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容器、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0620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6: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灭火容器、装置及方法,灭火容器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的槽壁及第一壳体的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二安装槽,第一安装槽的槽壁端部与第二壳体之间形成间隙。第一壳体设有喷孔,喷孔用于引燃灭火剂后的灭火物质从壳体向外部喷射。使用该灭火容器时,引燃壳体内的灭火剂,灭火剂燃烧所释放的灭火物质向第二壳体所在的方向喷出,并与第二壳体接触。接触第二壳体后,部分灭火物质从间隙向第一壳体内反弹,冷却剂对反弹后的灭火物质进行降温,降温后的灭火物质从喷孔向外喷出,这样能够增加灭火物质在壳体内的行程,保证灭火物质在与冷却剂充分接触后再喷出,降低灭火物质喷放的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灭火容器、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灭火器材
,特别是涉及一种灭火容器、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灭火器是常见的防火设施之一,其内放置有不同成分的化学物品,以适用不同的火灾场所。气溶胶灭火装置是灭火器中的一种,通过气溶胶灭火剂燃烧产生的灭火气体及固体颗粒进行灭火,使其具有无污染、无损害、易于清理等特点。传统的气溶胶灭火装置使用时,气溶胶喷放速度较快,冷却剂不能很好地吸收气溶胶产生的热量,导致气溶胶灭火装置喷孔的温度较高,甚至可能会出现喷火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灭火容器、装置及方法,能够降低灭火物质喷放的温度。一种灭火容器,包括: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壁及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壁端部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一壳体设有喷孔,所述喷孔用于引燃灭火剂后的灭火物质从所述壳体向外部喷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槽用于放置灭火剂,所述第二安装槽用于放置冷却剂,所述喷孔对应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所在的区域,所述喷孔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设置;或者,所述第一安装槽用于放置冷却剂,所述第二安装槽用于放置灭火剂,所述喷孔对应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所在的区域,所述喷孔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喷孔间隔地环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设有所述喷孔的一面为弧形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设有多个凸起,多个所述凸起间隔地设置;所述喷孔设于相邻两个所述凸起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用于设置火灾探测器的第一安装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设有安装孔。一种灭火装置,包括:上述的灭火容器;灭火剂,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冷却剂,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以及启动部件,用于引燃所述灭火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灭火剂为气溶胶灭火剂,所述气溶胶灭火剂的比表面积不小于186平方毫米/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灭火装置还包括火灾探测器,所述火灾探测器设于所述壳体外。一种灭火方法,包括:上述的灭火装置,所述灭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引燃灭火剂;所述灭火剂燃烧释放的灭火物质向所述第二壳体方向喷出;所述灭火物质接触所述第二壳体后向所述第一壳体反弹,反弹的所述灭火物质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壁端部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间隙进入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冷却剂对灭火物质进行降温,降温后的灭火物质从所述喷孔向外部喷出。上述的灭火容器、装置及方法,将灭火剂放置于第一安装槽,冷却剂放置于第二安装槽内。使用该灭火容器时,引燃壳体内的灭火剂,灭火剂燃烧所释放的灭火物质向第二壳体所在的方向喷出,并与第二壳体接触。接触第二壳体后向第一壳体反弹,部分灭火物质从第一安装槽的槽壁端部与第二壳体之间的间隙进入第二安装槽内,冷却剂对反弹后的灭火物质进行降温,降温后的灭火物质从喷孔向外部喷出,这样能够增加灭火物质在壳体内的行程,保证灭火物质在与冷却剂充分接触后再喷出,降低灭火物质喷放的温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灭火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灭火容器的俯视图;图3为图2所示的灭火容器沿A-A处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灭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灭火方法的流程图。附图标号:10、灭火容器,11、第一壳体,111、第一安装槽,112、第一安装部,113、凸柱,114、凸起,12、第二壳体,121、第二安装部,1211、安装孔,13、第二安装槽,14、间隙,15、喷孔,20、火灾探测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参阅图1至图3,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灭火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灭火容器的俯视图,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灭火容器的剖视图。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灭火容器,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第一壳体11及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具有第一安装槽111,第一安装槽111的槽壁与第一壳体11的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二安装槽13,第一安装槽111的槽壁端部与第二壳体12之间形成间隙14。第一壳体11设有喷孔15,喷孔15用于引燃灭火剂后的灭火物质从壳体向外部喷射。上述的灭火容器,将灭火剂放置于第一安装槽111,冷却剂放置于第二安装槽13内。使用该灭火容器10时,引燃壳体内的灭火剂,灭火剂燃烧所释放的灭火物质向第二壳体12所在的方向喷出,并与第二壳体12接触。接触第二壳体12后向第一壳体11反弹,部分灭火物质从第一安装槽111的槽壁端部与第二壳体12之间的间隙14进入第二安装槽13内,冷却剂对反弹后的灭火物质进行降温,降温后的灭火物质从喷孔15向外部喷出,这样能够增加灭火物质在壳体内的行程,保证灭火物质在与冷却剂充分接触后再喷出,降低灭火物质喷放的温度。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第一安装槽111的槽壁端部是指第一安装槽111靠近第二壳体12的槽壁端部。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安装槽111设于第一壳体11的内部,并且第一安装槽111的槽壁朝向第二壳体12设置,使第一安装槽111的槽壁与第二壳体12之间形成间隙14。第一安装槽111的槽壁端部中任意一点与第二壳体12表面的距离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和图3,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灭火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灭火容器的剖视图。第一安装槽111用于放置灭火剂,第二安装槽13用于放置冷却剂。喷孔15对应设于第二安装槽13所在的区域,并且喷孔15与第二壳体12相对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冷却剂放置于第二安装槽13内,将喷孔15对应设于第二安装槽13所在的区域,这样燃烧后的灭火物质需经过冷却剂对其进行降温后才能从喷孔15喷出,保证从喷孔15喷放的灭火物质温度低。使用该灭火容器10时,引燃第一安装槽111内的灭火剂,灭火剂燃烧所释放的灭火物质向第二壳体12所在的方向喷出,并与第二壳体12接触。灭火物质接触第二壳体12后进行反弹,反弹的灭火物质从间隙14进入第二安装槽13内,冷却剂对灭火物质进行降温,降温后的灭火物质从喷孔15向外部喷出。由于喷孔15对应设于第二安装槽13所在的区域,并且喷孔15与第二壳体12相对设置,这样能够增加灭火物质在壳体内的行程,保证灭火物质在与冷却剂充分接触后再喷出,降低灭火物质喷放的温度。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槽111也可以用于放置冷却剂,第二安装槽13用于放置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灭火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壁及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壁端部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一壳体设有喷孔,所述喷孔用于引燃灭火剂后的灭火物质从所述壳体向外部喷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灭火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壁及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壁端部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一壳体设有喷孔,所述喷孔用于引燃灭火剂后的灭火物质从所述壳体向外部喷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用于放置灭火剂,所述第二安装槽用于放置冷却剂,所述喷孔对应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所在的区域,所述喷孔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设置;
或者,所述第一安装槽用于放置冷却剂,所述第二安装槽用于放置灭火剂,所述喷孔对应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所在的区域,所述喷孔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灭火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喷孔间隔地环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设有所述喷孔的一面为弧形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设有多个凸起,多个所述凸起间隔地设置;所述喷孔设于相邻两个所述凸起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恒王祺张俊峰李先军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及安盾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