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喷阻复合式消音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9543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喷阻复合式消音器,涉及管道消声器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底座,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进风管,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外壳、节流管与小孔喷注筒体,第一外壳上还设置有用于消除高频噪音的阻音装置,阻音装置包括第二外壳与第一吸音筒,第二外壳同轴固定连接在第一吸音筒的上端面上,第一吸音筒同轴固定连接在第二外壳的内周面上,第一吸音筒呈空心设置且内部填充有吸音棉,第一吸音筒的内周面上开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气流与小孔喷注筒体的接触时间增长,进而提升消音器消除高频噪音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喷阻复合式消音器
本技术涉及管道消声器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抗喷阻复合式消音器。
技术介绍
消声器是阻止声音传播而允许气流通过的一种器件,是消除空气动力性噪声的重要措施;消声器一般安装在空气动力设备的气流通道上或进、排气系统中的降低噪声的装置,其能够阻挡声波的传播,允许气流通过,是控制噪声的有效工具。目前,公告日为2013年04月10日,公告号为CN202866938U的中国技术专利提出了一种阻抗复合式消声器,包括外筒体,所述外筒体上部设置有排风口,其内壁上设置有吸声棉,外筒体内设置有侧壁上开有喷注孔的小孔喷注筒体,且外筒体与小孔喷注筒体之间形成一空腔,所述小孔喷注筒体内设置有侧壁上装有节流孔板的节流管,且小孔喷注筒体与节流管之间形成一空腔,所述节流管与进风口连通。在高压气流从进风口流入消声器内后,先通过节流管降低压力,再经过小孔喷注筒体消除低频噪音,之后再流经外筒体,通过吸音棉消除高频噪音,最后通过排风口排出消音器外。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气流流经小孔喷注筒体后,有些气流直接竖直向上流动,不经过吸音棉直接流出消音器,导致消音器对高频噪音的吸收不完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喷阻复合式消音器,能够使流经小孔喷注筒体的气流能够被吸音棉充分消音,提供消音器的消音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抗喷阻复合式消音器,包括底座,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进风管,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外壳、节流管与小孔喷注筒体,节流管固定连接在底座的上表面上,小孔喷注筒体也固定连接在底座的上表面上,且小孔喷注筒体套设在节流管外,小孔喷注筒体上开设有多个喷注孔,第一外壳也固定连接在底座的上表面上,且第一外壳套设在小孔喷注筒体外,第一外壳上还设置有用于消除高频噪音的阻音装置,阻音装置包括第二外壳与第一吸音筒,第二外壳同轴固定连接在第一外壳的上端面上,第一吸音筒同轴固定连接在第二外壳的内周面上,第一吸音筒呈空心设置且内部填充有吸音棉,第一吸音筒的内周面上开设有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气流流经小孔喷注筒体后继续向上部流动,第一吸音筒设置在小孔喷注筒体的上部,进而可以使气流与小孔喷注筒体的接触时间增长,进而提升消音器消除高频噪音的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阻音装置还包括多个第二吸音筒,第二吸音筒均呈中空设置,且第二吸音筒内均填充有吸音棉,多个第二吸音筒均同轴固定连接在第二外壳的内周面上,且多个第二吸音筒互相套设。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了气流与阻音装置的接触面积,气流能被均匀的消音,提升阻音装置的消音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多个第二吸音筒的内周面与外周面均开设有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吸音筒的内周面与外周免均具有吸音效果,提高了第二吸音筒表面积的利用率,提高了消音器的消音效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阻音装置还包括多个连接板,连接板设置在第一吸音筒轴向的两端,且连接板的两端与第二外壳的内周面固定连接,第一吸音筒的两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吸音筒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在第二外壳上,使得第二吸音筒可以与第二外壳同轴连接;第二吸音筒轴向的两端均与连接板焊接,使得第二吸音筒不易与第二外壳发生脱落,提高了消音器的安全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多个连接板呈米字型连接,且连接板与第一外壳的轴心平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在连接第二吸音筒的同时,还起到气流的导流作用,使得气流进入第二吸音筒时更加均匀,且气流经过连接板时不易产生风啸,降低了气流在消音器内与连接板产生噪音。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阻音装置还包括第三吸音筒,第三吸音筒也呈中空设置,第三吸音筒内也填充有吸音棉,第三吸音筒固定连接在第一外壳的内周面上,且第三吸音筒的内周面上开设有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气流流经小孔喷注筒体后,气流内的高频噪音被第三吸音筒阻挡,避免噪音从第一外壳处传递至大气中。