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自合的底栖生物采集用采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9818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自合的底栖生物采集用采泥器,包括筒体、主腔体、副腔体、旋转轴和电机,所述筒体的内部分别贯穿主腔体和副腔体,且主腔体和副腔体在筒体的内部从左向右依次设置,所述主腔体的顶端贯穿设置有预留槽,且预留槽的中间轴承连接有连接筒,所述滑块设置在移动筒的外部位置,且移动筒的顶端一体安装有连接柱,并且连接柱的外部固定有第一齿轮。该便于自合的底栖生物采集用采泥器,旋转轴的设置可以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旋转的作用下进行旋转工作,在旋转轴进行旋转的过程中便可以很好的带动旋转盖板进行旋转工作,在旋转盖板进行旋转的过程中便可以达到对收集好淤泥的采泥筒的底部进行阻挡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自合的底栖生物采集用采泥器
本技术涉及采泥器
,具体为一种便于自合的底栖生物采集用采泥器。
技术介绍
底栖生物一般是处于海底以及水底的生物,为了达到对其进行采集工作,一般会需要使用到采泥器对底部的淤泥进行采集工作,然后再对生物进行提取工作,因此,在对底栖生物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必然少不了采泥器的使用,现有市场上的采泥器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1、在对淤泥进行收集完成后不能很好的自动进行闭合工作,导致整个装置在提取上升的过程中会出现淤泥掉落的现象,影响整个采泥器的采泥效果;2、传统的采泥器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整个装置通过连接绳等完成对淤泥进行挖取工作,但是在进行挖取的过程中,由于整个海水以及水面的高度较高,导致采泥器进入海底的内部不能很好的进行受力工作,导致在进行采泥的过程中,只能对表面的淤泥进行收集,因此,我们便提出一种方便解决上述问题的采泥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自合的底栖生物采集用采泥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采泥器在进行采泥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进行受力工作,使得在进行采泥的过程中只能对海底的表面进行采泥工作,以及采泥完成后不能很好的自动闭合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自合的底栖生物采集用采泥器,包括筒体、主腔体、副腔体、旋转轴和电机,所述筒体的内部分别贯穿主腔体和副腔体,且主腔体和副腔体在筒体的内部从左向右依次设置,所述主腔体的顶端贯穿设置有预留槽,且预留槽的中间轴承连接有连接筒,并且连接筒的内部通过滑槽与滑块相连接,所述滑块设置在移动筒的外部位置,且移动筒的顶端一体安装有连接柱,并且连接柱的外部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连接柱的顶端与电机的顶端同轴固定安装,所述第一齿轮的右侧设置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的底部同轴连接有旋转轴,并且旋转轴设置在副腔体的内部,所述旋转轴的顶端贯穿副腔体的底部与旋转盖板的外侧之间为固定安装,所述连接筒的底部焊接连接有丝杆,且丝杆的底部螺纹连接有升降筒,并且升降筒的底部一体安装有采泥筒,所述采泥筒外部固定安装的限位块设置在限位槽的内部,且限位槽镶嵌在主腔体的内壁位置。优选的,所述第二齿轮中间的上方和电机的上方均设置有连接绳,且第二齿轮与旋转轴之间为固定连接,并且旋转轴在副腔体的内部为轴承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连接柱和移动筒三者之间为一体结构设置,且移动筒在连接筒的内部为滑动升降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为啮合连接,且第二齿轮偏向筒体的右侧设置。优选的,所述丝杆与升降筒的内部为螺纹连接,且升降筒的长度大于采泥筒的高度,并且采泥筒在主腔体的内部为升降结构。优选的,所述旋转盖板的面积大于主腔体的横截面积,且旋转盖板在旋转轴的作用下构成旋转结构,并且旋转盖板的最高点与筒体的最低点相互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自合的底栖生物采集用采泥器;1、旋转轴的设置可以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旋转的作用下进行旋转工作,在旋转轴进行旋转的过程中便可以很好的带动旋转盖板进行旋转工作,在旋转盖板进行旋转的过程中便可以达到对收集好淤泥的采泥筒的底部进行阻挡工作,保证在对整个采泥器进行提高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淤泥掉落的现象发生;2、采泥筒的设置可以很好的在丝杆的作用下进行升降工作,在采泥筒进行升降的过程中,可以使得采泥筒受力的进行下降工作,达到向下挤压对淤泥进行采集的效果,可以对大量的淤泥进行采集工作,不会出现只能对表面的淤泥进行采集的现象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主腔体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啮合