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尘式扒渣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9402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降尘式扒渣机,包括行走机构、驾驶室、扒渣铲板、落料斗、传动机构以及铲斗;所述驾驶室位于行走机构上部,并且所述驾驶室内设置的操控系统与行走机构驱动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由机械臂通过液压件连接组成,并且传动机构与操控系统驱动连接;所述铲斗铰接于传动机构上并与传动机构上的液压件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井下的扒渣机进行改进,在扒渣机机身增加一根洒水管,从扒渣机后侧一直固定到铲斗上,将采场的水管直接接到扒渣机的水箱内部,利用水箱内部的加压泵进行加压,使喷雾管喷出的水成雾状,扒渣机工可以边作业边喷雾降尘,减少了工时的同时降低灰尘对工作人员以及周围空气的污染,有效的降低了工人患尘肺病的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降尘式扒渣机
本技术涉及机械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可降尘式扒渣机。
技术介绍
扒渣机是井下作业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特种机械设备,通过扒渣机的机械化作业可以减小工人的劳动力,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但是扒渣机在井下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这些粉尘不仅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还严重危害井下工人的身体健康,工人长期吸入大量的粉尘,从而会患上严重的尘肺病,现有技术中为了减少职业危害,工人选择佩戴过滤棉口罩,扒渣机作业前先进行洒水降尘作业,然后再启动扒渣机进行作业,但是这种工作模式比较浪费时间,而且在扒渣机工作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粉尘,降尘效果不好,粉尘问题无法得到测底的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降尘式扒渣机,扒渣机工可以一边作业一边喷雾降尘,减少了工时的同时减小灰尘对工作人员以及周围空气的污染。本技术提出一种可降尘式扒渣机,包括行走机构、驾驶室、扒渣铲板、落料斗、传动机构以及铲斗;所述驾驶室位于行走机构上部,并且所述驾驶室内设置的操控系统与行走机构驱动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由机械臂通过液压件连接组成,并且传动机构与操控系统驱动连接;所述铲斗铰接于传动机构上并与传动机构上的液压件相连接;所述传动机构上靠近铲斗的位置处安装有降尘喷雾组件。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大臂、小臂;所述大臂的一端与行走机构铰接,另一端与小臂铰接,所述大臂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驱动大臂旋转的第一油缸,所述大臂的上部设置有用于驱动小臂旋转的第二油缸,所述第二油缸的底座与大臂铰接,所述第二油缸的活塞端与小臂的顶部铰接;所述小臂上部设置有用于驱动铲斗旋转的第三油缸,所述第三油缸的底座与小臂铰接,所述第三油缸的活塞端与小臂铰接;所述第三油缸的活塞端与小臂的铰接处还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该连接杆的末端与小臂铰接。优选的,所述降尘喷雾组件包括喷雾管、不锈钢管、输水软管以及水箱;所述不锈钢管沿第三油缸的长度方向设置于缸臂上,所述不锈钢管靠近铲斗的一端与喷雾管相连通,所述不锈钢管的另一端与输水软管相连接;所述水箱安装于行走机构上部靠近驾驶室的位置处,所述输水软管与该水箱内部设置的加压泵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喷雾管上均匀的设置有数个喷头。优选的,所述小臂、大臂的表面均匀的焊接有数个软管固定环,所述输水软管依次穿过该数个软管固定环实现固定,并且输水软管在小臂与大臂的铰接处预留有余量。优选的,所述不锈钢管与输水软管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弯头,所述不锈钢管通过弯头与输水软管连接,所述弯头朝向小臂方向。