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户内侧发光透明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9486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户内侧发光透明屏,包括透明屏本体,所述透明屏本体固定在保护框架的内腔,所述保护框架的左右侧壁上均固定有第一盖板,且保护框架的上下端均固定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均通过固定螺栓与保护框架固定连接,所述保护框架的内腔设有多组容纳腔,多组所述容纳腔内均固定有减震缓冲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智能户内侧发光透明屏,设有滚柱和减震缓冲机构,可使得保护框架与地面接触进行移动,通过滚柱上设有的弹性缓冲套进行初步缓冲减震,通过减震缓冲机构进行二次缓冲减震,同时在移动的过程中可通过弹性缓冲套和减震缓冲机构进行碰撞缓冲,便于透明屏本体的搬运且保护其在搬运的过程中不受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户内侧发光透明屏
本技术涉及透明屏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户内侧发光透明屏。
技术介绍
透明显示屏可做到屏幕如玻璃一般透明,保持透明度的同时又能保证动态画面的色彩丰富程度和显示细节,因此透明屏互动展示装置既能够让用户近距离透过屏幕观看背后的展品又能够让用户与透明显示屏的动态信息进行交互。现有的发光透明屏一般有保护框架和屏体构成,屏体固定在保护框架的内腔,对于大型的发光透明屏的移动,一般是通过两人抬着发光透明屏进行移动,此过程劳动强度过大,故此,我们提出一种智能户内侧发光透明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户内侧发光透明屏,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户内侧发光透明屏,包括透明屏本体,所述透明屏本体固定在保护框架的内腔,所述保护框架的左右侧壁上均固定有第一盖板,且保护框架的上下端均固定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均通过固定螺栓与保护框架固定连接,所述保护框架的内腔设有多组容纳腔且多组容纳腔分布在保护框架的四侧端内腔,多组所述容纳腔内均固定有减震缓冲机构且减震缓冲机构均与滚柱连接。优选的,多组所述滚柱的远离透明屏本体的一端均贯穿盖板并延伸至其外部,且多组滚柱的外壁上固定有弹性缓冲套。优选的,所述第一盖板包括U型板体,所述U型板体通过固定螺栓与保护框架固定连接,所述U型板体的上下端均固定有多组呈均匀等间距排列的摩擦凸条且摩擦凸条的左侧设有弧度部。优选的,所述减震缓冲机构包括轴承,所述轴承的底部固定块且固定块的下方呈左右对称设有伸缩杆,两组所述伸缩杆的上下端分别与固定块的下端和容纳腔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两组所述伸缩杆上均套接有弹簧且弹簧的上下端分别与固定块的上端和伸缩杆的下端相抵触。优选的,所述保护框架的容纳腔的内腔壁上呈左右对称设有凹槽且凹槽内均设有减震缓冲机构,两组所述减震缓冲机构上设有的轴承的内环壁分别与滚柱的两端固定连接。优选的,多组所述容纳腔中相邻两组容纳腔之间固定有支撑块且支撑块上设有与固定螺栓相适配的固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设有滚柱和减震缓冲机构,可使得固定有透明屏本体的保护框架与地面接触进行移动,通过滚柱上设有的弹性缓冲套进行初步缓冲减震,通过减震缓冲机构进行二次缓冲减震,同时在移动的过程中可通过弹性缓冲套和减震缓冲机构进行碰撞缓冲,便于透明屏本体的搬运且保护其在搬运的过程中不受伤害。2、在保护框架上设有摩擦凸条,当不利于滚轮移动时,可将手与摩擦凸条接触并抬着透明屏本体进行移动,通过增大与手之间的摩擦,防止在抬的过程中手滑导致屏体摔落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智能户内侧发光透明屏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智能户内侧发光透明屏的保护框架正视局部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智能户内侧发光透明屏的保护框架局部俯视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智能户内侧发光透明屏的滚柱正视图。