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缆报警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9344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缆报警锁,包括钢缆线、内钢缆、第一锁栓、第二锁栓以及报警锁;所述报警锁包括锁壳、锁芯壳、锁芯、转动架、警报锁止组件,所述转动架与锁芯壳内壁配合设置,所述第二锁栓穿过锁芯与警报锁止组件配合触控连接;所述警报锁止组件包括安装前壳、安装后壳、电池、蜂鸣器、电控板、第二开关单元、第一开关单元、按压棒以及指示灯,所述电控板与电池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所述钢缆线内设置内钢缆,使得钢缆线与报警锁之间形成回路,在钢缆线被切断时达到自动报警的目的,同时警报锁止组件在电控板的控制下,可以随时切换正常使用或戒备使用状态,有效提高了报警锁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缆报警锁
本技术涉及智能锁
,尤其涉及一种钢缆报警锁。
技术介绍
目前自行车、电动车、三轮车、摩托车等小型车辆通常采用的为扦杆报警锁。扦杆报警锁主要由扦杆、锁栓、外壳、后盖、前盖、锁芯等组成。虽然也设置有防盗结构,但还是不能起到真正的防盗功能,整车被破坏及整车被盗时有发生,因此,车主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钢缆报警锁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安全性高、具有报警效果、实用性强的钢缆报警锁。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钢缆报警锁,包括钢缆线、设置在钢缆线内的内钢缆、设置在钢缆线固定端的第一锁栓、设置在钢缆线活动端的第二锁栓以及分别与第一锁栓及第二锁栓配合连接的报警锁;所述报警锁包括锁壳、设置在锁壳内底部的锁芯壳、连接在锁芯壳内的锁芯、与锁芯同轴设置的转动架、设置在锁壳内且与锁芯壳上端配合连接的警报锁止组件,所述转动架与锁芯壳内壁配合设置,所述第二锁栓穿过锁芯与警报锁止组件配合触控连接;所述警报锁止组件包括安装前壳、与安装前壳配合连接的安装后壳、设置在安装后壳内的电池、连接在安装前壳上的蜂鸣器、设置在安装前壳内的电控板、与电控板底端配合连接的第二开关单元、与电控板上端配合连接且与蜂鸣器电性连接的第一开关单元、与第一开关单元配合连接的按压棒以及连接在控制板上的指示灯,所述电控板与电池电性连接。作为优选:所述锁芯壳中部设置有方便第二锁栓插入的连接插孔,所述锁芯壳前端设有与锁芯配合连接的第一装配腔,所述锁芯壳后端设置有与第一锁栓配合连接的第二装配腔,所述连接插孔与第一装配腔连通设置。作为优选:所述锁壳上还设有与蜂鸣器配合连接的定位开孔、与指示灯配合连接的第一装配孔以及与按压棒配合连接的第二装配孔。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锁栓上设有与转动架配合抵触设置的限位卡槽。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所述钢缆线内设置内钢缆,使得钢缆线与报警锁之间形成回路,在钢缆线被切断时达到自动报警的目的,同时警报锁止组件在电控板的控制下,可以随时切换正常使用或戒备使用状态,有效提高了报警锁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锁芯壳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控制图。附图标记:1、钢缆线;2、内钢缆;3、第一锁栓;30、第二锁栓;4、报警锁;5、限位卡槽;40、锁壳;41、锁芯壳;42、锁芯;43、转动架;44、警报锁止组件;410、连接插孔;411、第一装配腔;412、第二装配腔;440、安装前壳;441、安装后壳;442、电池;443、蜂鸣器;444、电控板;445、第一开关单元;446、按压棒;447、指示灯;400、定位开孔;401、第一装配孔;402、第二装配孔;403、第二开关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钢缆报警锁,包括钢缆线1、设置在钢缆线1内的内钢缆2、设置在钢缆线1固定端的第一锁栓3、设置在钢缆线1活动端的第二锁栓30以及分别与第一锁栓3及第二锁栓30配合连接的报警锁4;所述报警锁4包括锁壳40、设置在锁壳40内底部的锁芯壳41、连接在锁芯壳41内的锁芯42、与锁芯42同轴设置的转动架43、设置在锁壳40内且与锁芯壳41上端配合连接的警报锁止组件44,所述转动架43与锁芯壳41内壁配合设置,所述第二锁栓30穿过锁芯42与警报锁止组件44配合触控连接;所述警报锁止组件44包括安装前壳440、与安装前壳440配合连接的安装后壳441、设置在安装后壳441内的电池442、连接在安装前壳440上的蜂鸣器443、设置在安装前壳440内的电控板444、与电控板444底端配合连接的第二开关单元403、与电控板444上端配合连接且与蜂鸣器443电性连接的第一开关单元445、与第一开关单元445配合连接的按压棒446以及连接