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齿轮箱、行星齿轮机构及轴承,其中,轴承包括轴承内圈、压紧套和滚子,内圈位于最内层,压紧套位于最外层,滚子位于内圈与压紧套之间。本方案公开的轴承,轴承的内圈与行星轮轴连接,轴承的滚子与行星轮的内壁接触,行星轮的内壁作为轴承外圈,省去了双列满装圆柱滚子轴承的外圈,以行星轮的内壁作为轴承外圈,滚子与行星轮的内壁之间为滚动摩擦,彻底解决了外圈相对于行星轮的内壁打滑的问题,从而也就彻底解决了行星轮的内壁拉伤和疲劳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齿轮箱、行星齿轮机构及轴承
本技术涉及齿轮箱
,特别涉及一种齿轮箱、行星齿轮机构及轴承。
技术介绍
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太阳轮04、行星轮01、行星轮轴03、内齿圈05和行星架06,如图1所示,行星轮01通过双列满装圆柱滚子轴承02安装在行星轮轴03上,行星轮01同时与太阳轮04和内齿圈05啮合。对于行星齿轮机构的传动,为了获得尽量大的承载能力和尽量小的内齿圈05尺寸,如图2所示,行星轮01通过两个双列满装圆柱滚子轴承02与行星轮轴03连接。双列满装圆柱滚子轴承02的外圈承受旋转负荷,双列满装圆柱滚子轴承02的内圈与行星轮轴03为间隙或过渡配合,双列满装圆柱滚子轴承02的轴承外圈与行星轮01的内孔为过盈配合。由于行星轮01同时与太阳轮04和内齿圈05相啮合,导致行星轮01的内孔承受的齿轮力沿切线方向的合力较大,造成行星轮01的内孔发生变形,从而减小了行星轮01内孔与双列满装圆柱滚子轴承02的轴承外圈配合的过盈量,容易造成行星轮内孔打滑、拉伤,造成行星轮疲劳损坏。通过多年实践证明,这种结构行星轮01的内孔打滑是不可避免的,常用的优化措施是将行星轮01的内孔进行硬化处理,提高行星轮01的内孔打滑时的抗磨损能力,使行星轮的使用寿命大幅提高,但仍然没能完全解决行星轮疲劳损坏的问题。因此,如何解决行星轮疲劳损坏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轴承,以解决行星轮疲劳损坏的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齿轮箱及行星齿轮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轴承,包括:内圈,所述内圈的外壁设置有两条滚道;滚子,所述滚子分别并排满装在两条所述滚道内;压紧套,用于压紧所述滚子在所述滚道内,且与所述滚道位置对应。优选的,在上述轴承中,所述压紧套为扎带。优选的,在上述轴承中,所述压紧套为橡胶套。一种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内齿圈;太阳轮,与所述内齿圈同轴布置;行星轮,设置在所述内齿圈与所述太阳轮之间且与所述内齿圈和所述太阳轮均啮合,所述行星轮通过轴承与行星轮轴连接,所述轴承为上述任意一个方案中记载的所述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安装在所述行星轮轴上,所述轴承的滚子与所述行星轮的内壁转动配合。优选的,在上述行星齿轮机构中,所述行星轮的内圈为渗碳淬火处理内圈。优选的,在上述行星齿轮机构中,每个所述行星轮通过两个所述轴承与行星轮轴连接。一种齿轮箱,包括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为上述任意一个方案中记载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轴承,包括内圈、压紧套和滚子,内圈位于最内层,压紧套位于最外层,滚子位于内圈与压紧套之间。本方案公开的轴承,轴承的内圈与行星轮轴连接,轴承的滚子与行星轮的内壁接触,行星轮的内壁作为轴承外圈,省去了双列满装圆柱滚子轴承的外圈,以行星轮的内壁作为轴承外圈,滚子与行星轮的内壁之间为滚动摩擦,彻底解决了外圈相对于行星轮的内壁打滑的问题,从而也就彻底解决了行星轮的内壁拉伤和疲劳损坏的问题。本方案还公开了行星齿轮机构,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内齿圈、太阳轮和行星轮。行星轮通过上述任意一个方案中记载的轴承与行星轮轴连接。由于轴承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轴承的行星齿轮机构也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本方案还公开了一种齿轮箱,包括行星齿轮机构,行星齿轮机构为上述任意一个方案中记载的行星齿轮机构。