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活检刷的伞状活检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04955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6: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活检刷的伞状活检钳,该活检钳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钳头、钳身与操作组件,所述钳头包括左钳夹与右钳夹;所述的钳身内部形成通道;所述的操作组件用于控制左钳夹与右钳夹开合,所述的左钳夹与右钳夹顶部相互铰接以形成朝向操作组件敞开的钳口,且所述的左钳夹与右钳夹外表面均布置有刷毛,操作组件能够通过控制钳头与刷毛剥离组织;所述左钳夹与右钳夹内侧具有用于接收剥离组织的容纳腔,钳头推拉剥离的组织通过该向上敞开的钳口进入该容纳腔。本发明专利技术不易打滑、使用方便、实现刷取与夹取一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备活检刷的伞状活检钳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具备活检刷的伞状活检钳。
技术介绍
活检是“活体组织检查”简称,亦称外科病理学检查,是指应诊断、治疗的需要,从患者体内切取、钳取或穿刺等取出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的技术。通常较小的病变组织在气道内呈现处不同形状而且非常光滑,传统的活检钳夹取病变组织时容易滑落,这时需重复多次进行夹取动作,这样反复进行耗时耗力,操作不便,而且容易造成损伤,检查时间的延长也会增加病人的不舒适感;而且传统的活检钳主要用于夹取前方组织,需要转换方向,对于管状腔道内组织夹取,不方便,而且传统的活检钳夹取前方组织后极易打滑,容易掉落在人体内部;且目前市场上细胞刷与活检钳两者均为分开形式,先送入一次性活检钳,经过多次后,再放入一次性细胞刷,在医生操作过程中,需要更换器械,操作不方便,影响效率,而且反复多次增加了患者的时间和痛苦;而且取样钳和细胞刷,往往为一次性耗材,在进行检查时,需要消耗两种耗材,增加了患者成本,浪费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提供一种不易打滑、使用方便、刷取与夹取一体的具备活检刷的伞状活检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具备活检刷的伞状活检钳,该活检钳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钳头、钳身与操作组件,所述钳头包括左钳夹与右钳夹;所述的钳身内部形成通道;所述的操作组件用于控制左钳夹与右钳夹开合,所述的左钳夹与右钳夹顶部相互铰接以形成朝向操作组件敞开的钳口,且所述的左钳夹与右钳夹外表面均布置有刷毛,操作组件能够通过控制钳头与刷毛剥离组织;所述左钳夹与右钳夹内侧具有用于接收剥离组织的容纳腔,钳头推拉剥离的组织通过该向上敞开的钳口进入该容纳腔。作为优选方案的,所述的操作组件包括依次与钳身后端连接的把手与操作手柄以及一端与钳头连接、另一端穿过通道与操作手柄连接的连接件。作为优选方案的,所述容纳腔为凹槽。作为优选方案的,所述的钳头还包括钳座,所述的左钳夹与右钳夹相互铰接至该钳座,所述钳座与钳身下端连接。作为优选方案的,所述左钳夹与右钳夹均具有一夹持部与安装部,所述的安装部铰接在钳座上。作为优选方案的,所述的连接件包括两个连接杆以及一端与两个连接杆连接且另一端穿过通道与操作手柄连接的推拉件,所述的两个连接杆一端分别与上钳夹、下钳夹连接,另一端相互连接形成一个连接点,所述推拉件一端与该连接点连接,且在操作组件的作用下,与钳身发生相对滑动。作为优选方案的,所述的连接杆为弧形板状。作为优选方案的,所述的安装部外侧为弧形。作为优选方案的,所述的刷毛上端外轮廓为弧形。作为优选方案的,当钳口打开时,所述刷毛沿钳夹延伸方向具有向上攀升的坡度。本专利技术中左钳夹与右钳夹顶部相互铰接以形成朝向操作组件敞开的钳口,操作组件能够通过控制钳头的推拉动作剥离组织,钳口向上端设置,推拉方式获取组织,无需转变钳头的方向,即能剥离组织,且不易打滑,避免组织脱离出钳口,提升获取组织效率。进一步地,左钳夹与右钳夹内侧设有用于接收剥离组织的容纳腔,使得操作组件推拉钳头开合过程,可保持切取的病变组织钳头的控制下,且剥离的病变组织容置于容纳腔内,防止其滑落,掉入人体内部,同时这种方式结构简单,无需再另行加装其他安装件,节约成本,使用方便。进一步地,左钳夹与右钳夹外表面均布置有刷毛,实现钳头外周刷毛刷取表皮组织,中间钳嘴部分夹取黏膜下组织,将活检钳与细胞刷结合一体,在一次进入钳道后,可实现货梯取样的抓取与刷取功能,无需多次进入,提高医生的手术效率,减轻病人的痛苦,降低患者的成本,减少医疗垃圾,需在活检钳另行设置安装元件安装刷毛,未增加空间负担,减少成本,且刷毛的角度随着钳头的开合而变化,可适应不同的内部环境,增大接触面积,刷取到更多的组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夹取口闭合时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夹取口张开时的剖视图。