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9068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装置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沉降池,所述沉降池的底部设置有底槽,所述底槽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提拉杆;所述底槽中设置有多个箱口敞开的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侧壁均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收集箱的上部设置有第二提拉杆;所述沉降池中还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位于收集箱的上方;所述沉降池的上部设置有曝气单元和抽水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不仅能够克服占地面积大的缺陷,而且还能使得使用者极其方便地将污水沉降物从污水处理装置中取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日渐深入,人们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越发注重对污水的处理。现有的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通常是由沉降池、曝气池、砂滤池、填料池和排水池等构成,虽然可以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却存在着占地面积大的缺陷,且存在着不易将沉降物从污水处理装置中取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装置,不仅能够克服占地面积大的缺陷,而且还能使得使用者极其方便地将污水沉降物从污水处理装置中取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沉降池,所述沉降池的底部设置有底槽,所述底槽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提拉杆;所述底槽中设置有多个箱口敞开的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侧壁均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收集箱的上部设置有第二提拉杆;所述沉降池中还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位于收集箱的上方;所述沉降池的上部设置有曝气单元和抽水单元。进一步地,所述底槽与沉降池的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沉降池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滑槽,底槽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滑槽相匹配的第一滑块。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与沉降池的侧壁滑动连接,沉降池的侧壁设置有第二滑槽,过滤网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二滑槽相匹配的第二滑块。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提拉杆上设置有便于提拉的凹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提拉杆上设置有便于提拉的提拉环。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箱包括箱底和箱壁,所述箱底与箱壁卡合连接,且箱底的侧端与箱壁的侧端铰接,箱底与箱壁的连接处通过紧固螺栓进行固定。进一步地,所述曝气单元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鼓风机,与鼓风机相连接的导气管。进一步地,所述抽水单元包括固定支架、设置在固定支架上的连接绳、设置在连接绳另一端的过滤容器、设置在过滤容器中的水泵、与水泵相连接的抽水管和与水泵相连接的输电线缆,所述过滤容器的侧壁和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进一步地,所述抽水单元还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托物容器、设置在托物容器中的蓄电池,所述蓄电池通过输电线缆为水泵提供电能。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箱为长方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其一,本技术所述的沉降池是设置在地面之下的,故而相较于污水进水口高于地面的污水处理装置,能够降低污水输送至设置在高于地面的污水处理装置所需的能耗和成本,而且,在修建沉降池的过程中,可借助于废弃的池塘或坑洞对其进行改建完善即可,可大大降低施工强度和所需耗费的人力物力。其二,由于本技术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使用者可以通过收集箱将污水中的沉降物从沉降池中取出,而非采用传统的一点一点挖取的方法,显然,前者的效率更更高,就连少量残存在收集箱之间、收集箱与沉降池之间夹缝中的沉降物以及在取出沉积箱中过程中坠落的沉降物,也可以通过底槽对其进行收集,从而使得只要将底槽从沉降池中拉出,便可达到将沉降物从彻底取出的目的。其三,相较于现有的沉降池、曝气池、砂滤池、填料池和排水池一字排开的类型的污水处理装置,本技术所述的装置由于沉降、曝气、排水等过程和操作均在一个池子中进行,故而更加节省占地面积。其四,由于收集箱为长方体,故而更加容易更充分地占据沉降池的空间,且尽可能多的将沉降物收集起来。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滑槽、第一滑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滑槽、第二滑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收集箱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沉降池;2、底槽;3、第一提拉杆;4、收集箱;5、第一通孔;6、第二提拉杆;7、过滤网;8、第一滑槽;9、第一滑块;10、第二滑槽;11、第二滑块;12、凹槽;13、提拉环;14、箱底;15、箱壁;16、紧固螺栓;17、鼓风机;18、导气管;19、固定支架;20、连接绳;21、过滤容器;22、水泵;23、抽水管;24、输电线缆;25、第二通孔;26、托物容器;27、蓄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清楚阐述本技术的内容,但本技术的保护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如图1-4所示,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沉降池1,所述沉降池1的底部设置有底槽2,所述底槽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提拉杆3;所述底槽2中设置有多个箱口敞开的收集箱4,所述收集箱4的侧壁均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5,所述收集箱4的上部设置有第二提拉杆6;所述沉降池1中还设置有过滤网7,所述过滤网7位于收集箱4的上方;所述沉降池1的上部设置有曝气单元和抽水单元。所述第一通孔5用于供微生物通过,从而加强沉降池内有机物与微生物与溶解氧的接触,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所述底槽2与沉降池1的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沉降池1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滑槽8,底槽2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滑槽8相匹配的第一滑块9。所述过滤网7与沉降池1的侧壁滑动连接,沉降池1的侧壁设置有第二滑槽10,过滤网7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二滑槽10相匹配的第二滑块11。所述第一提拉杆3上设置有便于提拉的凹槽12。所述第二提拉杆6上设置有便于提拉的提拉环13。所述收集箱4包括箱底14和箱壁15,所述箱底14与箱壁15卡合连接,且箱底14的侧端与箱壁15的侧端铰接,箱底14与箱壁15的连接处通过紧固螺栓16进行固定。所述曝气单元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鼓风机17,与鼓风机17相连接的导气管18。所述抽水单元包括固定支架19、设置在固定支架19上的连接绳20、设置在连接绳20另一端的过滤容器21、设置在过滤容器21中的水泵22、与水泵22相连接的抽水管23和与水泵22相连接的输电线缆24,所述过滤容器21的侧壁和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25。所述第二通孔25用于使得沉降池1中的积水进入过滤容器21中,相较于直接将水泵22放入沉降池1中抽取积水的方法,可以更好的避免沉降池1中的沉降物将水泵22堵塞住。所述抽水单元还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托物容器26、设置在托物容器26中的蓄电池27,所述蓄电池27通过输电线缆为水泵22提供电能。所述收集箱4为长方体。具体的,在将污水排放进沉降池1之前,先将底槽2放入沉降池1中,再将收集箱4整齐有序的放入底槽2中;然后再将过滤网7下放到沉降池中,使得过滤网7的底部与收集箱4的顶部相抵触,从而增强过滤网7的稳定性;随后,再将污水排放到沉降池中,污水排放完毕后,再将过滤网7从沉降池中取出,进而除去污水中较大的塑料袋、树枝等垃圾污物;之后,对沉降池中的污水进行静置,在此过程中,颗粒状的杂质等沉降物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沉降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池的底部设置有底槽,所述底槽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提拉杆;/n所述底槽中设置有多个箱口敞开的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侧壁均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收集箱的上部设置有第二提拉杆;/n所述沉降池中还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位于收集箱的上方;/n所述沉降池的上部设置有曝气单元和抽水单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沉降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池的底部设置有底槽,所述底槽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提拉杆;
所述底槽中设置有多个箱口敞开的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侧壁均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收集箱的上部设置有第二提拉杆;
所述沉降池中还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位于收集箱的上方;
所述沉降池的上部设置有曝气单元和抽水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槽与沉降池的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沉降池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滑槽,底槽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滑槽相匹配的第一滑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与沉降池的侧壁滑动连接,沉降池的侧壁设置有第二滑槽,过滤网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二滑槽相匹配的第二滑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拉杆上设置有便于提拉的凹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代新唐金力尹青雷牛士龙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亚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