由于行星齿轮机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行星齿轮机构的齿轮箱也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行星齿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提供的轴承与行星轮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轴承与行星轮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轴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01、行星轮,02、双列满圆柱滚子轴承,03、行星轮轴,04、太阳轮,05、内齿圈,06、行星架;1、内圈,2、压紧套,3、滚子,4、行星轮,5、行星轮轴。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以解决行星轮疲劳损坏的问题。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齿轮箱及行星齿轮机构。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如图4所示,包括内圈1、压紧套2和滚子3。其中,内圈1位于最内层,压紧套2位于最外层,滚子3位于内圈1与压紧套2之间。内圈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滚子3的滚道,滚子3满装在滚道内,且滚子3通过压紧套2压紧在滚道上。本方案中,内圈1的外壁上设置有两条并排布置的滚道,每个滚道均沿着内圈1的外壁圆周开设,且两个滚道相互平行,相邻滚道之间存在凸起壁,凸起壁的高度与滚道的深度相等。其中滚道的深度为滚道沿内圈径向方向的深度。每个滚道内分别满装有滚子3,滚子3嵌入滚道后,形成两排单独的滚子带。滚子带为滚子满装在滚道内后,相邻滚子之间紧密贴合,由滚道内的滚子彼此贴合圆环形结构。本方案提供的轴承包括两个滚子带,两个滚子带通过凸起壁进行分隔。此处命名两个滚子带为第一滚子带和第二滚子带,第一滚子带的滚子与第二滚子带的滚子不接触。本方案公开的轴承的滚子3不需要通过保持架安装在内圈1的滚道内,增加了内圈1上布置的滚子3的数量,使得轴承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滚子3通过压紧套2压紧在内圈1上。工作时,需要拆除压紧套2,轴承的滚子3直接与行星轮4的内壁贴合,行星轮4的内壁作为轴承的外圈。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滚子3在内圈1的滚道内被压紧时是通过压紧套2实现,因此在轴承与行星轮4的内壁配合时,首先需要将轴承下端的滚子3的一部分装入行星轮4的内壁,此时行星轮4的内壁能够对轴承下端的滚子3起到压紧作用,拆除轴承下端的滚子3上套设的压紧套2,然后继续将轴承下端的滚子3完全装入行星轮4的内壁,此时行星轮4的内壁能够对轴承下端的滚子3起到完全压紧作用,滚子3不会自内圈1的滚道脱落,接着继续将轴承上端的滚子3的一部分装入行星轮4的内壁,此时行星轮4的内壁能够对轴承上端的滚子3起到压紧作用,拆除轴承上端的滚子3上套设的压紧套2,最后继续将轴承上端的滚子3完全装入行星轮4的内壁,此时行星轮4的内壁能够对轴承上端的滚子3起到完全压紧作用,滚子3不会自内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n内圈(1),所述内圈(1)的外壁设置有两条滚道;/n滚子(3),所述滚子(3)分别并排满装在两条所述滚道内;/n压紧套(2),用于压紧所述滚子(3)在所述滚道内,且与所述滚道位置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圈(1),所述内圈(1)的外壁设置有两条滚道;
滚子(3),所述滚子(3)分别并排满装在两条所述滚道内;
压紧套(2),用于压紧所述滚子(3)在所述滚道内,且与所述滚道位置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套(2)为扎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套(2)为橡胶套。
4.一种行星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齿圈;
太阳轮,与所述内齿圈同轴布置;
行星轮(4),设置在所述内齿圈与所述太阳轮之间且与所述内齿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福清,刘剑波,涂欢,谭斌,匡振骠,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