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模板连接转角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93090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板材连接件领域,尤其涉及建筑模板连接转角件,包括连接座,连接座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两个卡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相互垂直设置,一个卡接板与第一连接板之间、另一个卡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均形成插槽,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均插有用于对模板进行固定的固定件,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均设有容纳槽,容纳槽中放置有用于将模板抵紧的抵紧块,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调节螺栓的螺杆连接在抵紧块上。本方案实现能够对其他厚度(厚度较小)的模板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模板连接转角件
本技术涉及板材连接件领域,尤其涉及建筑模板连接转角件。
技术介绍
建筑模板是常见的建筑材料。建筑模板在搭建过程中,两个建筑模板相互垂直的部位需要使用转角件进行连接。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4754050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板材转角连接件,所述转角连接件包括连接座、固定于连接座顶部的第一连接板、以及固定于连接座右侧的第二连接板,连接座的右上角斜向右上方延设有卡接板,第一连接板的右侧顶部开设有第一固定槽,第二连接板的顶部右侧开设有第二固定槽。该技术的板材转角连接件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使用成本低,实用性强。该技术通过将板材插入到第一连接板与卡接板之间的空隙处或者将板材插入到第二连接板与卡接板的空隙处,并使用螺钉进行固定,从而实现了两个相互垂直的板材的连接。但是,由于第一连接板和卡接板之间的距离、第二连接板和卡接板之间的距离均为固定的,因此板材的厚度需要等于第一连接板和卡接板之间的距离或者等于第二连接板和卡接板之间的距离,而对于其他厚度(厚度较小)的板材,若使用上述转角连接件进行固定时,板材的侧面会与转角连接件之间产生间隙,这样易导致板材的固定不稳定,因此上述转角连接件无法对厚度较小的板材进行固定,只能对厚度等于第一连接板和卡接板之间的距离的板材或者等于第二连接板和卡接板之间的距离的板材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建筑模板连接转角件,以实现能够对其他厚度(厚度较小)的模板进行固定。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建筑模板连接转角件,包括连接座,连接座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两个卡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相互垂直设置,一个卡接板与第一连接板之间、另一个卡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均具有间隙而形成插槽,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均插有用于对模板进行固定的固定件,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均设有容纳槽,容纳槽中放置有用于将模板抵紧的抵紧块,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调节螺栓的螺杆连接在抵紧块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插槽用于使得模板插入到第一连接板和卡接板之间或者使得模板插入到第二连接板和卡接板之间。固定件用于将模板固定在转角件上。容纳槽用于容纳抵紧块,调节螺栓用于调节抵紧块与卡接板之间的距离。通过本方案,当模板的厚度较小时,可通过拧动调节螺栓,调节螺栓带动抵紧块向靠近模板的方向移动,抵紧块与模板的侧面相抵,这样模板的侧面虽然会与第一连接板或者第二连接板之间具有间隙,但是模板的侧面与抵紧块相抵,使得模板远离卡接板的侧面能够被固定,从而使得厚度较小的模板固定在转角件上比较稳定。另外通过对调节螺栓进行调节,从而能够调节抵紧块与卡接板之间的距离,进而能够对不同厚度的模板进行固定,相比现有的转角件,使得转角件的适用范围更广。进一步,第一连接板远离卡接板的侧面和第二连接板远离卡接板的侧面上均固定连接有容纳筒,调节螺栓的头部位于容纳筒中。由此,调节螺栓的头部位于容纳筒中,容纳筒对调节螺栓进行保护,从而可避免调节螺栓的头部受到外界的触碰而使得调节螺栓松动。进一步,固定件为固定螺钉。固定螺钉为转角件上常见的固定件,便于购买和配置。进一步,容纳筒朝向固定螺钉的侧面上设有若干轴向分布的通孔,固定螺钉的头部和调节螺栓的头部之间串联有钢丝,钢丝穿过通孔。由此,通孔用于使得钢丝穿过,这样能够使得固定螺钉的头部和调节螺栓的头部通过钢丝连接在一起。根据串联钢丝防松的原理,当固定螺钉有松动的趋势,它应该拉动钢丝,让临近的调节螺栓有旋紧的趋势,或者当调节螺栓有松动的趋势时,它也拉动钢丝,让临近的固定螺钉有旋紧的趋势,这样通过调节螺栓和固定螺钉的相互限制,能够避免调节螺栓和固定螺钉松动,使得转角件固定在模板上更加的牢固。进一步,抵紧块朝向卡接板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橡胶垫。由此,当抵紧块与模板相抵时,橡胶垫表面的摩擦力较大,能够提高抵紧块与模板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抵紧块对模板固定的更为稳定。进一步,容纳槽的形状和抵紧块的形状均为圆柱状,调节螺栓的螺杆固定连接在抵紧块上。