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智能化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49063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立体智能化水处理系统,其包括沿污水进入路线依次连通设置的预处理系统、菌群重育系统及PH调节系统,预处理系统被配置为过滤水中的杂质及颗粒物;菌群重育系统包括位于预处理系统下游的杀菌单元及位于杀菌单元下游的益生菌繁育单元;PH调节系统包括位于益生菌繁育单元下游的细粒生化球处理池,细粒生化球处理池被配置为调节水的PH。经过对养殖废水的预处理过滤杂质及颗粒物,杀菌单元去除水体里的有害病毒及危害物体,益生菌繁育单元重育对水产养殖有益的益生菌,最后通过PH调节系统调节水体的PH值。经上述净化处理后的水可重新用于水产养殖,通过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及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智能化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立体智能化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水产养殖行业正处于一个传统高产放养模式向规模化养殖、质量效益转变的转型期,但由于大部分水产养殖仍采用大引大排的方式,既极大地消耗了水资源,而且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投放的饲料残余和鱼、虾、蟹类排泄物形成的污染水对水体、池塘底泥等造成了污染,使得养殖水体日趋富营养化,对周边水域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危害。目前,对养殖废水的处理方式主要是直接排放或经简单处理后排放,这种方式对水资源的利用率交底,且对周边水域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大。因此,亟需一种立体智能化水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智能化水处理系统,能够对养殖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并循环利用水资源。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立体智能化水处理系统,包括沿污水进入路线依次连通设置的预处理系统、菌群重育系统及PH调节系统,所述预处理系统被配置为过滤水中的杂质及颗粒物;所述菌群重育系统包括位于所述预处理系统下游的杀菌单元及位于所述杀菌单元下游的益生菌繁育单元;所述PH调节系统包括位于所述益生菌繁育单元下游的细粒生化球处理池,所述细粒生化球处理池被配置为调节水的PH。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预处理系统包括粗滤装置及细滤装置,所述细滤装置位于所述粗滤装置的下游。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粗滤装置为漩涡分离机,所述细滤装置为微粒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杀菌单元为紫外线杀菌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益生菌繁育单元包括位于所述杀菌单元下游的益生菌产生池及位于所述益生菌产生池下游的生化球池,所述益生菌产生池被配置为产生少量益生菌,所述生化球池内设置有生化球,所述生化球池被配置为对益生菌进行繁育。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益生菌产生池的池口处设置有喷淋管,喷淋管连接所述杀菌单元的出水口。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益生菌产生池内设置有清洁毛刷,所述清洁毛刷被配置为净化水质并产生部分益生菌。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PH调节系统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细粒生化球处理池下游的二次处理池,所述二次处理池内设置有麦饭石。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立体智能化水处理系统还包括连接于所述PH调节系统下游的后处理系统,所述后处理系统被配置为进一步净化水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后处理系统包括后处理池,所述后处理池内设置有生化棉和/或瓷环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立体智能化水处理系统,包括沿污水进入路线依次连通设置的预处理系统、菌群重育系统及PH调节系统,预处理系统被配置为过滤水中的杂质及颗粒物;菌群重育系统包括位于预处理系统下游的杀菌单元及位于杀菌单元下游的益生菌繁育单元;PH调节系统包括位于益生菌繁育单元下游的细粒生化球处理池,细粒生化球处理池被配置为调节水的PH。经过对养殖废水的预处理过滤杂质及颗粒物,杀菌单元去除水体里的有害病毒及危害物体,益生菌繁育单元重育对水产养殖有益的益生菌,最后通过PH调节系统调节水体的PH值,使水体处于合适的PH值范围。经上述净化处理后的水可重新用于水产养殖,通过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及对环境的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立体智能化水处理系统的示意图。