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洗衣机内筒的称重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9146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1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洗衣机内筒的称重传感器,其包括:弹性体,呈三角形结构,弹性体从底边向顶角方向延伸对称形成两第一凹槽,在弹性体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开口朝向底边的呈凹形结构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与所述弹性体的底边不连接,其中,第一、第二凹槽之间形成一受压可发生弹性形变的变形梁,在两变形梁之间开设有固定洗衣机内筒的第一安装孔;两个电组应变计,分别设置在一个变形梁上,用于在变形梁发生弹性形变后检测变形梁的形变量进而检测洗衣机内筒的整体重量。本申请通过将弹性体设置成三角形结构并且在在弹性体的第一、第二凹槽之间形成变形梁,洗衣机内筒的整体重量可均匀分散到整个弹性体上,提高了传感器的抗过载能力和称重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洗衣机内筒的称重传感器
本技术属于传感器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洗衣机内筒的称重传感器。
技术介绍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称重传感器是传感器的其中一种,主要用来检测待称重物件的重量,称重传感器一般包括弹性体以及设置在弹性体上的电阻应变计,当弹性体受压发生弹性形变时,电阻应变计可感应弹性体的形变量从而检测待测物体的重量,称重传感器的使用范围广,可以安装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件上,但是目前的称重传感器并没有对其形状结构进行优化,普遍存在抗过载能力差,称重准确性差,不易于安装,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洗衣机内筒的称重传感器,以解决现有的称重传感器抗过载能力差,称重准确性差,不易于安装,使用寿命短的问题的技术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应用于洗衣机内筒的称重传感器,其包括:弹性体,呈三角形结构,弹性体从底边向顶角方向延伸对称形成两第一凹槽,两第一凹槽平行弹性体的中心线设置,在弹性体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开口朝向底边的呈凹形结构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与所述弹性体的底边不连接,其中,第一、第二凹槽之间形成一受压可发生弹性形变的变形梁,在两变形梁之间开设有固定洗衣机内筒的第一安装孔;两个电组应变计,分别设置在一个变形梁上,用于在变形梁发生弹性形变后检测变形梁的形变量进而检测洗衣机内筒的整体重量。进一步地,弹性体为等边三角形或等腰直角三角形。进一步地,变形梁的长度为8-10mm,宽度为5-7mm。进一步地,弹性体的两底角以及顶角处分别开设有用于将弹性体固定到外部的第二安装孔。进一步地,弹性体的厚度为2.5-3.2mm。进一步地,第一、第二凹槽的槽宽为3-5mm。进一步地,弹性体为金属件。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应用于洗衣机内筒的称重传感器通过将弹性体设置成三角形结构并且在在弹性体的第一、第二凹槽之间形成变形梁,当洗衣机内筒安装到变形梁后,洗衣机内筒的整体重量会分散到整个弹性体上,使得弹性体受力均匀,提高了弹性体的抗过载能力差,避免弹性体局部受到过大的压力而发生塑性形变影响到称重的准确性,可延长弹性体的使用寿命,同时,三角形结构与洗衣机内筒配合度较好,便于传感感器的安装,可提高安装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应用于洗衣机内筒的称重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应用于洗衣机内筒的称重传感器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应用于洗衣机内筒的称重传感器的侧视图。附图标记:1:弹性体;101:第一凹槽;102:第二凹槽;103:第一安装孔;104:第二安装孔;105:变形梁;2:电组应变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洗衣机内筒的称重传感器,其包括:弹性体1,弹性体1呈三角形结构,弹性体1上从底边向顶角方向延伸开设有对称的两条第一凹槽101,两条第一凹槽101具体是平行弹性体1的中心线设置的,在弹性体1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开口朝向底边的第二凹槽102,第二凹槽102呈凹形结构,第二凹槽102与弹性体1的底边不连接,具体的,第一、第二凹槽102之间形成一变形梁105,变形梁105受到压力后会发生弹性形变,在两变形梁105之间开设有固定洗衣机内筒的第一安装孔103;两个电组应变计2,每个电组应变计2分别设置在一个变形梁105上,电组应变计2的作用是在变形梁105发生弹性形变后检测变形梁105的形变量进而检测洗衣机内筒的整体重量。