本技术对井下的扒渣机进行改进,在扒渣机机身增加一根洒水管,从扒渣机后侧一直固定到铲斗上,将采场的水管直接接到扒渣机的水箱内部,利用水箱内部的加压泵进行加压,使喷雾管喷出的水成雾状,扒渣机工可以一边作业一边喷雾降尘,减少了工时的同时减小灰尘对工作人员以及周围空气的污染,有效的降低了工人患尘肺病的几率。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可降尘式扒渣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可降尘式扒渣机的喷雾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行走机构;2、驾驶室;3、水箱;4、扒渣铲板;5、落料斗;6、传动机构;7、铲斗;8、喷雾管;9、不锈钢管;10、输水软管;11、软管固定环;12、弯头;13、喷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2,可降尘式扒渣机,包括行走机构1、驾驶室2、扒渣铲板4、落料斗5、传动机构6以及铲斗7;驾驶室2位于行走机构1上部,并且驾驶室2内设置的操控系统与行走机构1驱动连接;传动机构6由机械臂通过液压件连接组成,并且传动机构6与操控系统驱动连接;铲斗7铰接于传动机构6上并与传动机构6上的液压件相连接;传动机构6上靠近铲斗7的位置处安装有降尘喷雾组件,本技术中驾驶室2内部的操控系统与传动机构6之间的驱动连接采用现有技术,其工作原理以及连接结构不再赘述,本技术主要针对于传动机构6处安装的降尘喷雾组件,将该降尘喷雾组件与井下采场的水管直接相连接,铲斗7在工作的同时进行喷雾降尘作业,有效的减少粉尘的产生。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传动机构6包括大臂、小臂;其中大臂的一端与行走机构1铰接,另一端与小臂铰接,大臂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驱动大臂旋转的第一油缸,大臂的上部设置有用于驱动小臂旋转的第二油缸,第二油缸的底座与大臂铰接,第二油缸的活塞端与小臂的顶部铰接;小臂上部设置有用于驱动铲斗7旋转的第三油缸,第三油缸的底座与小臂铰接,第三油缸的活塞端与小臂铰接;第三油缸的活塞端与小臂的铰接处还连接有连接杆,该连接杆的末端与小臂铰接,通过驾驶室2内部的操控系统分别驱动不同的油缸动作,实现铲斗7的扒渣作业,本实施例中的传动机构6中大臂、小臂之间的连接结构以及动作均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方式。作为优选的实施例,降尘喷雾组件包括喷雾管8、不锈钢管9、输水软管10以及水箱3;不锈钢管9沿第三油缸的长度方向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降尘式扒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机构、驾驶室、扒渣铲板、落料斗、传动机构以及铲斗;/n所述驾驶室位于行走机构上部,并且所述驾驶室内设置的操控系统与行走机构驱动连接;/n所述传动机构由机械臂通过液压件连接组成,并且传动机构与操控系统驱动连接;/n所述铲斗铰接于传动机构上并与传动机构上的液压件相连接;/n所述传动机构上靠近铲斗的位置处安装有降尘喷雾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可降尘式扒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机构、驾驶室、扒渣铲板、落料斗、传动机构以及铲斗;
所述驾驶室位于行走机构上部,并且所述驾驶室内设置的操控系统与行走机构驱动连接;
所述传动机构由机械臂通过液压件连接组成,并且传动机构与操控系统驱动连接;
所述铲斗铰接于传动机构上并与传动机构上的液压件相连接;
所述传动机构上靠近铲斗的位置处安装有降尘喷雾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尘式扒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大臂、小臂;
所述大臂的一端与行走机构铰接,另一端与小臂铰接,所述大臂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驱动大臂旋转的第一油缸,所述大臂的上部设置有用于驱动小臂旋转的第二油缸,所述第二油缸的底座与大臂铰接,所述第二油缸的活塞端与小臂的顶部铰接;
所述小臂上部设置有用于驱动铲斗旋转的第三油缸,所述第三油缸的底座与小臂铰接,所述第三油缸的活塞端与小臂铰接;
所述第三油缸的活塞端与小臂的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光吴峰彭剑平王炳炜孙玉强孙仁锋孙加华豆娜林健张少博董国强夏自锋温骁东
申请(专利权)人: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