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0251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壳体、升降模组和遮挡件,壳体的前壳设有第一导音孔;升降模组包括具有安装腔的模组外壳和安装在安装腔内声学器件,模组外壳上开设有与安装腔连通的第二导音孔,升降模组具有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遮挡件设置于安装腔和前壳之间,遮挡件与前壳连接,遮挡件开设有第三导音孔;在升降模组处于伸出状态时,第三导音孔与第二导音孔错位,且遮挡件封堵第三导音孔;在升降模组处于缩回状态时,第三导音孔与第二导音孔相对设置,且第三导音孔连通第二导音孔和第一导音孔。上述方案能解决升降模组处于伸出状态时,外界的尘土和水汽等易通过第二导音孔进入升降模组内,而造成电子设备故障或损毁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通信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内外部结构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如图1和图2所示,以目前设置有升降模组200的电子设备为例,这种结构极具特色和实用性,摄像头和声学器件通常可以安装在升降模组200内,从而使整个电子设备的屏占比相对较大,且使整个产品的外观得以较大提升。为了保证声学器件与外界之间声音传输的可靠性,通常在前壳100和升降模组200的壳体上分别设置第一导音孔110和第二导音孔213,以连通外界和声学器件。但是,如图2所示,采用这种结构的电子设备在其升降模组200处于伸出状态时,外界的尘土或水汽容易从升降模组200上的第二导音孔213进入升降模组200内,而一旦尘土或水汽等粘附在声学器件上,极容易造成声学器件故障甚至损毁,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一种电子设备,以解决目前配备有升降模组的电子设备在升降模组处于伸出状态时,外界尘土、水汽等易通过第二导音孔进入升降模组内,影响电子设备正常使用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前壳,所述前壳设有第一导音孔;升降模组,所述升降模组包括模组外壳和声学器件,所述模组外壳具有安装腔,所述声学器件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模组外壳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第二导音孔,所述升降模组具有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遮挡件,所述遮挡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和所述前壳之间,所述遮挡件与所述前壳连接,所述遮挡件开设有第三导音孔,其中:所述升降模组可相对所述遮挡件移动,在所述升降模组处于所述伸出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导音孔与所述第二导音孔错位,且所述遮挡件封堵所述第三导音孔;在所述升降模组处于所述缩回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导音孔与所述第二导音孔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三导音孔连通所述第二导音孔和所述第一导音孔。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公开的电子设备中,壳体的前壳上设有第一导音孔,升降模组的模组外壳具有用于安装声学器件的安装腔以及与安装腔连通的第二导音孔;前壳和安装腔之间设置有遮挡件,遮挡件与前壳连接;升降模组能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相互切换,在升降模组处于缩回状态的情况下,遮挡件上的第三导音孔能连通前壳上的第一导音孔和模组外壳上的第二导音孔,实现声学器件和电子设备外部之间声音传输的目的;在升降模组处于伸出状态的情况下,由于第三导音孔和第二导音孔相互错位,遮挡件能够封堵第三导音孔,即便升降模组裸露在外部,也不会造成外界的尘土和水汽等自第二导音孔进入升降模组内,进而可以降低升降模组以及整个电子设备发生故障的风险。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的电子设备中部分结构的一种状态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电子设备中部分结构的另一种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中部分结构在升降模组处于伸出状态时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中部分结构在升降模组处于缩回状态时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中部分结构在升降模组处于伸出状态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前壳、110-第一导音孔、200-升降模组、210-模组外壳、211-前腔、212-后腔、213-第二导音孔、214-收纳腔、220-声学器件、300-遮挡件、310-定位部、320-阻挡部、321-第三导音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如图3-图5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壳体、升降模组200和遮挡件300。壳体包括前壳100,进一步地,壳体还可以包括后壳和显示模组,前壳100和后壳相互连接,形成电子设备的外壳,显示模组可以安装在前壳100上。前壳100和后壳二者均可以由硬质材料形成,二者之间可以通过螺钉形成固定连接关系。显示模组在电子设备中提供图像显示等功能,显示模组可以为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器)或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这可以保证显示模组具备显示功能。如图3所示,前壳100上设置有第一导音孔110,第一导音孔110可以连通前壳100内外两侧的空间,从而使声音在前述两侧空间之间更好得传递。第一导音孔110可以在前壳100成型之后,再通过打孔等方式形成,也可以在前壳100的形成过程中随前壳100一体形成。相应地,前壳100和第一导音孔110二者的形状和尺寸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此处不作限定。当然,第一导音孔110通常可以设置在壳体上不具备显示功能的区域内,这可以保证壳体中显示模组用于展示图像的区域的完整性,进而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升降模组200包括模组外壳210和声学器件220,模组外壳210具有安装腔,安装腔可以为声学器件220等机构提供安装基础和保护作用,模组外壳210可以采用塑料、金属或复合材料等形成,其具体形状和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声学器件220可以为受话器或麦克风等,由于声学器件220安装在安装腔内,为了保证声学器件220能够与电子设备的外部实现声音传输目的,如图3所示,模组外壳210上还设置有第二导音孔213,且第二导音孔213与安装腔连通。通常情况下,升降模组200内还可以设置有摄像头组件,通过将摄像头组件设置于升降模组200上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提升整个电子设备的屏占比,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摄像头在非工作状态下受到破坏。鉴于上述情况或其他原因,在电子设备的设计及使用过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升降模组200通常具备两种状态,即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详细地说,电子设备内可以通过配置直线电机、升降缸等动力源为升降模组200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提供动力。其中,伸出状态指的是至少部分升降模组200伸出至电子设备的壳体之外的状态,处于伸出状态的升降模组200中的功能器件位于工作位置;缩回状态指的是升降模组200缩回至电子设备的壳体内,壳体可以为处于缩回状态的升降模组200提供保护作用。为了保证升降模组200能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相互切换,壳体上可以设置有开口,从而使升降模组200可以自开口处伸出壳体外或缩回可以内。遮挡件300位于安装腔和前壳100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前壳,所述前壳设有第一导音孔;/n升降模组,所述升降模组包括模组外壳和声学器件,所述模组外壳具有安装腔,所述声学器件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模组外壳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第二导音孔,所述升降模组具有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n遮挡件,所述遮挡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和所述前壳之间,所述遮挡件与所述前壳连接,所述遮挡件开设有第三导音孔,其中:所述升降模组可相对所述遮挡件移动,在所述升降模组处于所述伸出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导音孔与所述第二导音孔错位,且所述遮挡件封堵所述第三导音孔;在所述升降模组处于所述缩回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导音孔与所述第二导音孔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三导音孔连通所述第二导音孔和所述第一导音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前壳,所述前壳设有第一导音孔;
升降模组,所述升降模组包括模组外壳和声学器件,所述模组外壳具有安装腔,所述声学器件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模组外壳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第二导音孔,所述升降模组具有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
遮挡件,所述遮挡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和所述前壳之间,所述遮挡件与所述前壳连接,所述遮挡件开设有第三导音孔,其中:所述升降模组可相对所述遮挡件移动,在所述升降模组处于所述伸出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导音孔与所述第二导音孔错位,且所述遮挡件封堵所述第三导音孔;在所述升降模组处于所述缩回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导音孔与所述第二导音孔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三导音孔连通所述第二导音孔和所述第一导音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升降模组处于所述伸出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导音孔沿自身轴向的投影位于所述遮挡件沿所述轴向的投影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学器件为受话器,所述受话器将所述安装腔分隔成前腔和后腔,所述前腔与所述第二导音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件包括定位部和阻挡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前壳固定连接;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麦碧权陈俊辉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