本申请的传感器主要是安装在智能洗衣机中的内筒底部的,用来检测洗衣机内筒放入衣物后的重量并将检测结果向外传输进行显示或发送至用户的智能设备上。现有的洗衣机上的称重传感器的弹性体1为长条形结构,电组应变计2对称安装在其上,长条形的弹性体1整体结构强度差,抗过载能力差,当受到较大的压力后容易发生塑性形变,降低了称重的准确度,使用寿命短,并且长条形的弹性体1与洗衣机内筒的形状不适配,安装不便,当弹性体1发生塑性形变后需要进行更换,维护成本大。本申请的弹性体1采用三角形结构,并且在第一、第二凹槽102之间形成变形梁105,当洗衣机内筒安装在称重传感器后,洗衣机内筒的整体重量会均匀分布到弹性体1的各个部位,可避免变形梁105受力过大发生塑性形变而损坏,增加了弹性件的抗过载能力,在变形梁105不容易发生塑性形变的情况下,称重传感器的称重准确度得到提升,使用寿命得到延长。本申请的两个变形梁105之间是相互连接的,这样可以进一步保证两变形梁105的结构强度,增强变形梁105的承载能力,弹性体1可以承载重量较重的物件,增强抗过载能力。具体的,电组应变计2上连接有引线,引线的一端与电组应变计2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的显示模块或通信模块连接,用于将电组应变计2检测到的信号传输到显示模块进行显示或通过通信模块将信号发送到用户的智能设备上。具体的,弹性体1可以设置呈等边三角形或者等腰直角三角形,由于等边三角形或者等腰直角三角形结构具有对称性,使得受力更加均匀。具体的,第一安装孔103位于两变形梁105之间的对称轴上,这样,洗衣机内筒安装在第一安装孔103后重量能均匀的分散到整个弹性体1上,使得弹性体1受力均匀,避免弹性体1局部受力过大而损坏。优选的,变形梁105的长度应保证在8-10mm左右,宽度应保证在5-7mm,这样,才可以保证变形梁105具有较强的支撑力,避免变形梁105受力过大而发生塑性形变。具体的,弹性体1的两底角以及顶角处分别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04,第二安装孔104的作用是将弹性体固定到洗衣机的安装板上,具体的,可通过螺丝等固定件进行固定,本申请将第二安装孔104分别设置在两底角以及顶角处可以保证弹性体1安装的更加稳定,避免弹性体1晃动导致检测不精确。优选的,弹性体1的厚度d设置成2.5-3.2mm,这样才可以保证弹性体1具有较强的支撑力。经多次试验所得,优选的,第一凹槽101、第二凹槽102的槽宽为3-5mm,这样可保证弹性体1的整体的结构强度。可选的,弹性体1为金属件,金属件具有耐磨易加工的特性,可降低维修陈本以及提高加工的效率。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洗衣机内筒的称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弹性体,呈三角形结构,所述弹性体从底边向顶角方向延伸对称形成两第一凹槽,两所述第一凹槽平行所述弹性体的中心线设置,在所述弹性体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开口朝向所述底边的呈凹形结构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弹性体的底边不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第二凹槽之间形成一受压可发生弹性形变的变形梁,在两所述变形梁之间开设有固定洗衣机内筒的第一安装孔;/n两个电组应变计,分别设置在一个变形梁上,用于在所述变形梁发生弹性形变后检测所述变形梁的形变量进而检测所述洗衣机内筒的整体重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洗衣机内筒的称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弹性体,呈三角形结构,所述弹性体从底边向顶角方向延伸对称形成两第一凹槽,两所述第一凹槽平行所述弹性体的中心线设置,在所述弹性体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开口朝向所述底边的呈凹形结构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弹性体的底边不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第二凹槽之间形成一受压可发生弹性形变的变形梁,在两所述变形梁之间开设有固定洗衣机内筒的第一安装孔;
两个电组应变计,分别设置在一个变形梁上,用于在所述变形梁发生弹性形变后检测所述变形梁的形变量进而检测所述洗衣机内筒的整体重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洗衣机内筒的称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为等边三角形或等腰直角三角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洗衣机内筒的称重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新民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瑞莱斯精密电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