图中:1、透明屏本体;2、保护框架;3、第一盖板;31、U型板体;32、弧度部;33、摩擦凸条;4、固定螺栓;5、第二盖板;6、容纳腔;7、滚柱;8、弹性缓冲套;9、减震缓冲机构;91、轴承;92、固定块;93、伸缩杆;94、弹簧;10、凹槽;11、支撑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4所示,一种智能户内侧发光透明屏,包括透明屏本体1,透明屏本体1固定在保护框架2的内腔,保护框架2的左右侧壁上均固定有第一盖板3,且保护框架2的上下端均固定有第二盖板5,第一盖板3和第二盖板5均通过固定螺栓4与保护框架2固定连接,保护框架2的内腔设有多组容纳腔6且多组容纳腔6分布在保护框架2的四侧端内腔,多组容纳腔6内均固定有减震缓冲机构9且减震缓冲机构9均与滚柱7连接。多组滚柱7的远离透明屏本体1的一端均贯穿盖板并延伸至其外部,且多组滚柱7的外壁上固定有弹性缓冲套8,通过滚柱7与地面接触滚动,便于透明屏本体1的移动,设有弹性缓冲套8,可起到受力缓冲的作用,减少对透明屏本体1的伤害。第一盖板3包括U型板体31,U型板体31通过固定螺栓4与保护框架2固定连接,U型板体31的上下端均固定有多组呈均匀等间距排列的摩擦凸条33且摩擦凸条33的左侧设有弧度部32,设有摩擦凸条33可增加与手之间的摩擦,防止在抬着透明屏本体1进行搬运的过程中受的滑动。减震缓冲机构9包括轴承91,轴承91的底部固定块92且固定块92的下方呈左右对称设有伸缩杆93,两组伸缩杆93的上下端分别与固定块92的下端和容纳腔6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两组伸缩杆93上均套接有弹簧94且弹簧94的上下端分别与固定块92的上端和伸缩杆93的下端相抵触,通过减震缓冲机构9的弹簧94可对力进行缓冲,避免透明屏本体在移动的过程中受到损害。保护框架2的容纳腔6的内腔壁上呈左右对称设有凹槽10且凹槽10内均设有减震缓冲机构9,两组减震缓冲机构9上设有的轴承91的内环壁分别与滚柱7的两端固定连接,便于减震缓冲机构9对滚柱7进行受力缓冲。多组容纳腔6中相邻两组容纳腔6之间固定有支撑块11且支撑块11上设有与固定螺栓4相适配的固定孔,便于盖板与保护框架2的螺栓固定。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智能户内侧发光透明屏,本透明屏通过保护框架2下端(或上端)的滚柱7与地面接触,用手推动保护框架2便可使得其发生移动,在运动的过程中,可通过保护框架2下端的弹性缓冲套8进行初步缓冲减震,通过下端内腔设有的减震缓冲机构9进行二次缓冲减震(通过滚柱7压缩弹簧94进行缓冲),同时保护框架2左右端设有的滚柱7和减震缓冲机构9可在保护框架2在移动过程中发生碰撞时进行缓冲,保护透明瓶本体1不受碰撞损害,由于透明屏本体1大多数为长方形,长宽比例不一样,可根据实际情况(即移动空间的高低和移动的方便性)选择保护框架2的一端与地面接触并推动其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户内侧发光透明屏,包括透明屏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屏本体(1)固定在保护框架(2)的内腔,所述保护框架(2)的左右侧壁上均固定有第一盖板(3),且保护框架(2)的上下端均固定有第二盖板(5),所述第一盖板(3)和第二盖板(5)均通过固定螺栓(4)与保护框架(2)固定连接,所述保护框架(2)的内腔设有多组容纳腔(6)且多组容纳腔(6)分布在保护框架(2)的四侧端内腔,多组所述容纳腔(6)内均固定有减震缓冲机构(9)且减震缓冲机构(9)均与滚柱(7)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户内侧发光透明屏,包括透明屏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屏本体(1)固定在保护框架(2)的内腔,所述保护框架(2)的左右侧壁上均固定有第一盖板(3),且保护框架(2)的上下端均固定有第二盖板(5),所述第一盖板(3)和第二盖板(5)均通过固定螺栓(4)与保护框架(2)固定连接,所述保护框架(2)的内腔设有多组容纳腔(6)且多组容纳腔(6)分布在保护框架(2)的四侧端内腔,多组所述容纳腔(6)内均固定有减震缓冲机构(9)且减震缓冲机构(9)均与滚柱(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户内侧发光透明屏,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滚柱(7)的远离透明屏本体(1)的一端均贯穿盖板并延伸至其外部,且多组滚柱(7)的外壁上固定有弹性缓冲套(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户内侧发光透明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3)包括U型板体(31),所述U型板体(31)通过固定螺栓(4)与保护框架(2)固定连接,所述U型板体(31)的上下端均固定有多组呈均匀等间距排列的摩擦凸条(33)且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合利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