块转动连接;两处所述固定块均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基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顶端均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有定位杆;所述基座两处长方体金属板底端均设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与基座两处长方体金属板对应位置开设有圆柱形通孔,且圆柱形通孔内设置有折弯卡轮;两处所述折弯卡轮均设置在第二伺服电机顶端,且折弯卡轮与第二伺服电机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块为长方体金属板,其内侧中间位置开设有矩形缺口,且第一压块设置于基座上端,并与基座滑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压块为长方体金属板,且第二压块设置于基座上端,并与基座滑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呈前后平行方式排列,当第一油缸与第二油缸推杆向中间推进时,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呈夹紧状态。进一步的,两处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电机转轴表面为螺纹状结构,当第一伺服电机带动电机转轴转动时,通过固定块能够对基座位置进行左右调节。进一步的,所述折弯卡轮是由底部柱形结构和顶部丝杆构成,且折弯卡轮底部柱形结构比基座圆柱形通孔的直径略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此设备第二伺服电机带动折弯卡轮旋转,进行折弯操作,折弯卡轮部分与丝杆相连,两处第一伺服电机电机转轴表面为螺纹状结构,当第一伺服电机带动电机转轴转动时,通过固定块能够对基座位置进行左右调节,从而能够匹配不同长度的产品,大大满足使用的需求。以往类似产品折弯为专用折弯模具完成,此设备为液压系统提供动力,第一油缸与第二油缸提供压紧力,感应开关控制行程,通过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对箍带弯折处夹紧,对折弯后产品进行整形,通用性强,折弯后压紧避免回弹,弯折效果更加理想。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轴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伺服电机与基座分离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基座;2、第一伺服电机;3、定位杆;4、第二伺服电机;5、折弯卡轮;6、第一油缸;7、第一压块;8、第二油缸;9、第二压块;10、固定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附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后处理排气系统箍带折弯设备,包括基座1,基座1是由两处长方体金属板组成的复合式结构,且两处长方体金属板呈左右对称方式分布;基座1两处长方体金属板之间留有空隙,且基座1空隙处前端设有第一油缸6;第一油缸6推杆端部设有第一压块7;第一压块7通过螺纹的连接方式与第一油缸6推杆固定连接,且通过锁紧螺母锁紧;基座1空隙处后端设有第二油缸8,且第二油缸8与第一油缸6呈前后对称方式分布;第二油缸8推杆端部设有第二压块9,且第二压块9通过螺纹的连接方式与第二油缸8推杆固定连接,且通过锁紧螺母锁紧;基座1左右两端均设有第一伺服电机2;两处第一伺服电机2电机转轴均通过螺纹的连接方式与固定块10转动连接;两处固定块10均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基座1固定连接;固定块10顶端均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有定位杆3;基座1两处长方体金属板底端均设有第二伺服电机4;第二伺服电机4与基座1两处长方体金属板对应位置开设有圆柱形通孔,且圆柱形通孔内设置有折弯卡轮5,折弯卡轮5是由底部柱形结构和顶部丝杆构成,且折弯卡轮5底部柱形结构比基座1圆柱形通孔的直径略小;两处折弯卡轮5均设置在第二伺服电机4顶端,且折弯卡轮5与第二伺服电机4转动连接。其中,第一压块7为长方体金属板,其内侧中间位置开设有矩形缺口,且第一压块7设置于基座1上端,并与基座1滑动连接,第二压块9为长方体金属板,且第二压块9设置于基座1上端,并与基座1滑动连接,第一压块7与第二压块9呈前后平行方式排列,当第一油缸6与第二油缸8推杆向中间推进时,第一压块7与第二压块9呈夹紧状态,此设备为液压系统提供动力,第一油缸6与第二油缸8提供压紧力,感应开关控制行程,通过第一压块7与第二压块9对箍带弯折处夹紧,对折弯后产品进行整形,通用性强,折弯后压紧避免回弹,弯折效果更加理想。其中,此设备第二伺服电机4带动折弯卡轮5旋转,进行折弯操作,折弯卡轮5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处理排气系统箍带折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是由两处长方体金属板组成的复合式结构,且两处长方体金属板呈左右对称方式分布;所述基座(1)两处长方体金属板之间留有空隙,且基座(1)空隙处前端设有第一油缸(6);所述第一油缸(6)推杆端部设有第一压块(7);所述第一压块(7)通过螺纹的连接方式与第一油缸(6)推杆固定连接,且通过锁紧螺母锁紧;所述基座(1)空隙处后端设有第二油缸(8),且第二油缸(8)与第一油缸(6)呈前后对称方式分布;所述第二油缸(8)推杆端部设有第二压块(9),且第二压块(9)通过螺纹的连接方式与第二油缸(8)推杆固定连接,且通过锁紧螺母锁紧;所述基座(1)左右两端均设有第一伺服电机(2);两处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电机转轴均通过螺纹的连接方式与固定块(10)转动连接;两处所述固定块(10)均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基座(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10)顶端均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有定位杆(3);所述基座(1)两处长方体金属板底端均设有第二伺服电机(4);所述第二伺服电机(4)与基座(1)两处长方体金属板对应位置开设有圆柱形通孔,且圆柱形通孔内设置有折弯卡轮(5);两处所述折弯卡轮(5)均设置在第二伺服电机(4)顶端,且折弯卡轮(5)与第二伺服电机(4)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处理排气系统箍带折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是由两处长方体金属板组成的复合式结构,且两处长方体金属板呈左右对称方式分布;所述基座(1)两处长方体金属板之间留有空隙,且基座(1)空隙处前端设有第一油缸(6);所述第一油缸(6)推杆端部设有第一压块(7);所述第一压块(7)通过螺纹的连接方式与第一油缸(6)推杆固定连接,且通过锁紧螺母锁紧;所述基座(1)空隙处后端设有第二油缸(8),且第二油缸(8)与第一油缸(6)呈前后对称方式分布;所述第二油缸(8)推杆端部设有第二压块(9),且第二压块(9)通过螺纹的连接方式与第二油缸(8)推杆固定连接,且通过锁紧螺母锁紧;所述基座(1)左右两端均设有第一伺服电机(2);两处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电机转轴均通过螺纹的连接方式与固定块(10)转动连接;两处所述固定块(10)均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基座(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10)顶端均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有定位杆(3);所述基座(1)两处长方体金属板底端均设有第二伺服电机(4);所述第二伺服电机(4)与基座(1)两处长方体金属板对应位置开设有圆柱形通孔,且圆柱形通孔内设置有折弯卡轮(5);两处所述折弯卡轮(5)均设置在第二伺服电机(4)顶端,且折弯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强田连营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统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