由此,由于容纳槽的形状和抵紧块的形状均为圆柱状,容纳槽的内壁和抵紧块的外壁均为圆弧状,故转动调节螺栓时,容纳槽不会与抵紧块相抵,抵紧块能够在容纳槽中转动,这样不会因为容纳槽和抵紧块相抵而阻碍调节螺栓转动。进一步,容纳槽的形状和抵紧块的形状均为方形,调节螺栓的螺杆转动连接在抵紧块上。由此,虽然容纳槽的形状和抵紧块的形状均为方形,抵紧块的边角会与容纳槽的内壁相抵,抵紧块不能在容纳槽中转动,但是调节螺栓与抵紧块转动连接,从而也能够使得调节螺栓能够正常转动,避免调节螺栓无法转动。进一步,抵紧块远离卡接板的侧面上设有转动孔,调节螺栓的螺杆的端部位于转动孔中。由此,通过调节螺栓的螺杆的端部在转动孔中转动,从而实现了调节螺栓的螺杆与抵紧块之间的相对转动。进一步,抵紧块垂直于卡接板方向的投影落在卡接板上。由此,由于抵紧块垂直于卡接板方向的投影落在卡接板上,故卡接板的长度较长,当抵紧块与模板相抵时,模板与卡接板的接触面积较大,从而使得模板的固定更加的稳定。进一步,转动孔中设有轴承。由此,使得调节螺栓的螺杆与转动孔之间转动的更加稳定、顺畅。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建筑模板连接转角件的正向剖视图;图2为实施例2中建筑模板连接转角件的正向剖视图;图3为实施例3中建筑模板连接转角件的正向剖视图;图4为图3中A的放大图;图5为调节螺栓和固定螺钉之间串联钢丝的仰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连接座1、第一连接板2、第二连接板3、卡接板4、固定螺钉5、容纳槽6、调节螺栓7、抵紧块8、容纳筒9、钢丝10、通孔11、模板12。实施例1基本如附图1所示:建筑模板连接转角件,包括连接座1,连接座1上一体成型有第一连接板2、第二连接板3和两个卡接板4,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3相互垂直设置,两个卡接板4连接于连接座1的右上角,两个卡接板4相互垂直且一体成型设置,上方的卡接板4与第一连接板2之间、下方的卡接板4和第二连接板3之间均形成用于模板12插入的插槽。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3上均插有用于对模板12进行固定的固定件,本实施例中的固定件为固定螺钉5,固定螺钉5靠近于连接座1,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3上均设有用于使固定螺钉5穿过的孔,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3上均设有容纳槽6,固定螺钉5位于容纳槽6和连接座1之间,容纳槽6中放置有用于将模板12抵紧的抵紧块8,抵紧块8朝向卡接板4的侧面上粘接有橡胶垫。本实施例中的容纳槽6内部空间的形状和抵紧块8的形状均为圆柱状,这样抵紧块8位于容纳槽6中可进行转动。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3上均设有与容纳槽6连通的螺纹孔,螺纹孔中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7,调节螺栓7的螺杆焊接在抵紧块8上。下方的卡接板4的右端位于容纳槽6的右侧,上方的卡接板4的顶端位于容纳槽6的上侧,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建筑模板连接转角件,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两个卡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相互垂直设置,一个卡接板与第一连接板之间、另一个卡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均具有间隙而形成插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均插有用于对模板进行固定的固定件,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均设有容纳槽,容纳槽中放置有用于将模板抵紧的抵紧块,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的螺杆连接在抵紧块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模板连接转角件,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两个卡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相互垂直设置,一个卡接板与第一连接板之间、另一个卡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均具有间隙而形成插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均插有用于对模板进行固定的固定件,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均设有容纳槽,容纳槽中放置有用于将模板抵紧的抵紧块,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的螺杆连接在抵紧块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板连接转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卡接板的侧面和第二连接板远离卡接板的侧面上均固定连接有容纳筒,所述调节螺栓的头部位于容纳筒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模板连接转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固定螺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模板连接转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筒朝向固定螺钉的侧面上设有若干轴向分布的通孔,所述固定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畏盘钦卿江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