图中:10、预处理系统;20、菌群重育系统;30、PH调节系统;40、后处理系统;11、漩涡分离机;12、微粒机;21、紫外线杀菌机;22、益生菌产生池;221、喷淋管;222、清洁毛刷;23、生化球池;31、细粒生化球处理池;32、二次处理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立体智能化水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该立体智能化水处理系统包括沿污水进入路线依次连通设置的预处理系统10、菌群重育系统20及PH调节系统30,预处理系统10被配置为过滤水中的杂质及颗粒物;菌群重育系统20包括位于预处理系统10下游的杀菌单元及位于杀菌单元下游的益生菌繁育单元;PH调节系统30包括位于益生菌繁育单元下游的细粒生化球处理池31,细粒生化球处理池31被配置为调节水的PH。经过对养殖废水的预处理过滤杂质及颗粒物,杀菌单元去除水体里的有害病毒及危害物体,益生菌繁育单元重育对水产养殖有益的益生菌,最后通过PH调节系统30调节水体的PH值,使水体处于合适的PH值范围。经上述净化处理后的水可重新用于水产养殖,通过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及对环境的污染。预处理系统10包括粗滤装置及细滤装置,细滤装置位于粗滤装置的下游。具体地,粗滤装置为漩涡分离机11,细滤装置为微粒机12。漩涡分离机11用于过滤水体内的粗垃圾,微粒机12用于过滤水体内的细垃圾及小颗粒物。微粒机12内装有污水处理膜,水体经过处理后,进入下一步净化。污水中的排泄物、残饵由微粒机12的污水处理膜吸纳后,直接脱水颗粒化,集中存储。经过粗滤装置和细滤装置的二次过滤,对水体进行物理净化,让水体中没有混沌的固体物。预处理结束后,通过杀菌单元对水体进行杀菌。杀菌单元为紫外线杀菌机21。紫外线杀菌机21水体里的有害病毒及危害物体,为后续益生菌的培育创造良好的条件。益生菌繁育单元包括位于杀菌单元下游的益生菌产生池22及位于益生菌产生池22下游的生化球池23,益生菌产生池22被配置为产生少量益生菌,生化球池23内设置有生化球,生化球池23被配置为对益生菌进行繁育。水体经过生化球池23能够带来更多的氧气,寄生更多的硝化细菌,从而能够达到更好的生化效果。益生菌产生池22的池口处设置有喷淋管221,喷淋管221连接杀菌单元的出水口。水体通过喷淋管221向下喷淋进入益生菌产生池22,通过喷淋的方式能够使水体与空气进行结合,水体内能够掺入益生菌。益生菌产生池22内设置有清洁毛刷222,清洁毛刷222被配置为净化水质并产生部分益生菌。清洁毛刷222上可以设置有生化棉,水体经过清洁毛刷222后能够起到生化过滤的效果,培养硝化细菌,改善水质。PH调节系统30还包括连接于细粒生化球处理池31下游的二次处理池32,二次处理池32内设置有麦饭石。麦饭石是一种中性碱半火成岩,接近于火山岩。麦饭石中包含的天然矿物质易于释放从麦饭石上无数的小孔中释放出氧。通过吸收漂白粉和其它有毒物质净化水。麦饭石中散发出的钙、铁、钠等矿物质可改良水质。用麦饭石强化水,改良饲养水池的水质。同时,麦饭石有较好的调节PH的作用,以铁,镁,氟等矿物质而论,当水中不存在时它则溶出,相反,水中存在过多时它则吸附。这种作用与PH有关,除了过于酸性和过于碱性的水以外,往净水中投入麦饭石,在多数情况(碱性)时采用投入方式,在少数情况(酸性)时采用循环方式可使水接近中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体智能化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污水进入路线依次连通设置的预处理系统(10)、菌群重育系统(20)及PH调节系统(30),所述预处理系统(10)被配置为过滤水中的杂质及颗粒物;所述菌群重育系统(20)包括位于所述预处理系统(10)下游的杀菌单元及位于所述杀菌单元下游的益生菌繁育单元;所述PH调节系统(30)包括位于所述益生菌繁育单元下游的细粒生化球处理池(31),所述细粒生化球处理池(31)被配置为调节水的PH。/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智能化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污水进入路线依次连通设置的预处理系统(10)、菌群重育系统(20)及PH调节系统(30),所述预处理系统(10)被配置为过滤水中的杂质及颗粒物;所述菌群重育系统(20)包括位于所述预处理系统(10)下游的杀菌单元及位于所述杀菌单元下游的益生菌繁育单元;所述PH调节系统(30)包括位于所述益生菌繁育单元下游的细粒生化球处理池(31),所述细粒生化球处理池(31)被配置为调节水的P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智能化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系统(10)包括粗滤装置及细滤装置,所述细滤装置位于所述粗滤装置的下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智能化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滤装置为漩涡分离机(11),所述细滤装置为微粒机(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智能化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单元为紫外线杀菌机(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智能化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繁育单元包括位于所述杀菌单元下游的益生菌产生池(22)及位于所述益生菌产生池(22)下游的生化球池(23),所述益生菌产生池(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斌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弘鑫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