图4为图3钳头结构示意图。图5为上钳夹、下钳夹设有通孔的钳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固持”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段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活检钳,该活检钳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钳头、钳身3与操作组件,所述钳头包括左钳夹1与右钳夹2;所述的钳身3内部形成通道;所述的操作组件用于控制左钳夹1与右钳夹2开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钳夹1与右钳夹2顶部相互铰接以形成朝向操作组件敞开的钳口,操作组件能够通过控制钳头的推拉动作剥离组织,设置左钳夹1与右钳夹2顶部相互铰接以形成朝向操作组件敞开的钳口,操作组件能够通过控制钳头的推拉动作剥离组织,钳口向上端设置,推拉方式获取组织,无需转变钳头的方向,即能剥离组织,且不易打滑,避免组织脱离出钳口,提升获取组织效率。进一步地,所述左钳夹1与右钳夹2内侧具有用于接收组织的容纳腔,钳头推拉剥离的组织通过该向上敞开的钳口进入该容纳腔,当推拉钳头开合过程,可保持切取的病变组织钳头的控制下,且当钳口闭合时,剥离的病变组织容置与容纳腔内,防止其滑落,掉入人体内部,同时这种方式结构简单,无需再另行加装其他安装件,节约成本,使用方便。进一步,如图5所示,所述的左钳夹1与右钳夹2中间均设有通孔9,泄压,防止容纳腔内压力过大,损伤取到的组织,影响病理分析结果,同时滤掉多余的水分。所述的操作组件包括依次与钳身3上端连接的把手6与操作手柄5以及一端与钳头连接、另一端穿过通道与操作手柄5连接的连接件7,操作手柄5与把手6相配合,控制钳头的推拉,具体请参照图1至图3。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的钳头还包括钳座8,所述的左钳夹1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备活检刷的伞状活检钳,该活检钳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钳头、钳身与操作组件,所述钳头包括左钳夹(1)与右钳夹(2);所述的钳身(3)内部形成通道;所述的操作组件用于控制左钳夹(1)与右钳夹(2)开合,其特征在于,/n所述的左钳夹(1)与右钳夹(2)顶部相互铰接以形成朝向操作组件敞开的钳口,且所述的左钳夹(1)与右钳夹(2)外表面均布置有刷毛(4),操作组件能够通过控制钳头与刷毛剥离组织;所述左钳夹(1)与右钳夹(2)内侧具有用于接收剥离组织的容纳腔,钳头推拉剥离的组织通过该向上敞开的钳口进入该容纳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活检刷的伞状活检钳,该活检钳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钳头、钳身与操作组件,所述钳头包括左钳夹(1)与右钳夹(2);所述的钳身(3)内部形成通道;所述的操作组件用于控制左钳夹(1)与右钳夹(2)开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左钳夹(1)与右钳夹(2)顶部相互铰接以形成朝向操作组件敞开的钳口,且所述的左钳夹(1)与右钳夹(2)外表面均布置有刷毛(4),操作组件能够通过控制钳头与刷毛剥离组织;所述左钳夹(1)与右钳夹(2)内侧具有用于接收剥离组织的容纳腔,钳头推拉剥离的组织通过该向上敞开的钳口进入该容纳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活检刷的伞状活检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组件包括依次与钳身(2)后端连接的把手(6)与操作手柄(5)以及一端与钳头连接、另一端穿过通道与操作手柄(5)连接的连接件(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活检刷的伞状活检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钳夹(1)与右钳夹(2)设有通孔(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活检刷的伞状活检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钳头还包括钳座(8),所述的左钳夹(1)与右钳夹(2)相互铰接至该钳座(8),所述钳座(8)与钳身(2)下端连接。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众博毛立洪郑兴荣项腾李芳柄李辰晨李雪影张子扬吴秋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医高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