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连接筒与筒体连接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图5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筒体;2、主腔体;3、副腔体;4、旋转轴;5、第二齿轮;6、电机;7、第一齿轮;8、连接柱;9、丝杆;10、升降筒;11、采泥筒;12、旋转盖板;13、限位槽;14、限位块;15、移动筒;16、连接筒;17、滑块;18、滑槽;19、预留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自合的底栖生物采集用采泥器,包括筒体1、主腔体2、副腔体3、旋转轴4、第二齿轮5、电机6、第一齿轮7、连接柱8、丝杆9、升降筒10、采泥筒11、旋转盖板12、限位槽13、限位块14、移动筒15、连接筒16、滑块17、滑槽18和预留槽19,筒体1的内部分别贯穿主腔体2和副腔体3,且主腔体2和副腔体3在筒体1的内部从左向右依次设置,主腔体2的顶端贯穿设置有预留槽19,且预留槽19的中间轴承连接有连接筒16,并且连接筒16的内部通过滑槽18与滑块17相连接,滑块17设置在移动筒15的外部位置,且移动筒15的顶端一体安装有连接柱8,并且连接柱8的外部固定有第一齿轮7,连接柱8的顶端与电机6的顶端同轴固定安装,第一齿轮7的右侧设置有第二齿轮5,且第二齿轮5的底部同轴连接有旋转轴4,并且旋转轴4设置在副腔体3的内部,旋转轴4的顶端贯穿副腔体3的底部与旋转盖板12的外侧之间为固定安装,连接筒16的底部焊接连接有丝杆9,且丝杆9的底部螺纹连接有升降筒10,并且升降筒10的底部一体安装有采泥筒11,采泥筒11外部固定安装的限位块14设置在限位槽13的内部,且限位槽13镶嵌在主腔体2的内壁位置。第二齿轮5中间的上方和电机6的上方均设置有连接绳,且第二齿轮5与旋转轴4之间为固定连接,并且旋转轴4在副腔体3的内部为轴承连接,方便在第二齿轮5上的连接绳的作用下完成对整个采泥器进行提高的效果,同时方便在电机6上的连接绳的作用下完成对移动筒15进行提高的效果。第一齿轮7、连接柱8和移动筒15三者之间为一体结构设置,且移动筒15在连接筒16的内部为滑动升降结构,方便使得第一齿轮7进行旋转的过程中带动移动筒15也进行旋转工作。第一齿轮7与第二齿轮5之间为啮合连接,且第二齿轮5偏向筒体1的右侧设置。丝杆9与升降筒10的内部为螺纹连接,且升降筒10的长度大于采泥筒11的高度,并且采泥筒11在主腔体2的内部为升降结构,方便在丝杆9和升降筒10的啮合作用下使得升降筒10受力向下移动,达到对海底的淤泥进行大量的收集的效果。旋转盖板12的面积大于主腔体2的横截面积,且旋转盖板12在旋转轴4的作用下构成旋转结构,并且旋转盖板12的最高点与筒体1的最低点相互接触,方便在旋转盖板12的作用下对收集完成后的采泥筒11的底部进行密封的效果,达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自合的底栖生物采集用采泥器,包括筒体(1)、主腔体(2)、副腔体(3)、旋转轴(4)和电机(6),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内部分别贯穿主腔体(2)和副腔体(3),且主腔体(2)和副腔体(3)在筒体(1)的内部从左向右依次设置,所述主腔体(2)的顶端贯穿设置有预留槽(19),且预留槽(19)的中间轴承连接有连接筒(16),并且连接筒(16)的内部通过滑槽(18)与滑块(17)相连接,所述滑块(17)设置在移动筒(15)的外部位置,且移动筒(15)的顶端一体安装有连接柱(8),并且连接柱(8)的外部固定有第一齿轮(7),所述连接柱(8)的顶端与电机(6)的顶端同轴固定安装,所述第一齿轮(7)的右侧设置有第二齿轮(5),且第二齿轮(5)的底部同轴连接有旋转轴(4),并且旋转轴(4)设置在副腔体(3)的内部,所述旋转轴(4)的顶端贯穿副腔体(3)的底部与旋转盖板(12)的外侧之间为固定安装,所述连接筒(16)的底部焊接连接有丝杆(9),且丝杆(9)的底部螺纹连接有升降筒(10),并且升降筒(10)的底部一体安装有采泥筒(11),所述采泥筒(11)外部固定安装的限位块(14)设置在限位槽(13)的内部,且限位槽(13)镶嵌在主腔体(2)的内壁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自合的底栖生物采集用采泥器,包括筒体(1)、主腔体(2)、副腔体(3)、旋转轴(4)和电机(6),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内部分别贯穿主腔体(2)和副腔体(3),且主腔体(2)和副腔体(3)在筒体(1)的内部从左向右依次设置,所述主腔体(2)的顶端贯穿设置有预留槽(19),且预留槽(19)的中间轴承连接有连接筒(16),并且连接筒(16)的内部通过滑槽(18)与滑块(17)相连接,所述滑块(17)设置在移动筒(15)的外部位置,且移动筒(15)的顶端一体安装有连接柱(8),并且连接柱(8)的外部固定有第一齿轮(7),所述连接柱(8)的顶端与电机(6)的顶端同轴固定安装,所述第一齿轮(7)的右侧设置有第二齿轮(5),且第二齿轮(5)的底部同轴连接有旋转轴(4),并且旋转轴(4)设置在副腔体(3)的内部,所述旋转轴(4)的顶端贯穿副腔体(3)的底部与旋转盖板(12)的外侧之间为固定安装,所述连接筒(16)的底部焊接连接有丝杆(9),且丝杆(9)的底部螺纹连接有升降筒(10),并且升降筒(10)的底部一体安装有采泥筒(11),所述采泥筒(11)外部固定安装的限位块(14)设置在限位槽(13)的内部,且限位槽(13)镶嵌在主腔体(2)的内壁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丙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