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吸音棉外罩设有不锈钢丝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气流流经第一吸音筒、第二吸音筒与第三吸音筒时,强烈的气流不易将吸音棉从通孔内带出,保护了吸音棉,延长了消音器的有效时间。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底座呈半球型,且底座的底部连通有排污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流中的蒸汽在经过小孔喷注筒体后冷凝,冷凝后的冷凝水便聚集在底座上,由于底座呈半球型,且排污管设置在底座的底部,因此便于将底座内的冷凝水排空,使得底座不易锈蚀,延长了消声器的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阻音装置的设置,且将第一吸音筒设置在小孔喷注筒体的上部,进而可以使气流与小孔喷注筒体的接触时间增长,进而提升消音器消除高频噪音的效果。2.通过设置多个第二吸音筒,增大了气流与阻音装置的接触面积,气流能被均匀的消音,提升阻音装置的消音效果。3.通过将多个连接板设置呈米字型,且连接板与第一外壳的轴心平行,使得连接板在连接第二吸音筒的同时,还起到气流的导流作用,气流进入第二吸音筒时更加均匀,且气流经过连接板时不易产生风啸,降低了气流在消音器内与连接板产生噪音。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座;11、进风管;12、第一外壳;13、节流管;131、气孔;14、小孔喷注筒体;141、喷注孔;15、排污管;2、阻音装置;21、第二外壳;22、第一吸音筒;23、第二吸音筒;24、连接板;25、第三吸音筒;26、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及图2,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抗喷阻复合式消音器,包括底座1,底座1呈半球形,底座1的底部焊接且连通有进风管11与排污管15。底座1上设置有第一外壳12、节流管13与小孔喷注筒体14,节流管13焊接在底座1的上表面上。节流管13与进风管11同轴,且节流管13的外周面上开设有供气流穿过的气孔131。小孔喷注筒体14也焊接在底座1的上表面上,且小孔喷注筒体14套设在节流管13外。销孔喷注筒体与节流管13同轴,且小孔喷注筒体14上开设有多个喷注孔141。第一外壳12焊接在底座1的端部,且第一外壳12同轴套设在小孔喷注筒体14外,排污管15设置在小孔喷注筒体14周面的外部。参照图1及图3,第一外壳12的内周面上焊接有第三吸音筒25,第三吸音筒25呈中空设置,且第三吸音筒25内填充有吸音棉。第三吸音筒25的内周面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26,供吸音棉吸收气流内的高频噪音。参照图1及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喷阻复合式消音器,包括底座(1),底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进风管(11),底座(1)上设置有第一外壳(12)、节流管(13)与小孔喷注筒体(14),节流管(13)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上表面上,小孔喷注筒体(14)也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上表面上,且小孔喷注筒体(14)套设在节流管(13)外,小孔喷注筒体(14)上开设有多个喷注孔(141),第一外壳(12)也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上表面上,且第一外壳(12)套设在小孔喷注筒体(14)外,其特征在于,/n第一外壳(12)上还设置有用于消除高频噪音的阻音装置(2),阻音装置(2)包括第二外壳(21)与第一吸音筒(22),第二外壳(21)同轴固定连接在第一外壳(12)的上端面上,第一吸音筒(22)同轴固定连接在第二外壳(21)的内周面上,第一吸音筒(22)呈空心设置且内部填充有吸音棉,第一吸音筒(22)的内周面上开设有通孔(2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喷阻复合式消音器,包括底座(1),底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进风管(11),底座(1)上设置有第一外壳(12)、节流管(13)与小孔喷注筒体(14),节流管(13)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上表面上,小孔喷注筒体(14)也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上表面上,且小孔喷注筒体(14)套设在节流管(13)外,小孔喷注筒体(14)上开设有多个喷注孔(141),第一外壳(12)也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上表面上,且第一外壳(12)套设在小孔喷注筒体(14)外,其特征在于,
第一外壳(12)上还设置有用于消除高频噪音的阻音装置(2),阻音装置(2)包括第二外壳(21)与第一吸音筒(22),第二外壳(21)同轴固定连接在第一外壳(12)的上端面上,第一吸音筒(22)同轴固定连接在第二外壳(21)的内周面上,第一吸音筒(22)呈空心设置且内部填充有吸音棉,第一吸音筒(22)的内周面上开设有通孔(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喷阻复合式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音装置(2)还包括多个第二吸音筒(23),第二吸音筒(23)均呈中空设置,且第二吸音筒(23)内均填充有吸音棉,多个第二吸音筒(23)均同轴固定连接在第二外壳(21)的内周面上,且多个第二吸音筒(23)互相套设。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雨轩李家滨黄震刘兴新李明春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东方泰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