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蚌埠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原竹交叉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92443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12
一种原竹交叉连接件,包括底板和定位桩头,底板水平布置,定位桩头为竖直布置的圆柱形,定位桩头设于底板上侧,定位桩头上设有若干上下间隔布置且沿径向贯穿桩头的第一通孔,上下间隔布置若干第一通孔的轴线交叉错位,每个第一通孔内均设有限位螺杆,限位螺杆两端均超出第一通孔,底板周向超出定位桩头,底板绕定位桩头周向设有若干沿竖直向贯穿底板的第二通孔,每个第二通孔内穿设有竖直布置的调节螺杆,调节螺杆位置上对应底板的上侧和下侧分别旋装有一个调节螺母,两个调节螺母夹设于底板两侧,底板下侧设有至少一个抱箍。本连接件用于原竹的横纵交叉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连接稳定、安全可靠且外型美观,还可以拆除抱箍,实现原竹接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原竹交叉连接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原竹交叉连接件。
技术介绍
在全球绿色、节能环保的大趋势下,原竹凭借其生长速度快、产量高、高韧性、组织整齐致密、抗菌抑菌、舒适美观等特点,近年来在工程界备受青睐,尤其是运用在旅游景观地区。原竹作为一种天然的生物复合材料,在长期的生长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从宏观到微观不同尺度的分级结构,且外观尺寸规格大小不一,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遇到两个原竹交叉连接的问题,而竹材作为空心结构,中空为尖削度大,不易加工,节点处难以保证其刚性,常见的节点构造包括:捆绑连接、铁钉固定法、穿斗式节点等等,这类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的受力不均匀易发生突然破坏,有的对竹材侵入性损伤大,而且严重影响了整体结构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原竹交叉连接件,用于原竹的横纵交叉连接,其连接稳定、安全可靠且外型美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原竹交叉连接件,包括底板和定位桩头,底板水平布置,定位桩头为竖直布置的圆柱形,定位桩头设于底板上侧,定位桩头上设有若干上下间隔布置且沿径向贯穿桩头的第一通孔,上下间隔布置若干第一通孔的轴线交叉错位,每个第一通孔内均设有限位螺杆,限位螺杆两端均超出第一通孔,底板周向超出定位桩头,底板绕定位桩头周向设有若干沿竖直向贯穿底板的第二通孔,每个第二通孔内穿设有竖直布置的调节螺杆,调节螺杆位置上对应底板的上侧和下侧分别旋装有一个调节螺母,两个调节螺母夹设于底板两侧,底板下侧设有至少一个抱箍。为简单说明问题起见,以下对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原竹交叉连接件均简称为本连接件。通过两个本连接件可以将两个同轴的原竹和一个与上述两个同轴的原竹走向相垂直的原竹交叉连接,具体如下:取下所有限位螺杆和调节螺杆,将两个同轴的原竹分别套设与两个本连接件的定位桩头上,根据每个第一通孔的位置在原竹上打孔,然后将限位螺杆从原竹外穿入第一通孔,使限位螺杆两端均超出原竹,并且通过与限位螺杆相匹配的限位螺母固定;然后将两个本连接件的底板相对布置,用两个本连接件的抱箍同时禁锢另一个原竹的中部,然后将两个本连接件共用一套调节螺杆拉紧固定,即,每个调节螺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本连接件的第二通孔,并且分别通过对应的调节螺母固定并拉紧。另外,两个本连接件用等同于上述的连接方式,将抱箍拆除,通过调节拉杆使得连接有同轴原竹两个底板相贴靠,可以实现原竹的接长。本连接件的优点:本连接件用于原竹的横纵交叉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连接稳定、安全可靠且外型美观。为达到本连接件更好的使用效果,其优选方案如下: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底板下侧设有上凹的圆弧形凹槽,抱箍设于凹槽内。夹设于两个本连接件之间的那个原竹可以卡入凹槽内,防止发生滚动,这样可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连接件的主视图。图3是本连接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3,一种原竹交叉连接件,包括底板1和定位桩头2,底板1水平布置,定位桩头2为竖直布置的圆柱形,定位桩头2设于底板1上侧,定位桩头2上设有两个上下间隔布置且沿径向贯穿桩头2的第一通孔21,上下间隔布置两个第一通孔21的轴线垂直交叉,每个第一通孔21内均设有限位螺杆3,限位螺杆3两端均超出第一通孔21,底板1周向超出定位桩头2,底板1绕定位桩头2周向设有四个沿竖直向贯穿底板1的第二通孔11,每个第二通孔11内穿设有竖直布置的调节螺杆4,调节螺杆4位置上对应底板1的上侧和下侧分别旋装有一个调节螺母41,两个调节螺母41夹设于底板1两侧,底板1下侧设有上凹的圆弧形凹槽12,凹槽12内设有两个抱箍通过两个本连接件可以将两个同轴的原竹和一个与上述两个同轴的原竹走向相垂直的原竹交叉连接,具体如下:取下所有限位螺杆3和调节螺杆4,将两个同轴的原竹分别套设与两个本连接件的定位桩头2上,根据每个第一通孔21的位置在原竹上打孔,然后将限位螺杆3从原竹外穿入第一通孔21,使限位螺杆3两端均超出原竹,并且通过与限位螺杆3相匹配的限位螺母31固定;然后将两个本连接件的底板1相对布置,用两个本连接件的抱箍同时禁锢另一个原竹的中部,然后将两个本连接件共用一套调节螺杆4拉紧固定,即,每个调节螺杆4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本连接件的第二通孔11,并且分别通过对应的调节螺母41固定并拉紧。本连接件的优点:本连接件用于原竹的横纵交叉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连接稳定、安全可靠且外型美观。夹设于两个本连接件之间的那个原竹可以卡入凹槽12内,防止发生滚动,这样可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两个同轴的原竹为竖向走向,另一个原竹为水平向,这仅是举出的一种实施例,并不仅限于这种连接方式,比如在此基础上做出的任意角度翻转,还有同轴的两个原竹可以是两个原竹,也可以是为了进行十字交叉连接而由一根原竹切断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原竹交叉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和定位桩头,底板水平布置,定位桩头为竖直布置的圆柱形,定位桩头设于底板上侧,定位桩头上设有若干上下间隔布置且沿径向贯穿桩头的第一通孔,上下间隔布置若干第一通孔的轴线交叉错位,每个第一通孔内均设有限位螺杆,限位螺杆两端均超出第一通孔,底板周向超出定位桩头,底板绕定位桩头周向设有若干沿竖直向贯穿底板的第二通孔,每个第二通孔内穿设有竖直布置的调节螺杆,调节螺杆位置上对应底板的上侧和下侧分别旋装有一个调节螺母,两个调节螺母夹设于底板两侧,底板下侧设有至少一个抱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竹交叉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和定位桩头,底板水平布置,定位桩头为竖直布置的圆柱形,定位桩头设于底板上侧,定位桩头上设有若干上下间隔布置且沿径向贯穿桩头的第一通孔,上下间隔布置若干第一通孔的轴线交叉错位,每个第一通孔内均设有限位螺杆,限位螺杆两端均超出第一通孔,底板周向超出定位桩头,底板绕定位桩头周向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玲玲王志远刘惠惠张恒王传虎
申请(专利权)人:蚌埠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