在控制板上的指示灯447,所述电控板444与电池442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445及第二开关单元403可以设置为触控开关,所述内钢缆2穿设在钢缆线1内,并在一端通过第一锁栓3与报警锁4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锁栓30配合报警锁4连接形成回路,在报警锁4上锁使用过程中,出现有人切断钢缆线1,电控板444会由于回路被切断,自启动蜂鸣器443及指示灯447闪烁报警,使得报警锁处于报警状态;所述电池442能为指示灯447和蜂鸣器443的使用供电;在第二锁栓30插入锁芯壳41并与第二开关单元403抵触并锁闭,需要打开报警锁4时,钥匙插入锁芯42,锁芯42配合转动架43转动时,将第二锁栓30脱离与第二开关单元403的抵触,使得二者脱离连接,实现开锁状态;在报警锁4处于戒备状态时,按下按压棒446,第一开关单元445打开,此时指示灯447会闪烁,由于电控板444处于随时戒备状态下,被碰触晃动超过一定幅度或者内钢缆2被剪断时,会使得蜂鸣器443报警,从而报警锁4处于报警状态,当锁被打开后解除报警状态;以上结构通过在所述钢缆线1内设置内钢缆2,使得钢缆线1与报警锁4之间形成回路,在钢缆线1被切断时达到自动报警的目的,同时警报锁止组件44在电控板444的控制下,可以随时切换正常使用或戒备使用状态,有效提高了报警锁4的安全性。本实施例中,所述锁芯壳41中部设置有方便第二锁栓30插入的连接插孔410,所述锁芯壳41前端设有与锁芯42配合连接的第一装配腔411,所述锁芯壳41后端设置有与第一锁栓3配合连接的第二装配腔412,所述连接插孔410与第一装配腔411连通设置,所述连接插孔410能够配合第二锁栓30插入,同时与第二开关单元403抵触后报警锁4处于锁止状态,同时所述第一装配腔411方便与锁芯42连接,第二装配腔412方便与第一锁栓3连接,从而保证报警锁4结构装配的合理性。本实施例中,所述锁壳40上还设有与蜂鸣器443配合连接的定位开孔400、与指示灯447配合连接的第一装配孔401以及与按压棒446配合连接的第二装配孔40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栓30上设有与转动架43配合抵触设置的限位卡槽5,所述所述转动架43通过卡位在限位卡槽5内定位,同时在解锁时,转动架43会下压限位卡槽5,使得第二锁栓30脱离与第二开关单元403的连接,从而第二锁栓30被取出,实现报警锁的解锁。本技术在使用时,需要锁紧报警锁4时,直接将第二锁栓30插入连接插孔410中并通过与转动架43的限位卡槽5抵触限位,此时第二锁栓30上端与第二开关单元403触控连接达到报警锁4的锁紧功能;需要解锁报警锁4时,钥匙插入锁芯42,转动架43会在锁芯42的联动下转动,转动过程中转动架43会下压限位卡槽5,使得第二锁栓30脱离与第二开关单元403的连接,从而第二锁栓30被取出,实现开锁状态;在报警锁4处于戒备状态时,按下按压棒446,第一开关单元445打开,此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缆报警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缆线、设置在钢缆线内的内钢缆、设置在钢缆线固定端的第一锁栓、设置在钢缆线活动端的第二锁栓以及分别与第一锁栓及第二锁栓配合连接的报警锁;/n所述报警锁包括锁壳、设置在锁壳内底部的锁芯壳、连接在锁芯壳内的锁芯、与锁芯同轴设置的转动架、设置在锁壳内且与锁芯壳上端配合连接的警报锁止组件,所述转动架与锁芯壳内壁配合设置,所述第二锁栓穿过锁芯与警报锁止组件配合触控连接;/n所述警报锁止组件包括安装前壳、与安装前壳配合连接的安装后壳、设置在安装后壳内的电池、连接在安装前壳上的蜂鸣器、设置在安装前壳内的电控板、与电控板底端配合连接的第二开关单元、与电控板上端配合连接且与蜂鸣器电性连接的第一开关单元、与第一开关单元配合连接的按压棒以及连接在控制板上的指示灯,所述电控板与电池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缆报警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缆线、设置在钢缆线内的内钢缆、设置在钢缆线固定端的第一锁栓、设置在钢缆线活动端的第二锁栓以及分别与第一锁栓及第二锁栓配合连接的报警锁;
所述报警锁包括锁壳、设置在锁壳内底部的锁芯壳、连接在锁芯壳内的锁芯、与锁芯同轴设置的转动架、设置在锁壳内且与锁芯壳上端配合连接的警报锁止组件,所述转动架与锁芯壳内壁配合设置,所述第二锁栓穿过锁芯与警报锁止组件配合触控连接;
所述警报锁止组件包括安装前壳、与安装前壳配合连接的安装后壳、设置在安装后壳内的电池、连接在安装前壳上的蜂鸣器、设置在安装前壳内的电控板、与电控板底端配合连接的第二开关单元、与电控板上端配合连接且与蜂鸣器电性连接的第一开关单元、与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旭日宋全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市旭日锁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